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人体”谚语对比研究

2019-09-10吴雪松崔雨薇王书红崔秀兰

关键词:修辞谚语文化背景

吴雪松 崔雨薇 王书红 崔秀兰

[摘 要] 谚语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俄语谚语既有与汉语谚语相似之处,又有本民族独有的特色。为促进俄语谚语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文章以较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人体”谚语为例,从修辞、语义和文化背景三个角度对俄汉“人体”谚语进行对比,使人们能够深入体会俄语“人体”谚语的语言特征和文化特征,为俄语谚语在生活中的灵活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并对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人体”谚语;修辞;语义;文化背景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志码]A

“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1]637俄汉谚语都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简短格言和警句,因其中蕴含丰富经验而被广泛流传,并进一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顾名思义,俄汉“人体”谚语就是与人体各部位相关的谚语。语言学家Ф. Вакк將“соматизм”这个术语引入到语言学,他认为:“соматизм”是一个固定的称名单位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对人体部位(外部器官、内部器官)的称名,还包括对人体流淌的血液的称名(кровь)。另外,还包括与人体机能直接相关的词汇,如神经(нервы)、骨头(кость)、心灵(душа)、手(рука)、足(нога)、语言(слова)和嗓音(голос)等[2]12。在俄汉谚语研究中,“人体”谚语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的“人体”谚语既包括称名人体外部器官和内部器官的“人体词”,而且还包括与人体机能直接相关的“人体词”,从修辞、语义和文化背景三个角度对俄汉“人体”谚语进行对比,并进一步研究俄语谚语的实际应用,有利于俄语谚语的学习和加强中俄双方文化交流。

一、“人体”谚语修辞对比

(一)修辞色彩

1.感情色彩

谚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言语表达方式,它的感情色彩主要反映褒贬评价,在俄语中褒义谚语可细分为 высокое(崇高),одобрительное(赞同),ласкательное(亲昵);贬义谚语可细分为грубое(粗俗),шутливое(戏谑),неодобрительное(不赞)等,除此之外还有相对中性的谚语,情感倾向不明显。[3]20例如:слушай ухом, а не брюхом.(亲昵)(1);рот до ушей, хоть завязки пришей.(戏谑);рука руку моет(讽刺)。

汉语“人体”谚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像俄语谚语那样分得很细,主要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大方面,例如:“树老半心空,人老百事通(褒义)”(2),“四两鸭子半斤嘴(贬义)”,“说书的嘴,唱戏的腿(中性)”。与同一个人体部位有关的“人体”谚语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尽相同,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中性)”——“鼻孔朝天的人,会跌下粪坑(贬义)”。

2.语体色彩

俄语“人体”谚语根据语体属性的不同,可分为书面语谚语、口语体谚语和跨语体谚语;汉语“人体”谚语主要分为书面语谚语和口语体谚语,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口语体,一些“人体”谚语同时可用书面语体和口语体分别表示同一内涵,如:“隔墙须有耳,壁外岂无人(书面语)”与“墙里说话,墙外有人听(口语)”。

(1)俄汉“人体”谚语同为口语,语义相近

例1.蜜糖嘴巴,砒霜心。—— На языке мёд, а на сердце лёд.

例2.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Что в лоб, что по лбу.

(2)俄汉“人体”谚语同为书面语,语义相近

例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Око за око, зуб за зуб.

例4.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Дальние проводы - лишние слёзы.

(3)俄语“人体”谚语是书面语,汉语“人体”谚语是口语,语义相近

例5.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палец о палец не ударить.

例6.终于完事儿了(有抱怨的意味)—— с рук долой.

(4)汉语“人体”谚语是书面语,俄语“人体”谚语是口语,语义相近

例7. 千鸟在树,不如一鸟在手。—— не сули журавля в небе, а дай синицу в руки.

例8. 君子动口,小人动手。—— Языком болтай, а рукам воли не давай.

