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诊改制度的中职学校传统教育督导的反思

2019-09-10龙山青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育督导职业院校

商要:本文从中职学校督导管理人员的视角,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理顺了教学诊断与改进和传统教育督导的关系,并对传统教育督导工作进行了反思,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诊改;教育督导

一、教育督导的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自从学校产生以后,就开始有学校内部管理和政府对学校管理的问题。历代政府中都有管理学校的官职。教育督导(或称教育视导、教育评估、教育督导评估等)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均设置了教育督导的职能部门,颁发了相关制度,特别是2012年,《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64号令)的颁发,对教育督导的作用、督导内容、机构设置、督导人员、督导实施等作了明确规范,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

通常认为,教育督导是根据本国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旨在加强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全面管理,以保障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督导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共同构成了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

二、教育督导的现状与教学诊改制度的推出

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开展对学校的办学条件、招生就业、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的教育督导,对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人开展,传统的教育督导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在不断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变管理为治理,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二是教育部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厘清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引导学校切实发挥教育质量保障主体作用,不断完善质量保障体制和机制……以推进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三是职业院校的层次、规模、发展水平、改革力度、办学特色存在明显差别,越来越难以用统一标准来进行督导评估,甚至同一标准和要求可能束缚职业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总的来说,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多元评价体系的要求和办学差异的现实,决定了传统教育督导模式必须改革。

在这种背景下,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以下简称“2号文件”,“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教学诊改”)将教育督导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2号文件”明确了教学诊改的意义: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是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也是教育行政部i】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2号文件”要求坚持“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明确指出“要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的责任,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构建校内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并将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情况纳人年度质量报告。”【2】由此可见,教学诊改是传统教育督导评估模式的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方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了职业院校应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主体的责任。职业教育界过去对该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存在含糊认识,或认为是职业院校,或认为是学校主办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或认为两者均应承担。

(二)“一次性”转变成“常态化”。教育部诊改专家任占营认为:传统的督导评估是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绝对评价,是终结性、回溯式、静态的;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是实现常态化、动态进行的螺旋式诊断、改进、提升和发展;而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的诊断与改进的复核是对学校内部质量保证能力的评价,是内在的、个性的、全过程的【3】。

(三)大胆改革了评估的标准。不同部门开展的同类评估会有不同的标准,同一部门的同类评估的标准基本统一,职业院校教学诊改专家杨应崧称之为“既定标准”。而“诊改”的标准由学校制定,因此,在不突破教育部设定底线的前提下,各院校都可以补充设定适合自身实际的标准,并可以随需求的变化和达成的状态不断修正,甚至提出“跳一跳够得着”的新标准,始终保持改进提升的激情与张力,杨应崧称其为“需求标准”【4】。

“2号文件”下发已有三年多,尽管教学诊改工作极大提升了教育督导的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尽管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先于中职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中职教育领域此项工作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大范围内全面铺开。在《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件”)中,教育部遴选的9个省份(每省3所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改试点已完成了三年的试点期,但尚未公布试点情况报告。其他一些省市区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其中湖南省教育厅2019年上半年出台了实施方案和复核工作方案,要求国家示范校和省卓越学校立项单位先行一步,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机制,开展自主诊改。但据了解,很多中职学校都还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大多停留在机构建立和制度建设的阶段。

在教学诊改工作尚未全面推行的情况下,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尚在探索的当前,传统的教育督导工作仍然在按部就班开展。笔者并不否认传统教育督导的积极意义,但如何适应新形势,将传统教育督导与教学诊改工作融合,更好地開展教育督导工作,值得每一位教育督导工作者的思考。

三、教学诊改制度背景下教育督导工作的反思和建议

(一)教育督导工作应有针对性且不宜过于频繁

传统教育督导分为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无论何种形式,日常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都是督导的主要内容,这两项工作通常被称为“两项常规”,并且各地都会出台“日常管理规范”和“教学管理规范”,制订相应评分细则,开展“两项常规”督导(也称“视导”)工作。多年来,在有固定评分细则、督导机制、督导方案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甚至每学期)按部就班开展“两项常规”督导,以至于这项工作本身也固化成了“常规工作”。

