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巴蜀地区的钢琴音乐

2019-09-10李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巴蜀钢琴

摘  要: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以及各代作曲家的不懈努力,中国钢琴音乐历经风雨终于逐渐走向成熟与繁荣。巴蜀钢琴音乐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了巴蜀地区的钢琴音乐,展示中国钢琴艺术的民间韵味,同时借助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传达了淳朴的名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关键词:巴蜀;音乐体裁;音调结构;钢琴

一、巴蜀地区的人文风情

四川这一地域,是我国国土上人类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一万八千多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资阳人”生活繁衍。到了战国时代,有东部的巴国和西部的蜀国两个地方政权常兵戎相交,巴、蜀均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四川广汉三星堆地层和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等大量文物,是我国及其青铜文化高度发达的见证,海内外为之轰动。新世纪之交,在成都市西郊发现的“金沙遗址”,在成都市商业街发现的蜀王船棺群等,揭示了蜀国的城市文化与王室墓葬文化,这些展现了距今五千年前蜀国的文化,与中原的殷虚文化并存,20世纪后期在长江山峡库区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尤以古人类“奉节人”为考古的最新成就,山峡库区出土的陶器,为研究巴人与蜀国三星堆王朝的征战、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证实物,巴蜀文化高度发达,这些都是长江上游文化的灿烂宝藏。盆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对巴蜀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带来强烈影响:一方面,盆地四周有高山屏障,自成一个地理单元,古称“四塞之国”,使它的文化面貌具有显著的地方性。先民们以世世代代的努力突破了四周山地的阻隔,打通了若干条对外通道,促成了与四方的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形成巴蜀文化善于兼容和开放的明显特点。

二、巴蜀旋律的音调结构

巴蜀音乐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美感,并集中体现在它的典型音调上。巴蜀旋律音调中的蜀羽体系以羽音为中心,由角、羽、宫三音为骨干构成的音调体系,它的特性旋律音程为:小三度、大三度、小六度、纯四度、纯五度、小七度。基本调式为五声羽调式。在蜀徵体系中,以徵音为中心,由徵角宫、宫羽徵两个三音列组成。特性旋律音程为:小三度、大二度、纯四度。

巴蜀文化历史悠久,很早便形成了自成一体的风格体系。巴蜀音乐就像巴山蜀水的自然地貌一样,亦有鲜明的自身特征。如外地人所称的“川味”、“巴音蜀调”,这仅凭听觉即可得知的。众多四川籍的著名作曲家,如黄虎威、黄万品、郭文景等,其成功的奥秘,也都是取材于巴蜀原生态音乐,或直接将巴蜀民歌改编而成。虽然对巴蜀音乐的色彩不难从感性上体验到,但毕竟那是一种比较玄虚模糊的认识,有必要从理性上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将巴蜀音乐的体验落实到具体实在的音乐形式上来加以认知和把握,以更有效的认识、欣赏巴蜀音乐的神韵。巴蜀音乐的地方风味,集中体现于旋律构成的基础结构--核心音调上。无论从结构或者旋法上看,巴蜀旋律具有以羽音为中心运动的特征,这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旋律现象。

三、巴蜀地区主要的音乐体裁

巴蜀文化,是长江上游农业文化特征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依托这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巴蜀音乐在体裁品种和风格类型上,都有迥异于长江中下游的吴越音乐,四川民歌是巴蜀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地区主要的音乐体裁形式有:

1、民歌:劳动号子、山歌、神歌等。

2、曲艺: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花鼓、弹唱、善书等。

3、戏曲:川剧、灯戏、摊戏、曲剧等。

4、器乐: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以及各种乐器的独奏曲等。

以四川地区的《开江情歌》为例,开江情歌具有古老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是当地人们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的结晶。它的旋律和演唱方面表现较为明显的特征是:

(一)、旋律上高亢、流畅与较大的旋律起伏。

(二)、旋法中的语言音韵、名族和声及支声复调因素,是开江情歌音乐载体特征之二。

(三)、演唱中的文化生态和民族心理:多种不同的演唱形式与当地的文化生态、民族心理等因素的直接联系是开江情歌音乐载体的第三个特征。

以《川江船夫号子》为例:它是由五中号子,八个部分组成,表现了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的各个劳动环节。