(二)修辞格

相当大量的俄汉谚语来自生活,许多和人体部位有关的谚语都是来源于市井故事中,在修辞上较为通俗易懂,较之其他谚语更具有生活气息,使读者和听者感到自然亲切。

1.词汇使用

(1)为了在准确表达语义的同时令词汇具有丰富变化,俄汉“人体”谚语都注重同义词的使用。[4]272例如:

例9. Не хвали меня в очи, не брани за глаза.[5]

例10.В чужом глазу сучок видим, а в своем бревна не замечаем.

这两则谚语中,“очи”和“глаза”是同义词,都表示“眼睛、眼光”的含义;“видим”和“замечаем”是同义词,都表示“看见”的含义,避免了谚语用词的重复、单调、呆板,加强了谚语的表达效果,使词语富有变化的同时维持谚语原意。

例11. 人心难测水难量。

这则谚语中,“测”和“量”是同义词,是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但是却令言语词汇具有丰富变化,加强了“人心深不可测”的表达效果。

(2)俄汉“人体”谚语在重视同义词的同时更注重反义词的使用,如生与死、大与小、善与恶、虚与实、冷与热等,通过反正对比达到突出语义的目的。[4]272

例12.Серце вещун —— чует добро и ходо.

例13.В глаза забавляют, за глаза ругают.

这两则谚语中,“добро”和“ходо”是反义词,“В глаза”和“за глаза”是反义词,正反对比使谚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例1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例15.心要热,头要冷。

这两则谚语中,“虚”和“实”是反义词,“热”和“冷”是反义词,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谚语的警示意味更加明显,令人印象深刻。

(3)大量使用数词和量词是俄汉“人体”谚语词汇使用的另一个特点。[4]273其中数词既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虚数,如俄语谚语中“три” 、“семь” 和汉语谚语中的“三”“七”“九”“百”“千”“万”多为虚指,表示多数。例如:

例16.Конь о четырех ногах, да спотыкается.

一把火烧不开水,一只手捂不住天。

这两则谚语中,“四个马蹄”和“一只手”都属于实指,通过使用现实中精准的数字突出谚语论断的真实性。

例17.У семи нянек дитя без глазу.

例18.要挑千斤担,先练铁肩膀。

这两则谚语中,“семи нянек”和“千斤”都是虚指,前者强调数量虽多也还是达不到预期效果,后者表达在承担责任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4)运用多种辞格形式,使谚语更加生动形象。

1)比喻

俄汉谚语都有“比喻”这一修辞格,具体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大类,“人体”谚语主要涉及明喻和暗喻两类。

明喻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同时出现,其中俄语谚语的比喻词有как;как будто (бы); будто (бы) словно;подобный;похожий[6];汉语谚语比喻词有:像、似、如、若等,例如:

例19.Как с гуся вода небывалые слова.

例20.Поповское брюхо что бёрдо всё мнёт.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небывалые слова”比作“вода с гуся”,比喻词是“Как”,意在说明污蔑很快就会被人遗忘的;后者将“Поповское брюхо”比作“бёрдо(筘——织布机上的梳刷器)”,形容教士什么样的食物也不嫌弃,不拒绝,引申含义是讽刺教士的贪得无厌。

例21.口里甜如蜜,心里黑如漆。

例22.口似莲花心似刀。

这两则谚语中,分别将口中的话比作蜜糖或莲花,将心中的想法比作黑漆或刀子,比喻某些人说话做事表里不一,面甜心苦。

暗喻没有比喻词,理解暗喻的基礎是了解谚语背后的典故。在俄语谚语中通常用破折号代替比喻词,而在汉语谚语中还可以用“是,成”替代比喻词,在“人体”谚语中较为常见。例如:

例23.Свой глаз —— алмаз.

