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

2019-09-10董沥兰慧灵袁琴

辽宁经济 2019年2期

董沥 兰慧灵 袁琴

〔内容提要〕海原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14年至今已经过去四个年头,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如何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问题。本文从区域发展的自生能力为角度入手,研究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从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科技创新、制度政策、基础设施等角度就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进行全角度的研究。选取极具代表性的海原县为研究样本,并提出可推广到大多数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自生能力 海原县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谈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涉及到的主要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金融规模、基础设施等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构成结构与作用方式。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反观发展的过程,即是各项资源集聚的过程,由于生产要素不均衡的分布,地区间的交流也就随之产生。研究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说到底要解决好资源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问题。

早在2014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被列入该名单。海原县是集干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范围广,脱贫工作开展难度大。要彻底解决海原县的贫困问题,要从全局认识从根部发力。

一、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纵观所有的贫困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的集聚现象不明显的问题,甚至在个别的贫困区存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资源禀赋悬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等先天性不足。

1.从侧重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涉及两个因素:一是资源总量因素。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地区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总量,此处的资源可以理解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加总;通常情况下,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充足的地区,社会资源会因自然资源的开发、生产而富足起来。二是生产能力因素。地区拥有多少资源,能否发挥资源的优势,全部依赖于自然生产力,再通过社会生产力将自然生产力进一步向前推动。

2.从侧重于“自我”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概念更加强调区域内部的自生能力,内部更加强调区域依靠自身的条件所进行的资源利用与整合要素的过程。切断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后,区域内部的要素整合就成为了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区域内部的自生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政策导向与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与要素集聚都是这个概念中所应该包含的。其中,基础设施与要素集聚是自生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地区内部资源利用达到一定水平,生产要素无法支撑要素整合合理有序的进时,区域的发展就要靠外部要素的集聚来完成。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时不应忽略研究区与外部主体的经济互通。

二、海原县自我发展困境

1.海原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我国大多数的贫困乡镇几乎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据表1可知贫困率与劳动力数量关系的比率,劳动力越少,越容易爆发贫困问题。再来分析海原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多是由于中青年外出打工,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对于海原县的发展极为不利。此种人口结构不利于海原县自我发展能力中的产业培育,容易造成人口外迁再到人口外迁的恶性循环。

2.海原县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海原县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金融资源方面。海原县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较少、融资难度较大、融资成本较高。二是科技创新方面。县域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力资源匮乏,人力资源外流是最根本特征。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源的外流使科技创新的活力受限,金融资源的趋利特征进一步规避县域中小企业投资。企业创新能力受到约束,创新能力低下,易产生跟风生产、跟风销售的市场环境。本就缺乏创新能力与创新动力的县域中小企业,会面临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而导致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海原县目前就面临该困境,从创新不足到盲目模仿,众多中小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使得经济环境持续低迷。

3.自我发展意识不足。海原县的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当地民众对于发展方向、实现路径的认识不足。再加上扶贫工作开展方式与开展原则的局限性,扶贫对象易返贫,扶贫工作开展不够彻底,没能提供致富的道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因此,导致海原县人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不足。

三、海原县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1.发挥特色文化风俗优势。继续发挥“花儿剪纸”民间艺术的文化优势,依靠文化的普同性,积极扩展周围县市市场。尽快组织成立相关行业协会或工会组织,依托互联网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培育“花儿剪纸”的市场潜力。尽快将“花儿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化,形成集旅游、商贸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继续推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断将海原县的革命文化、剪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向更深的层次挖掘。发展初期,形成以剪纸为中心、以海原文化为裙带的文化产业布局。将剪纸作为文化事业的突破口,文化产业的先行军,进一步探索海原文化的特殊之处,挖掘更多的民俗文化,推向市场。

2.同邻近地区产业布局相区别,因地制宜,重点建设区域稀缺产业。海原县境内的矿产资源无论在种类上还是在储量上均达到一定的规模。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组织、有计划的适度开采矿产资源,就地加工。从资源禀赋方面着手布局产业,从根本上与周边市县相区别,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以此带动县域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重点建设县人才交流市场,关键技术领域、关键部门尽快设计与落实人才引进机制。

3.重点解决区域绝对贫困,帮扶个体相对贫困。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布局产业上下功夫,搞活了产业就会牵动人力资源、金融资本的流动,这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人动力。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不论自然条件较差还是人口自身发展基础薄弱都很难启动生产。在绝对贫困区域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区域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利于防止区域绝对贫困人口返贫,可以从根本上为贫困地区提供最基本的自我发展动力。

4.搞活金融市场,为民营企业融资与股权交易打开新通道。政府对于产业的布局能够起到开局的作用,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等层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加强相关工作,积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进入区域三板市场。以财政补贴等形式的专项资金鼓励农村信用社、乡镇银行对符合贷款要求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