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交流社团的建设探索

2019-09-10路玺瑶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8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社团一带一路

路玺瑶

摘要:“一带一路”政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赴中国高校进行学习,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旨在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的新兴社团的创立。本文将以山东师范大学原多语国际&ET社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创社两年来在运行模式、活动策划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为其它高校的国际交流社团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社团;来华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8-0090-02

0 引言

社团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学生如此,对留学生亦然。在部分西方国家,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一带一路”政策掀起了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高潮。加入社团可以缩短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期,帮助其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学习生活。然而,由于大部分初到中国的留学生语言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直接加入高校传统社团(社员仅为中国学生)可能会面临语言不通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相应地服务中外学生的国际交流社团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学生希望结识外国友人拓宽视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留学生希望通过社团平台学习一些地道的中文表达,丰富课余生活。

山东师范大学原多语国际&ET社(以下简称多语社)于2017年9月正式创立,至今已运行了整整两年。由于学校社团改革,该社团于2019年6月与另外两个社团合并为In-world社,仍保持原有功能。笔者既做过多语社的社员,又做过社团的负责人,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对社团两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认识。

1 多语社运行模式简介

1.1 社团定位

多语社是面向全校中外学生的国际交流社团。从社团功能来看,其兼顾艺术兴趣与语言学习双重性质。由于面向群體较为复杂,该社团的定位较为模糊。

1.2 组织机构

社团在学院团委领导下,设社长、副社长及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和留学生联络部,分工明确,合作共进。其中,留学生联络部是社团管理的特色部门,其主要负责与留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对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社团活动。其余部门均为社团常规部门。

1.3 活动流程

组织部提交活动策划案,联系活动场地,确定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宣传部通过新媒体网络对活动进行宣传;秘书处向社员下发活动通知,统计社员人数;留学生联络部与留学生进行沟通,向留学生提前介绍活动规则、流程,确定参加活动的人数,并提供一定的语言翻译帮助。

2 多语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外社员比例失衡,留学生社员管理难度较大

多语社的面向对象是全校中外学生。从每年的纳新情况上看,中国社员多达180人,而留学生社员则寥寥无几。从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上看,也是中国学生居多。大部分留学生并不是以社员的身份参加活动,而是社团工作人员临时联系,往往一学期只参加一到两次活动。极个别留学生可以做到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由于种种因素,部分留学生经常在活动开始前违约,导致留学生社员管理难度较大。中外社员的比例失衡,也极大地影响了活动的预期效果。有些活动的中外学生参与比例高达8:1,这就意味着中国社员与留学生平均的交流机会非常少。这一方面不利于中国学生锻炼口语能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对留学生群体缺乏系统地活动宣传体系

社团的宣传部主要负责官方QQ号的运营与社员QQ群的管理。而这两种宣传途径的受众均为中国学生。面向中国学生的活动宣传已经做到了专门化和系统化,相比较而言,面向留学生群体的宣传则较为分散。大部分参加活动的留学生是社团工作人员通过学院老师与其取得联系,亦或是与社员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笔者通过对国际教育学院部分留学生进行访谈,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学生表示他们对学校的学生社团一无所知,即使他们非常想加入学校社团。这便说明了多语社针对留学生群体的宣传还不到位,社团在该群体中的知名度还不够高。

2.3 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高层次活动不多

社团活动以“口语角”居多,活动形式为中外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设计中游戏环节占比较大,常见游戏有“你画我猜”、“话筒接力”(将中外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排成一队,工作人员向每队的排队递小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或是中文,或是英文,队员将纸条上的话依次传递,每人只能说一次,最后由队尾人员将这句话写着黑板上,检查正确率)、“谁是卧底”、“萝卜蹲”等。活动的娱乐性远远高于知识性,高层次的文化活动不多。由于语言类社团的局限性,社团无法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如国画、书法、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的专业培训,开展的相关活动也仅仅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和介绍,留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实践体验,从而降低了其对社团活动的期望值。

2.4 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存在一定的跨文化冲突

语言不同是影响中外学生顺利交流的一大障碍。从社团留学生联络部工作人员的反馈来看,每次活动前与留学生取得联系,有将近一半的留学生会选择拒绝参加。除了时间冲突,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因为语言问题无法融入整个活动。从每次参加活动的留学生汉语水平来看,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参与活动的次数更多。通过对每次活动的观察,一部分留学生会存在“抱团”现象,他们很少主动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大多跟本国留学生一起用母语聊天,或是一个人在角落里看手机。中外学生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有时会产生一些文化冲突。比如中外学生对某一类词的褒贬义认识不同,对相同的手势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等等。这些文化冲突会对活动的进行造成一定的困难。有些冲突经过工作人员的调和可以顺利化解,有些冲突则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3 多语社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相应的留学生社员管理制度

社团可以与留学生管理部门联系,共同建立一套完善的留学生社员管理制度,包括社费的缴纳、优秀社员的评定、必要团建活动出勤率等等。将留学生划入社团社员常规管理体系中,增强其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3.2 拓宽宣传途径,建立宣传体系

留学生的教学活动基本以班级为单位,上课地点较为固定,且每个班级都有班主任教师进行管理。社团可以与学院教师进行联系,通过班级群等载体扩大社团活动的宣传范围。也可以向学院申请,在留学生上课的区域内设立特定的社团活动公告栏,定期制作刊登一些中英文活动宣传海报,或举行相应的社团活动宣讲会。

3.3 创新社团活动,加强与其它社团之间的合作

社团活动的设计应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不能为了营造社团活动的良好氛围而一味追求趣味性,忽略知识性。由于面向对象的特殊性,兼顾中外学生的社團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活动前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群投票等方式了解中外学生的活动意愿,并结合其合理建议设计策划相应的活动。面对社团资源不足这一短板,社团可以与校内其它专业性社团如武术社、传统文化社、话剧社等社团进行合作,丰富社团活动类型,让社员在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体验校园文化。

3.4 加强培训,提高社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社团可以定期开展跨文化交际问题的宣讲交流会,向社员普及一些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可以借助宣讲会,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中国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向留学生介绍中国各地区的习俗,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生活。而面对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首先要引导社员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可以从问题本身引申到国家的深层文化,寻找冲突产生的根源,及时化解。

4 结语

国际交流社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但其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发展前期必然会因运作管理模式的不成熟而遇到种种困难。多语社创立的两年来一直处于探索期,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备的运作体系。多语社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中国部分高校国际交流社团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校园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国际交流社团不仅仅是中外学生交流的平台,它更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联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中外学生通过这一桥梁,可以拓宽其国际视野,增强其思辨能力,走向“双赢”。

参考文献

[1]游菲."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5):36-40.

[2]王志军,威立庆,徐振浩.浅析基于教育国际化的留学生社团建设[J].新西部(下半月),2008(4):160+156.

[3]张若梅,张俏然.来华留学生社团活动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汉语角社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12):145+140.

[4]黄佳静,李育球.大学社团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意义——以浙江师范大学中非学生交流协会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2):57-61.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社团一带一路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