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教法初探

2019-09-10汤慧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汤慧

摘 要: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学生能否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怎么进行知识教学,怎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新的写作知识迁移和应用到新的情境,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至关重要。本文中我将从学习的迁移、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学生的习作状况、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关键词:学习的迁移;教学策略;学习迁移策略

引言: 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知识的迁移在学生学习知识的不同阶段都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引导正迁移,充分体现"为迁移而教",促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修订版的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明显的改变:一是提法改变。修订版大纲中多处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是用“写话”和“习作”来替代,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笔:二是淡化文体,降低要求。作为语文教师,怎样适应大纲的改变,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作文教学呢?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围绕着“迁移”规律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谈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一点儿体会。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从兴趣入手,把读、说、写训练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前提。只有让他们产生“我想写”的愿望,才有机会进一步训练他们怎样写,达到“会写”的目的。要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培养他们良好的作文心态,产生习作兴趣是最重要的。

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動的内部动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是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挖掘作文素材。学生兴趣高涨,写起作文来自然就顺手多了。只有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找素材,学生也会随之潜移默化,慢慢地喜欢上作文的。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

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展活动以后我就让学生写心得谈体会,这样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作文兴趣自然就高了。

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举办作文交流活动,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以上做法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展开的。在老师地引导下,孩子们把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

1 想像与写作相结合,以想促写。

如学习《鲸》一课时,学生通过幻灯片的具体演示,观察理解了鲸的外形、生活习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观察,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像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 、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课文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因此作文应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指导,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外在的教学目标 转化为学生表达生活感受的内在需要,让学生对习作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通过“作文”这一表达工具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写作动机,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俊,学习的策略及培养,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李廷西,写作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