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19-09-10唐光义高俊锋李继革

高教学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唐光义 高俊锋 李继革

摘  要:针对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专业课中只注重知识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中缺少德育环节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和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并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专业课程;软件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9-0103-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cheme, chang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akes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aking the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cas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ideological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software engineering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面对当前存在的知识获取渠道越来越多,信息传递越来越广泛,各种思想交流与碰撞越来越激烈,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形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一、在专业课授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上,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多数高校都存在“师德一票否决制”来规范教师的师德师风问题,但是对于学生的培养却是在重“才”轻“德”,并没有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其突出表现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互分离

很多学生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种:政治课和专业课,并通常的认为政治课枯燥无味、而专业课才是真本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学习过程不够认真,而专业课的学习和考核过程中,又只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思政元素,这样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就形成了“两张皮”,互不联系。

(二)专业课的讲授中只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而缺乏人文关怀

很多专业课的教师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专业课就是负责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并没有意识到在专业课中去挖掘背后的政治资源,这就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

(三)课程的考核方式缺少“德”的环节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的考核环节中,“才”是容易评判的,也是容易考核的;但是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德”,这是难以衡量的,也是难以考核的,并且在专业课中没有纳入考核范围。

二、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途径

要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规划、逐步推进、试点先行的方案来解决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矛盾。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

校院领导是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者和引领者,各专业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规划,对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案例以及政治标准等关键环节进行审查,确保把“立德树人”的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并为不同的課程群分配不同的“政治任务”,明确不同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责任。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思政教师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让思政课与专业课保持协同作用,使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相互促进,实现课程思政的多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这里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有效融入思政元素。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本课程属于交叉学科,它把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应用于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当中。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 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中。

2. 理解软件项目开发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 了解软件开发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和软件行业的基本规范,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软件工程项目对环境、安全、文化、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专业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专业育人

“教育为本,德育先行”专业教师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一个人专业知识再好、技能再强,如果没有“德”,那也不能成为合格人才。在专业课的授课当中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政功能,那么课程本身就会失去灵魂。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思考,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政治元素、红色元素,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不断为学生注入正能量,有效发挥专业课的德育功能。

(三)改进教学手段,做到全过程育人

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综合应用现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课程思政的功能。可以采用翻转课堂、O2O(线上线下相结合)、微课堂、慕课、CDIO(做中学)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来展示我们国家在某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激发学生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融入德育环节

在课程考核方式中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也要涉及到道德评判方面的内容,比如在专业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环节增加一些前沿技术的探讨,了解我国的科研现状,激发学习热情;增加分组讨论、课内研讨等,分析一些与专业课相关的国际时事问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考试题型的设计当中,增加非标答的主观题,既要运用专业知识,同时要考虑解决方案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

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案例的设计,通过适当的教学案例,既促进学生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这里以《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来说明教学案例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进行了本课程的考试改革,取消期末一张卷的模式,而改为项目实践的形式,要求学生针对具体项目(自拟或教师指定)进行项目实践,将所有学生分组,每组5人,每组代表一个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来完成整个项目,成绩评定团队成绩占30%,个人成绩占70%,这样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在团队中运用合适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沟通交流。

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软件实践项目,做如下的一些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一:结合项目实践评估软件项目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影响,并能够结合自己所承担的软件项目进行解决方案的优化。在课程讨论中可以借用滴滴顺风车的业务进行分析。

讨论目的:任何项目的实施都会对经济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软件项目也不例外。在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中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同时要考虑社会政治因素;不仅要考虑正面影响、同时要考虑负面的影响;不仅要考虑项目自身的利益、更要兼顾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社会公德、社会责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不仅要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复杂问题,同时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案例讨论二:请结合软件项目管理的课程内容和项目实践,试阐述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和软件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这里可以借用微软的著名程序员Charles Simonyi和他的匈牙利命名规则为例。

讨论目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规范和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例如教师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规则,医生有医生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生行医规范,那么相应的在软件行业,也有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项目经理在实施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带领团队完成软件项目的开发任务之外,同时项目经理要勇于承担责任,关爱团队成员,宣传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对客户和企业要忠诚,对行业规范要严格遵守,同时要考虑软件项目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社交平台、网贷平台等实施。软件设计师在项目开发在过程中,软件的设计、编码、测试等环节不能随心所欲,不能仅仅考虑功能是否正确,同时要考虑以后是否方便其他人员的升级和维护,变量、方法、函数、过程、类等命名一定遵守行业规范,不可随意更改,更不能在软件项目中故意留BUG、漏洞、后门为自己谋求利益等恶意行为,未经授权不能向他人传播本项目的设计、代码、文档、手册等商业秘密。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若不向学生传授,那么学生很有可能掌握了技术,但是迷失了方向,这就是要求在专业课中一定加入德育环节的重要性。

讨论三:请结合本课程的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的知识,了解国家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计算机软件方面的行业规范,至少选择一部讨论其对社会的影响。在课程讨论中可以借用“熊猫烧香”病毒的设计者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例。

讨论目的:法制社会要求人人都要懂法守法,特别是大学生,但是目前很多学生仍然法律意识淡薄,盲目追求眼前利益,例如参与设计开发一些网络赌博软件、通过网络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行为;也有部分学生是不了解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而无心触犯了法律,例如:网络上的一个留言、一条无意的跟帖等。通过本讨论不仅要求学生要了解我国的《合同法》和《招投标法》,同时要树立法律意识,时时刻刻要心中有法,行为有法。

四、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分析

“课程思政”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實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期末考试的形式,学生不用再“死记硬背”了,而采用项目实践的形式,学生在“做中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课程中加入了思政元素,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课程案例的探讨,让学生觉得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点都“活”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大家都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并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同样也是每门课程教学都应该承担的任务。我校为全面落实“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要求,进行了顶层设计,制定了总体方案;我院也根据学校的具体部署,制定了《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试行)》,把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的每门课程当中。课程思政在《软件项目管理》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的宣传和推广,真正落实全方位育人、专业思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1-93.

[2]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1-3.

[3]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141-143.

[4]向明.课程建设与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推进——以《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17-119.

[5]王浩宇,任晓耕,吴义民,等.“课程思政”视野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空调冷热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8(23):130-132.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