例24.Свой ум —— царь в голове.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глаз”是本体,“алмаз”是喻体,中间破折号代替比喻词,强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后者“ум”是本体,“царь”是喻体,中间破折号代替比喻词,意在强调人应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

例25.眼是孬汉,手是好汉。

例26.有心打石石成针,无心打石石无痕。[7]30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眼”和“手”是本体,“孬汉”和“好汉”是喻体,用“是”替代比喻词,比喻有的事情看着难做,实际上做起来并不难;后者“石头”是本体,“针”是喻体,用“成”替代比喻词,着重强调恒心的重要性。

2)夸张

为加强表达效果,在俄汉“人体”谚语中都存在“夸大”和“缩小”两种修辞形式,例如:

例27.Семи пядей во лбу.

例28.Скорей верблюд пройдётсквозь игольное ухо, чем...

这两则谚语中,“лбу”有“Семи пядей”是一种夸大,现形容某人才学出众,聪明之极;而“верблюд”穿过“игольное ухо”是一种缩小,强调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例29.十丈深水易测,一个人心难探。

例30.银钱如粪土,脸面值千金。

这两则谚语中,“十丈深水”是虚指,属于夸大,“一个人心”属于缩小,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人心难测;“粪土”属于缩小,“千金”是虚指,属于夸大,强调面子的重要性。

3)对比

在俄汉“人体”谚语中,通常将明显矛盾对立的双方进行对比,其中俄语常用转折词:да, а, но,但汉语中通常不使用转折词,例如:

例31.видит око, да зуб неймёт.

例32.Богатый бережёт рожу, а бедный одежду.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око”和“зуб”作对比,表示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后者将“Богатый”和“бедный”“рожа”和“одежда”作对比,强调不同阶层的人价值观不同。

例33.豆腐嘴,刀子心。

例34.刀伤易治,口伤难治。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豆腐”和“刀子”作对比,形容一个人面甜心苦;后者将“刀伤”和“口伤”、“易”和“难”作对比,强调恶语对人伤害大。

4)拟人

在俄汉“人体”谚语中,既可以把某人体部位人格化,也可以让无生命的事物拥有人格,如:

例35.У стен есть уши.

例36.Язык без костей.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стен”拟人化,用来劝诫人们说话小心,免得泄露秘密;后者将“Язык”拟人化,比喻某些人说话不算数,常有变化。

例37.谣言腿短,理亏嘴软。

例38.劳动是幸福的右手,节约是幸福的左手。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谣言”拟人化,形容谣言传播的速度很快,警示人们勿被谣言左右。后者将“幸福”拟人化——拥有左右手强调只有在勤快劳动的同时还能保持勤俭节约的习惯,才能获得幸福。

5)借代

在俄汉“人体”谚语中,常用人体某部位替代某事物,如:

例39.Глаз вернее уха.[8]49

例40.Руки осторожны и рот осторожен всюду будет легко найти ночлег.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以“Глаз”代指人们看到的事件,“уха”代指人们听说的事件,旨在说明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强调实践的必要性。后者以“Руки”代指人们做的事情,“рот”代指人们说的话,旨在警示人们不该拿的东西绝对不拿,不做错事坏事;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许乱说,不说胡言乱语。

例41.众人的舌头,能把高山说倒。

例42.嘴巧不如手巧。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以“舌头”代指人们口中说的话,旨在强调不断的诽谤能使人毁灭;后者将“嘴”代指说出的话,“手”代指做出的事,形容说的天花乱坠不如干一件实事。

6)类比

在俄汉“人体”谚语中,常用类比进行强调,如:

例43.Тля одежду тлит, а худые обычай дущу.

這则谚语中将“Тля(蠹虫)”和“худые обычай(陋俗)”作类比,强调不良习俗对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比害虫咬坏衣物的后果更加严重。

例4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例45.泥鳅滑难捉,坏人心难摸。

这两则谚语中,前者将“树”和“人”作类比,形容人最难以忍受的是内心受创;后者将“泥鳅”和“坏人心”作类比,讽刺坏人的心事难以捉摸,警示人们当心受到坏人的伤害。

7)双关

双关指在谚语里使用同音异义词、一词多义词、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词汇,引发联想且含有幽默效果。如在Снаружи красота, внутри пустота中,“красота”和“пустота”是发音相似而意义不同的词汇[9];在В мире жить —— с миром жить中,“в мире” 和“с миром”是一词多义[10]18。双关用法在“人体”谚语中也很常见,如:

例46.Нет тот голова, кто кричит, а тот, кто голова имеет.[9]

例47.Где хвост начало, там годова мочало.