常规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学校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固然重要,但如果过于频繁,其作用可能并不明显,甚至会造成学校花过多精力准备资料,疲于应付。当前,多数职业学校都有较长时间的办学历史,其辦学方针、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已基本定型,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文化,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基本符合管理常规,并不断传承到新进教师。虽说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改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为了打破管理常规,即便一些改革工作触碰了常规要求也无可厚非,而应反思管理常规是否阻碍了教学改革,是否需要修订。

据以上分析,笔者建议,常规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不宜过于频繁,以2~3年一次为宜,也不必全面撒网,主要应针对新建学校和管理较混乱,问题较多的学校。随着教育督导评估工作的深入改革,常规检查工作将逐步让位于教学诊改工作,并最终实现“管办评分离”,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督导管理,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教育评价。

(二)教育督导应杜绝形式主义,宜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

按国内传统的上级对下级检查模式,一般流程都是发通知——做好迎检工作——召开汇报会——检查资料——召开座谈会——填写调查问卷——查看现场——情况反馈及建议——汇总检查情况一结果发文通报。职业院校的常规工作检查大同小异,甚至看往年的文件就知道今年应该怎么迎检了。这种传统的评估检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就像水果摊的老板,将最好的水果摆放在前面,迎检学校对照检查标准,将需要检查的资料和查看的现场按要求准备好(平时工作没做好都可通过资料和临时布置现场来弥补),将参加座谈会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师生事先交待好,督导人员对照资料和现场打分和调查就行了,由于检查时间紧、任务重,即使发现有疑问也不便深人调查,只能以能看到的材料和现场为依据进行评分。

当然,笔者无意过多指责迎检人员美化装饰迎检资料和现场,甚至弄虚作假,毕竟每所学校都希望通过检查评出高分。也不能苛求督导人员具备公安侦察员的敏锐性,在短时间内十分客观地评价出学校的实际情况。

要解决传统督导检查出现的这种弊端,避免步人形式主义的老路,笔者建议根据督导检查内容特点,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于校园环境、教室、实训室、宿舍、设施设备、校园安全、教学资源、教学科研成果和荣誉等一目了然的检查内容,宜采用“明查”的形式;对于课堂教学、学生日常管理、教师行为、环境卫生、对师生的调查等检查内容,宜采用“暗访”的形式。借鉴各级纪委对公职人员作风整顿暗访的成功经验,用暗访的形式对学校督导评价应该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当然,暗访也应该有程序、有制度,只是不确定时间而已。

(三)传统教育督导应尽快完成向教学诊改工作的过渡

“2号文件”和“37号文件”分别于2015年6月和2016年4.月下发,至今已超过三年时间。我校作为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十分期待教育行政部门门推动此项工作,校领导和相关中层干部积极参加了教学诊改的培训,学校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制订了教学诊改的总体方案,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但总的看来,此项工作目前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一是得不到教育部遴选的部分试点中职学校开展教学诊改的情况,二是湖南省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实施方案的正式文件姗姗来迟,造成学校的工作较被动。三是本市开展的教育督导工作仍以常规管理检查为重点,事实上并没有给学校注人“建立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的推动力。在“令行禁止”的传统行政管理思维模式下,得不到上级的推动,学校大力开展教学诊改工作确有不少顾虑。

为此,笔者从一名中职学校教育督导管理人员的视角,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教育部尽早总结并公布试点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经验,下发文件进一步推动此工作的开展。二是教学诊改作为一项新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各中职学校的工作指导。三是市级教育行政部I门减少对常规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价,将督导重点放在引导和推动中职学校建立教学诊改工作机制上,开展聘请知名专家进行教学诊改培训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Z】.2015.6.23.

【3】任占营.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3.

【4】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J】.《中国教育报》,2015.10.29.

作者简介:

龙山青(1968-),男,湖南资兴人,学士学位,高级讲师,湖南省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头人,郴州工业交通学校督导室主任。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7年度立项科研课题《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17C2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督导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评价三个基本职能的分析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中外教育督导发展探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