以《槐花几时开》为例:它是四川民歌的经典之作,是宜宾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一首“神歌”,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构成,全曲既有对比又有统一,结构完整,深动形象。

以《跟着太阳一路来》为例:它是流传在四川达县一带的平腔山歌。而山歌的音调结构体系主要有两种:1、是以mi-la-高do、la-高do-mi为核心的蜀羽体系。2、是以sol-mi-re、高音do-la-sol为核心的蜀徵体系。本曲的旋律音调兼具蜀徵体系和蜀羽体系的特点,头尾具有蜀徵体系的特点,中间部分具有蜀羽体系的特点。歌词为七言八句体,音乐属“起、平、落”结构,全曲结构谨慎,对比鲜明,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以《布谷鸟儿咕咕叫》为例:表现现代生活体裁的四川清音曲目,通过布谷鸟儿叫迟了,来反映人民群众高涨的劳动热情。

以《摘葡萄》为例:一首高腔神歌,用隐喻的手法表現对纯洁爱情的盼望,乐曲为羽调式,旋律音调以la,高音re,sol,mi,do,中音la为骨干,不时出现与语言音调相吻合的升do,节奏自由,全区嘹亮抒情。

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巴蜀风味

《巴蜀之画》为作曲家黄虎威在1958年采用六首四川民歌而创作的钢琴组曲。组曲中的每首小曲都象一幅风景画或风俗画。作曲家通过这样的音响形象表达出对巴山蜀水自然景色的赞赏和对家乡人民的热爱。

〈1〉《晨歌》采用了蒲江民歌《割草歌》的旋律,短小、精炼,描绘出山区宁静的清晨景象。

〈2〉《空谷回声》采用了茂县藏族民歌《山上的积雪,好似一朵花》的旋律。运用了钢琴声音的力度对比,在不同的音响层面上表现了空谷回声。悠远空旷,却又含着大自然造化的情趣。

〈3〉《抒情小曲》采用了江油民歌《隔河望见姐穿青》,这是一首情歌对唱,曲调抒情质朴。中段右手的高音音型似潺潺的溪水声,陪伴着歌声,显出内心的激动。

〈4〉《弦子舞》引用了阿坝地区藏族的民间歌舞。乐曲音响力度的对比,旋律在高低声部上的游动以及伴奏音型的不同,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藏族小伙子矫健的舞步和姑娘们优美的身姿。

〈5〉《蓉城春郊》采用了民歌《大河涨水》的旋律。蓉城是成都市的别称,乐曲描绘了川西平原春天的景色。中段由于节奏的加紧,和声又越来越丰满,逐渐形成一个并再次出现乐曲开始时的旋律,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乐曲结束处听到远远传来的鸟叫声,更增添了春天的气息。

〈6〉《阿坝夜会》展现了节日热闹的场面。从傍晚一直到拂晓,藏族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歌舞中。左手低音的节奏粗犷而热烈,震动人心。乐曲的结尾好似人群渐渐远去,但鼓声的余音却依然回响着……

《巴蜀之画》是典型的描绘了四川秀丽的人文地貌,四川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首钢琴作品,通过音响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巴山蜀水的美丽画卷,音中有画,画中有音。意境和韵味是这首作品的重要因素,也体现除了我们中国的钢琴作品的本质。其中,意境是音乐作品的外部特征,韵味则是音乐作品的内在气质,他们共同构成了这首《巴蜀之画》美学特征的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四川的钢琴音乐采用中国四川民族艺术独特的表现体系,并表现中国民族艺术独特的意境创造。可钢琴毕竟是西洋乐器,它的“民族化”作品创作不可能完全摆脱西方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和曲式、调式特征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时既符合钢琴这一乐器的演奏特点,又能够贯穿中国民族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  于乐丽.钢琴音乐风格与经典作品分析.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2]  徐中舒.论巴蜀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

[3]  向乾坤.中國钢琴名曲解读.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4]  常爱玲.中国钢琴艺术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琴 女,汉族,四川成都,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

猜你喜欢

巴蜀钢琴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秦末天下大乱,为何巴蜀尚算岁月静好?
巴蜀文化翰墨第七届诗书画印艺术展作品
纸钢琴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