这两则谚语中,前一则中“начало”和“мочало”是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词汇,旨在讽刺工作能力差,办事没章法的人;后一则中的两个“голова”是一词多义,前者指“领导、领袖”,后者指“具备智慧与才能”,委婉讽刺喜欢指责下属办事不力,自身却没有与职位匹配的智慧与能力的领导。

例48.马老腿慢,人老嘴慢。

例49.抬树抬小头,问路问老头。

这两则谚语中,前一则中“嘴”和“腿”是发音相似但意义不同的词汇,形容像马老后行动缓慢一样,人老后说话自然迟缓;后一则中的两个“头”是一词多义,前者指树干较细的一端,后者指富有经验的老人家,旨在建议人们向年长且经验丰富的人讨教。

2.句式配置

(1)对偶

对偶从内容上分正对和反对——正对是前后两个部分运用类似的事体,相互补充;反对是前后两个部分运用相反的事体形成强烈对比,相互映照。[4]274在与人体有关的俄汉谚语中,“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具体事例如下:

例50.Богатый бережёт рожу, а бедный(бережёт)одежду.

例51.只见别人眉毛短,不见自己头发长。

例52.В одно ухо входит, в другое выходит.

例53.菜无心死,人无志亡。

在以上例句中,前两个例句是“反对”,后两个例句是“正对”。需要注意的是,与对比不同,对偶更强调句式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而对比通常是把正反两方面的事物放在一块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一个事物的特点,强调的是内容上的特点。

(2)回环

回环是指通过变换词语顺序,即重复前一部分的词尾作为后一部分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作为后一部分的结尾。[4]274俄汉“人体”谚语通过这种回环往复的形式,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的互相依存或者互相排斥,使语言更加有节律感,加强表达效果。例如:

例54.Одна голова не бедна, а бедна, так одна.

在这则谚语中首先重复前一句词尾的“бедна”作为后一句的开头, 后来又用前一句开头的“одна”作为后一句的词尾,属于典型的回环句式,意在说明单身生活较简单,困难较容易克服,近似于“光棍没有家务事”。

例55.Нос вытащит-хвост увязит, хвост вытащит-нос увязит.

在这则谚语中首先重复前一句词尾的“хвост”作为后一句的开头, 后来又用前一句开头的“Нос”作为后一句的词尾,属于回环句式的活用,形容某人做事捉襟见肘,摁下葫芦起了瓢。

例56.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在这则谚语中首先重复前一句词尾的“虎”作为后一句的开头, 后来又用前一句开头的“人”作为后一句的词尾,属于回环句式的活用。

(3)排比

排比句式在“人体”谚语中也较为常见,例如:Хлебу―мера, слову ― вера, деньгам ― счёт.[10]17 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愁一愁,白了头。要想身体好,吃饭别太饱;要想身体好,天天要起早;要想身体好,睡觉不蒙脑。

(4)“不怕(не)……,只怕(а、да)……”句型

这一句型实际上是对比修辞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否定前一种情况来突出后一种情况,富有韵律感,通常与对偶句式共同使用,在俄汉“人体”谚语中较为常见;在这里把这一句型单独列举出来,强调前句和后句的对比,而非两个词语之间的对比,具体见以下实例:

例57.Не клади в ухо, а положи в руку.

这则谚语通过否定“клади в ухо”的行为,来强调“положи в руку”的重要性。

例58.Не гляди на лицо, а гляди на обычай.

