APP下载

课堂教学之中德育的渗透

2019-09-10郑媛媛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生活

郑媛媛

摘要: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提供知识,而且是予学生以教育”。在我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科成了重要的教育阵地。古人有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由此可见,语文与德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那么如何将德育和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具体、灵活、有效的渗透教育,如何开展以德为核心的教育方针?是我们接下来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结合本学期我上的一节区级研究课谈谈其中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教育;师德;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116-02

1 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意义

课堂讲授课文,绝不能只是搞形式、走过场而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浓重的教育氛围。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配以与课文相应的情感介绍资料,用朗读制造氛围,使学生好似亲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1]所以,教师必须有科学的思想,科学的观念,还有科学的手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那段岁月离学生较远,所以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的人生体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作品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通过这篇文章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体会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作品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所以让学生课前预习了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另外,老师可以适当代入个人生活经历,增强学生了解课文时代背景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亲近书本内容[2]。

2 教学中德育的运用

2.1 结合文本,通篇阅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作家的生活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发生的社会大环境,20、30年代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的贫穷、落后和闭塞。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文章的3-8段,学生人物角色的转换把握的非常到位。9段“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11段“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关键词语重读,12段童年上学的趣事,读得轻松愉快。学生在创造的氛围中既初步感受了苦难,分享了快乐。又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回答“说说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讲述有关的事件时,学生对文本非常熟悉,很快便说出我分书给元贞,父亲为我们补书,我又送书给元贞。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作者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怀念第一本书的”,学生答出在辛酸、难忘、崇敬,快乐等。结合文本学生能说出,原因分析的到位。 苦难生活的一段经历是作者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他人生奋斗的动力。学生感知了过去的苦难,自然会联系到现在生活的幸福。这是德育渗透的第一环节[3]。

2.2 结合文本,体味温情

让学生找出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说明原因。学生找出了如下“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人不能忘本。”这篇课文中打动人的情节是“艰苦年代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让学生用心去体味温情,情感的迁移,很自然的引出了对比。

2.3 结合文本,示范体验

德育渗透的集中体现在于对课文的示范体验。学习完课文,学生感受了作者小时侯的苦难生活,在艰苦的年代之间的父子深情,朋友间的珍贵友情。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他们身边的真情。学生说的不错,有些学生还做了深刻的反省“升入初中后,对父母的体贴关怀看作是多余,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惹父母生气,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一次,妈妈说要检查我的作业,我非常不耐烦。顺手就把作业本扔了过去,正好落在了妈妈的脚下,妈妈先是一愣,看着我,什么也没说,默默的捡起本子,独自回房间里了。过了一会儿,她出来把本子放在我的桌子上。转身离开了。我打开本子,见到里面有张纸条:孩子,妈妈知道最近你的压力很大,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你很努力,妈妈知道,也理解你。……学生说到处时哽咽了,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了。通过这堂课让生活在蜜罐里初中学生认识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更让他们知道了正是有了无数开拓者洒下自己的热血,才有了现在的安逸。有些学生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现代的乔元贞也是存在的。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渴望知识,渴望受到教育。与这些孩子相比,我们只不过是幸运的生在了大城市中,站在了他们逐梦的土地上,无需再用时间去换取那张去北上广的车票。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一个中国人自信的源泉,中国人的自信是奋斗出来的[4]。

3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

在课堂上,不仅是学生的成长过程,也是老师提升教学技能的过程。作为教育者,需务真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方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别林斯基也說过;有许多种的教育和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所以,能否灵活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果、反思现状,做好优秀文化传承的准备,是师者水平的一大衡量标准。[5]切莫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努力学习知识,谨记八荣八耻辱,坚守道德底线。

4 结语

作为一名学生,需务真求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好学习者的角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好拥护角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做好宣传者的角色。通过这次课,学生在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收获。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古文中的“言为心声”,“文以载道”,也体现了国学的力量。可见,语文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笔者希望当代新青年能够树立远大理想,练就过硬本领,担当时代责任。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做到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参考文献

[1]肖祥连.初中道德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探究[J].好家长,2018(22):111.

[2]王士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分析[J].新课程(中),2018(12):320.

[3]汪钰.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2018.

[4]丁良喜,苗杰.“课程思政”视阙下化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老区建设,2018,No.499(08):84-87.

[5]宋冬梅,杨建,柳西波.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304(23):192.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生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