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潮之巅》吴军:科创板要有科学的、严格的退市机制

2019-09-10赵文聪

陆家嘴 2019年5期
关键词:吴军创板机制

赵文聪

国内科创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较于主板创业板看PE/PB等传统的估值体系,科创板企业的价值评估看哪些指标更有参考价值?

谈创新驱动的时候,信息技术的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尽管中国对信息技术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尽管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渗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可是信息技术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生产率的改进似乎并没有得到明显体现。国内的科技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该以什么形式鼓励支持企业搞研发?

吴军,百万级畅销书《浪潮之巅》作者,丰元创投(Amino Capital)创始合伙人,曾先后供职于谷歌和腾讯,是谷歌中、日、韩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他在接受《陆家嘴》专访时为我们带来了上述问题的解答。

要有嚴格的退市机制

“金融界会将股票分为价值型和增长型,显然,科创类是属于增长型的。如果说国内的主板市场相当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服务价值型企业;那么科创板就是学习美国的纳斯达克交易所,服务增长型企业。但你会发现,二者边界未必那么明显。任何一家企业最终都是要盈利的,所以你不能指望科创板的企业,现在是不盈利的,过五年还是不盈利的。”吴军笑着说。

吴军于1996年起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随后加入谷歌。作为一位在美国长期生活的资深学者,他从美国的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对比。

吴军分析,我们应该从“进来”和“出去”两个不同角度看待科创板的创新:虽然美国允许不盈利的企业上市,但是同时他们还有很严格的退市机制。例如,从2000年开始,纳斯达克出现了一大批蜂拥上市的新创公司;但同时,也有一大批的企业从纳斯达克退市,即使考虑到转板和私有化等因素,过去20年里,纳斯达克的上市企业和退市企业数量几乎是一比一的比例。

“我看你有潜质,我可以让你进来,但是三年后我发现实际你没潜质,对不起,我请你出去。”吴军这样解释。

很显然,美国股市是秉承宽进严出的机制。吴军直言,如果科创板做不到这一点,那就是一个再次割韭菜的游戏。

现在国内的科创板也允许企业在不盈利的情况下上市,但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评估其价值,吴军很明确地建议:要实施科学的、严格的企业退市机制。

吴军看来,科创企业的估值不应该拘泥于PE、PB、PS等指标,而是需要从更基础的角度观察它是否本质上真的是一家好企业——世界上任何一家好企业都是盈利的,没有例外。

另外,吴军谈到美国还有一个检验有效的市场机制:做空。即企业市场表现不好,股东可以采取做空操作。

“在中国似乎只有股市上涨,大家才能挣着钱,但是在美国,股市跌,你也可以挣着钱。这家企业不好,大家 ‘墙倒众人推’,‘推倒’以后,大家都挣着钱。通过这样一种机制制定,倒逼企业提高自身经营能力和价值。”吴军说道。

创投市场钱太多

吴军的另一个身份是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丰元创投专注于早期阶段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主要关注种子期与A轮项目的投资和孵化。

面对中国目前科技领域的创投市场,吴军直言不讳谈问题:第一,大家爱扎堆。第二,钱太多。

“现在中国科创类企业有个很明显的通病,看到一个新课题或者某个问题被提出后,一旦大家都认可它是个好问题,就会都一拥而上想去解决它,就造成了扎堆的现象。”在吴军眼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解决问题不是难事,提出问题才是难事。如果企业只是简单地跟随问题做‘增量’的改变通常效果都不是很好。”

吴军表示,资本助力创新不妨放眼更为宽广的领域。除了大家目光聚集的消费互联网,还有其他很多产业也有创新的机会。他用数字作对比:“其实互联网产值与很多行业比,产值并不大。2016年全世界互联网公司的产值大概是3600亿美元,而电信是3.5万亿美元。只要电信本身稍微改一点,就会产生比整个互联网变化更大的价值变动。”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普遍有着积极的创新活力,但实际上很多国企在各自领域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因为基数大,那些看似传统的行业,只要做出1%的改变,也可能获得很可观的效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关键词在吴军看来非常好,他认为创新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事情,任何人都要有这种创新思考,创新也不单纯体现在“高精尖、高大上”的领域,即使是办公室里把办公费用节省5%,也是一种创新。

据高盛统计,去年亚洲在互联网、电信和媒体领域的风投融资规模超越了北美,主要由中国所推动。中国在2018年亚洲风投总额中占比达74%,远远高于2012年底录得的45%。

吴军举例告诉《陆家嘴》,在2016年双创高峰期间,某中部省份一年募集的股权投资资金就超过了美国当年全国的新增量级。

吴军这样阐述钱太多的弊端:“物以稀为贵,真到了没钱的地步,给创始人一点儿钱,他就拿这钱很兴奋,会很努力地去工作,然后就更可能把企业做好。”

他以IDG为例,熊晓鸽最早起步时IDG的管理资金规模仅为一两亿美元。就是在这有限的弹药支持下,当时的投资项目到如今却有接近10%已上市——这是极高的成功比例。

“现在有些团队就拿三张纸,能说个故事,项目估值可能就有3000万,融资300万,好像钱太容易了。这些项目,有多少能够跑到最后呢?”吴军最后问。

猜你喜欢

吴军创板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范蠡妖阵破吴军
范蠡妖阵破吴军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