这则谚语通过否定“на лицо”的行为,转而强调“на обычай”的重要性。

例59.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这则谚语通过否定前句的“怕路长”突出后面的“怕心老”,形成强烈对比。

例60.不怕百战失利,只怕灰心丧气。

这则谚语通过否定前句的“怕百战失利”突出后面的“怕灰心丧气”,形成强烈对比。

二、“人体”谚语语义对比

两种语言的沟通需要产生共鸣,最根本的就是要理解對方话语的基本内涵,俄汉谚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俄汉谚语的内涵是完全对等的吗?并不是。俄汉谚语语义内涵对比,存在三种不同情况: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本文以俄汉“人体”谚语为例,阐述这个现象。

(一)完全对应

所谓完全对应,是指不仅俄汉熟语的语义相同、形象相同;而且表示同一个人体部位所代表的语义也是相同的。例如:

例61.对比“в одно ухо входит, в другое выходит.”和“左耳进,右耳出。”

这组谚语中,两者都表示把对方说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并且“ухо”和“耳朵”的语义和形象也相同。

例62.对比“Чужая душа —— потёмки.”和“人心隔肚皮。”

这组谚语中,两者都表示人心难测,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他人,并且“душа”和“心”的语义和形象也相同。

(二)部分对应

所谓部分对应,是指俄汉熟语的语义相同,形象各异,或者形象相同,语义不同;并且同一个人体部位所代表的语义也存在差别或者同一个语义用不同的人体部位表达。

1.语义相同,形象各异

例63.对比“В голове какой-то клёпки не хватает.”和“脑袋里缺根弦。”

这组谚语中,俄语谚语直译为“脑袋里缺块木板”与汉语“脑袋里缺根弦”语义相同,都指愚蠢的或有些傻头傻脑的人,但是形象不同——一个是木板,一个是弦。

2.形象相同,语义不同

(1)心——душа和сердце

俄汉谚语中汉语的“心”和俄语的“сердце”应用范围是不一样的,在俄语中“душа”和“сердце”都能表示“心”的含义。汉语的“心”有以下几个内涵与之相对:首先从生理角度而言,“心”代表心脏这一人体器官——等同于俄语中表示人体器官的“сердце”;其次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因此把思想、感情都说做“心”,并进一步引申为思虑、谋划——俄语中“душа”和“сердце”在表达思想和精神时与“心”等同,但“душа”同时也可象征人的灵魂,属于俄语特有含义,而非中国文化中的“魂魄”。从俄汉“人体”谚语中可以看到“心”和“сердце”、“душа”的差别,例如:

例64.С глаз долой—из сердца вон.

例65.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这组谚语中“сердца”和“心”的含义是不同的,“сердца”代表人的情感承载,意在说明良好的感情需要彼此维系;“心”是指生理上的心脏,强调亲人与自己息息相关。

例66.Будет твоя душа в раю, помяни и мою.

例67.天不严寒水不冻,人不伤心泪不流。

这组谚语中“душа”和“心”的含义是不同的,“душа”表示“灵魂”,“心”代表人的思维和感情。

(2)足——нога

在汉语中“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汉字,与俄语中“нога”有两层含义是相同的:一是都代表脚这一器官;二是都表示器物下部的支撑部。除此之外,汉语“足”还有“足够”、“完全”和“值得”三个含义;“нога”还可表示生理上的腿。具体到俄汉“人体”谚语中,我们可以通过具体实例研究“足”和“нога”的区别与联系,例如:

例68.Ты на гору, а чёрт за ногу.

例69.得不足喜,失不足忧。

这组谚语中“нога”和“足”的含义是不同的,“нога”代表的是最基本含义“脚”,意在形容人不走运;“足”具有自身特殊含义,表示“值得”。谚语意在告诫人们人生有起有落,顺境和逆境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70.Что летом приволочишь ногами, то зимой подберёшь губами.

