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曾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布头氯气物质

曾波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对于学生来说,无法像科学家那样探究未知的知识,他们通常是对已有的事实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屮要善于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发现“新”现象,通过思考,假设、质疑和综合研究和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运用一定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启发方式(如:讲述、谈话、提问、讨论、实验、阅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氯气与水反应是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原理所在,是理解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基础,生活中使用的漂白粉(液)是利用了氯气与碱溶液反应的原理生产的,是化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典型范例。对氯水成分的认识,如果仅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从微观上加以认识。此部分内容非常适合开展学生探究性实验,我通过设计有吸引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知识学习、观念建构和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

本节内容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突出重点,把主要时间用于学生自主探究上,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氯水的成分及其主要性质。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我先展示了了三个生活情景,分别为:(1)2011年江苏南通氯碱厂氯气泄露新闻的视频;(2)氯气泡出雪白“黑心棉”新闻,在外打工的乾县农民郑天(化名)春节回到家乡,意外发现家乡存在一些加工“黑心棉”的窝点。什么是黑心棉呢?黑心棉不是真正的棉花,是将废旧和丢弃的布头粉碎成短布头,然后工人将这些布头运到院子中间的“水池”中浸泡,水池中是加入氯气和工业碱(氢氧化钠)的。据悉,浸泡的时间与温度有关系,夏天一般3个小时后,水中的布头就变得雪白,而冬天约需一天一夜。将漂白的布头加工成絮状,被充当成棉花。(3)江西南昌发生一起儿童游泳集体氯气中毒事件,11名症状较重的儿童被立刻送往医院抢救。原因是馆内一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在泳池内还有队员的情况下,将净化水质用的氯气管道打开消毒,当即导致靠近管道附近的多名小选手出现呕吐、头晕、四肢无力等氯气中毒症状。 针对第一个生活情景设计两个探究问题:(1)是否应该转移受灾人员,该如何转移? (2)消防员向空气中喷洒的物质是什么?通过这两个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针对第二和第三两个生活情景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 (1)是氯气具有漂白作用还是氯水具有漂白作用? (2)为什么氯水能漂白有色物质,起漂白作用的成分是什么?(3)黑心棉商家在水池中加入工业碱的目的是什么?这三个探究问题分别对应的相应知识点为(1)氯气能否与水反应;(2)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氯水的成分;(3)氯气与碱的反应。

2.提出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此阶段由于氯气毒性太强,未采取分组实验,以小组讨论,派学生代表动手研究,共同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从而解决受灾群众该应向高处转移,消防员向空气中喷洒物质为水这两个问题。

(2)氯气与水的反应

这一知识难点主要是要解决“氯气与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氯水中有哪些成分”“起漂白作用的为哪一成分”这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对第(2)和第(3)个生活情景的了解,能够得出来氯气通入到水中有杀菌消毒和漂白的作用,接着我问学生到底是氯气能够漂白有色物质还是氯水能够漂白有色物质,学生答案不统一。通过这一认知冲突,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通过这一实验,得出了氯气不能漂白有色物质而氯水可以这一结论。这说明氯气溶于水时发生了化学变化。为了解决为什么“氯水能漂白有色物质,起漂白作用的成分是什么”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对氯水中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学生提出假设,并根据以下药品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可用试剂有:氯水、镁条、石蕊溶液、pH试纸、AgNO3溶液、无水硫酸铜、碳酸钠粉末、盐酸、红色纸条。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氯水的颜色和气味得知可能存在Cl2和H2O,并能從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出由于氯气具有强化性,氯气得电子变为Cl-,从而得出有HCl生成,学生也能够通过所给试剂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而验证假设。

HClO的生成是学生的认知难点,实验现象说明氯气与水反应除了有盐酸生成还有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生成。我引导学生继续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去分析,能够升高的只有氯元素和氧元素,O2不具有漂白性。那么升高的只有Cl元素,类比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氯气中的氯元素位于中间价态,在与水反应时同样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从而引出HClO的生成。从介绍HClO的弱酸性而得出氯水中有HClO和ClO-的存在。通过这一个过程,氯水中的成分以及起漂白作用的成分这两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3)氯气与碱的反应

氯气与碱的反应是本节内容的另一个难点。对“黑心棉商家在水池中加入工业碱的”原因,学生提出猜想:(1)从氯水中的成分可知,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应该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lO-浓度增加,漂白性增强。(2)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将次氯酸变为次氯酸盐可增强漂白物质的稳定性,有利于长时间漂白。通过猜想,学生设计了氯水与氢氧化钠的实验:

通过实验现象可得出,氯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产物可引导学生从氯水中的成分去分析:

产物和氢氧化钠本身并不能增强氯水的漂白性。第1个猜想不符合实验事实。从第2个猜想考虑,有可能是将不稳定的次氯酸转化为稳定的次氯酸盐,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84—85页漂白液和漂白粉的制备,从而解决氯气与碱溶液反应这一难点,并对漂白液和漂白粉的漂白原理做了铺垫,也进一步深化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为HClO而非ClO-这一迷思概念。

3.实践反思

对氯气性质这一节的教学,由于氯气的毒性太强,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探究未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而对氯水成分的探究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则进行了分组实验。从课堂效果来看,氯气泄漏新闻、氯气泡出雪白“黑心棉”新闻和游泳池中毒新闻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氯气的探究兴趣,对课堂上提出的探究问题也都能引起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参与,并能纷纷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在进行氯气与水反应的探究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从硅酸钠防火实验中领会到设计对照试验以及控制变量的思想。

猜你喜欢

布头氯气物质
《小布头奇遇记》阅读串讲之讲故事的秘诀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猫来了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决战前夜
环保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