例71.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这组谚语中“нога”和“足”的含义是不同的,“нога”对应的是汉语中“腿”的含义,赞美了俄罗斯人民在气候温暖的时候勤奋劳动以保证冬季衣食充足的智慧; “足”具有自身特殊的含义,表示“足够”,意在警示人们宁可坚守正直之道以致不满自身需求,也不利用歪门邪道获利。

(三)不对应

俄汉谚语的不对应是指一则谚语在另一种语言中无法找到基本相同的谚语,只能用谚语以外的语言来加以表述,通常来说,这样的谚语都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的特色,如:Москва от копеечной свечи за горелась,在“人体”谚语中也较为常见,例如:

例72.Медведь на ухо наступил.

这则谚语译为“熊踩到耳朵了”,表示某人完全没有音乐欣赏能力,在汉语谚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

例73.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两”和“斤”是我国特有的度量单位,表达的是平等相待之意,在俄语谚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

例74.鼻子底下通南京。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城市之一,以“南京”泛指欲达之处,是汉语谚语独有的表达方式,俄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

三、“人体”谚语文化背景

(一)来源于历史史实,反映历史文化

各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和经历,并且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谚语是人们在口语相传中流传下来的,既承载着重大历史事件的能量,又充分显现了人类智慧,“人体”谚语作为一个特殊的谚语分支,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它所表述的历史史实既可能是正史,也可能是民间流传的野史传说,如:

例75.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这则谚语源于莫斯科公国的鼎盛时期,当时几代莫斯科大公向征服的周围公国强征贡赋,即使纳贡王公不满,莫斯科大公毫不心软,照收赋税,现用来表示“眼泪无济于事”。

例76.В ногах правды нет. 坐吧,干嘛老站着?

这则谚语最初是правда в ногах的肯定形式,指“严刑出真相”。在古代俄罗斯,法官审讯案件或税收官员催收捐税时,通过用铁条拷打腿部进行严刑拷打,直到当事人屈打成招,了结案件或被迫付出捐税的钱时为止,但现在改用в ногах правды нет这一否定形式,请客人入座,具有诙谐戏谑的意味。[11]33

例7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12]15

魏文侯曾见一个百姓将羊皮棉袄反穿在身上,很是不解,却原来百姓是过于珍惜皮衣,为了保护皮毛才反穿,但皮子外露导致磨破,毛也就无处依存了。

(二)来源于自然环境,反映地理文化

俄汉两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交通工具和山川物产上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在谚语中也有体现。

例78.Что летом приволочишь ногами, то зимой подберёшь губами.

在俄罗斯冬天寒冷且时间长,这就意味着在春夏时期就要耕种过冬食物并准备取暖木材,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在家取暖。

例79.Не первый снег на голову.

在俄罗斯,下雪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这则谚语通常由生活经验非常丰富的人说出,意在强调自己不是第一次对付意料不到的事情,极度自信。由于地缘因素,这则谚语在赤道附近等常年高温地区是不成立的。

例80.Мёрзлой роже да метель в глаза.

俄罗斯冬季气温低,风力强且经常下雪,在外长时间行走时又恰逢下雪,是一种很糟糕的状况,含义近似于“雪上加霜”。

而中国也形成了多种“人体”谚语,如有关天气、气候的:“风是雨的脚,風止雨就落”,有关农作物生长的:“人少不了血,田少不了水”,有关日常出行的:“只要迈开两脚,哪愁千里迢迢”。

(三)来源于经验规则,反映民间智慧

谚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有许多谚语是从民间流传开来的,总结了老一辈人的经验教训作为对后辈的启迪,虽通俗易懂,却也包含着民间智慧,并逐渐成为民族习俗,这其中也涉及到“人体”谚语,比其他谚语更加贴近人们生活。

俄罗斯建国历史并不长,但是却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国家,老一辈总结本土民族和外来民族的经验教训,吸收其中的精华并传承给下一代。谚语在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较常见的还是“人体”谚语。例如:

例81.Хвост голове не указка.

这则谚语意为“尾巴不能向脑袋发令”,警示人们不要对更加有经验、有学识的人指手画脚。

例82.Пустой колос голову кверху носит.

这则谚语意为“空穗头朝上”,讽刺胸无点墨且眼光狭小的人通常都自负。

例83.На чужой каравай рот не разевай, а пораньше вставай да свой затевай.

这则谚语源于结婚仪式,反映婚礼习俗。在结婚仪式中,要把用红带子捆着的大圆面包隆重地送到新郎家中,专供新郎和新娘用。

例84.Держи голову в холоде, живот в голоде, а ноги в тепле.

这则谚语表达“头要凉,腹要空,脚要暖”,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健康生活习惯。

在中国也有一些来自于民间智慧的“人体”谚语,如:反映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吃了端阳酒,扇子不离手”,展现家庭观念的“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源自饮食习惯和烹饪诀窍的“吃山芋拣心,吃胡萝卜拣头”。

四、俄语“人体”谚语的应用

通過俄汉“人体”谚语的修辞、语义及其文化背景因素的对比,我们可以在熟悉汉语“人体”谚语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学会运用俄语“人体”谚语,使之成为日常对话中的新的组成,而不是简单罗列。俄语“人体”谚语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人体”谚语的直接使用

谚语的直接使用,是指在话语中直接引用一个完整的“人体”谚语,且常带有 Как говорится, по словам пословицы, по пословице等成分,用其说理,简单明了,说服力强,且使叙述形象生动[13],是最为普遍的使用方式,如:Правду говорит пословица: Не смейся горох над бобами, сам будешь валяться под ногами,在这则谚语中,“Не смейся горох над бобами, сам будешь валяться под ногами”是众所周知的谚语,整个谚语直接引入到例句中,属于谚语的直接使用。

(二)“人体”谚语的暗用

谚语的暗用,是指将谚语的意义融合于句中,而不特意指明出处。[13]例如:Ночью опять лил дождь темь, была хоть глаз выколи. Спал Тихон Ильич плохо, мучительный скрипел зубами,在这则谚语中,“хоть глаз выколи”意为好像把眼睛刺出来一样什么都看不见,例句中将这则谚语融于字里行间,强调天黑的程度,属于谚语的暗用。

(三)“人体”谚语的变用

谚语的变用,是指在使用谚语的过程中增加或删减某些部分——这里删减的是众所周知的谚语,提到谚语中可辨认的关键词汇,就可起到再现整条谚语的作用。[13]例如,товарищества вы никогда не составите: разжёвываете, в рот, кажется, кладёте пользу—ничему не внемлют,在这则谚语中,“класть в рот”是一个完整的谚语,例句将“пользу”加到谚语当中的同时将整个谚语拆分到句子中,尽管如此,读者仍能从中理解谚语和句子的含义,这取决于谚语应用的广泛程度,属于谚语的变用。

[注释]

(1)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其它俄语谚语例句均摘自叶芳来编写的《俄汉谚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6)。

(2)本文除特殊标注外,其它汉语谚语例句均摘自郑勋烈编写的《谚语手册》(知识出版社,1985)。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张腾腾.俄语“人体熟语”的语义研究[D].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2016.

[3]叶向荣.俄汉熟语对比与翻译[D].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08.

[4]张会森.俄汉语对比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姜秀华.俄汉语义在民族文化方面及修辞特点的比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12):66-68.

[6]吴军.修辞格在俄语成语中的运用[J].外语学刊,2004(4):68-72.

[7]金玲.俄汉常用辞格成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8]杜琳诺娃·叶列娜.汉俄谚语对比分析[D].沈阳: 辽宁大学,2015.

[9]韩玫,崔传江.俄语谚语及俗语常用修辞手段探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59-61.

[10]周长雨.俄语谚语的汉译问题[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11]彭燕丽.俄语成语文化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12]朱五书.中华谚语故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6.

[13]赵国栋.俄语谚语的语言国情学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1999(4):56-61.

[14]向广韵,赵洁.俄语口语的分析化趋势[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14-118.

[15]王骁骞.俄语语文学术语研究方法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05-108.

[责任编辑]甄 欣

猜你喜欢

修辞谚语文化背景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哈哈镜
哈哈镜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