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防员实战心理胜任力提升方法探究

2019-09-10包志亮王新伟

消防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心理训练

包志亮 王新伟

摘要:消防员在执行任务的前期、执行任务过程中、任务结束后会出现不同水平的心理问题,通过前期的评估和教育训练,任务中的干预,任务后的支持成长,可针对性提高消防员在实战中的心理胜任力,进而提升消防员顺利完成救援任务的战斗力。

关键词:心理评估;心理训练;心理成长

消防员在执行救援任务前易发认知能力下降、情绪紧张、意志力下降等状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常常要面对高温、浓烟、噪音、恐怖场景、极限高度、突发险情、装备故障等情境,这些极端场景容易导致消防员认知障碍、情绪紊乱、行为失控,进而影响执行任务的能力。任务结束后消防员因大脑中存留大量救援现场不适的画面,还会出现恐惧、恶心、悲伤等心理不适,甚至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所以,建立战前、战中、战后全程的心理应对机制对提升消防员心理胜任力至关重要。

一、实战前心理评估、教育与训练

(一)心理评估

1.访谈法。可以通过提一些开放式问题来了解情绪状态,比如,询问对任务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肢体的感觉等,根据反馈了解消防员的情绪状况。

2.测量法。可以通过多组心理测量表进行测量,常用的问卷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EPQ人格测试、SAS焦虑量表等,根据数值评估其症状、人格特征、焦虑水平。

3.医学仪器测试。通过心率测量仪、唾液淀粉酶检测仪采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数字的升降水平判断消防员的心理压力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涵盖以下的内容,首先对照标准判断是否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然后根据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节。

1.心理健康的标准教育

(1)常态与变态的鉴别。根据主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判断是否有幻觉、妄想、强迫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根据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判断是否有非常态的表现,如感知觉、思维判断等能力大幅下降,或者长时间的负性情绪主导,以及意志力严重下降等。根据人格稳定性原则,判断个体性格、气质、能力是否有巨大变化。

(2)心理健康與心理问题的鉴别。根据心理冲突产生的来源、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不良情绪是否泛化、生活工作的效率等状况,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的程度。

2.心理疏导方法的教育

(1)合理情绪疗法。教育消防员去除常见的不合理认知,如:绝对会要求、过分概况、糟糕至极。引导指战员运用自我辩论的方式,消除不合理信念,回归到合理信念,从而回归合理情绪。

(2)森田疗法。教育消防员按照“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原则处理生活事件。

(3)行为疗法。采用呼吸调节放松、系统脱敏、阳性强化等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三)心理训练

火场上的应激情境对指战员的心理具有巨大的影响,这种心理上的影响远远大于对其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有时甚至直接影响指战员取得灭火作战胜利的效能。为此,在日常训练中,应有所侧重地突出模拟火场情境的训练,使指战员逐渐适应和调节不良心境,减轻心理负荷,增强心理承受力。

训练科目主要包括:高温训练、黑暗训练、噪声训练、高空训练、缺氧训练等内容。

1.高温训练

高温训练是指消防员在烟热训练室或桑拿房、浴室等设施和环境下进行的训练。高温训练分为高温、高湿环境、烟雾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

通常情况下,消防队的高温训练在烟热训练室和湿热训练室完成。烟热训练室和设有控制室、体能训练间、烟热训练通道和发烟升温装置。其结构可分为长廊式和网栅隔断式,可选用计算机自动、半自动控制或手动控制,模拟高温和浓烟环境。烟热训练室应设有应急照明、监控、对讲、排烟装置和紧急救援通道,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或热成像仪等装置观察消防员的训练情况,确定消防员所处位置,并可与消防员进行广播通话。湿热训练室可利用桑拿房、浴室等进行训练,训练前需要临时加装监控和检测等装置,而且消防员要进行身体检查,身体不适者不得进行训练。要记录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指标,高温训练要结合耐受力训练,以及高温环境中认知能力和执行命令能力的训练,包括完成运算答题、辨认方向、救助操作等科目,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数值,并和训练前的数值进行比对。

训练应分组进行,每组不得少于两人。训练中要分级施训,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课目和训练强度。训练结束后,要做好对消防员的身体放松和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尽快恢复良好状态。当消防员昏倒时,迅速将消防员移至阴凉、通风处,抬起下颌,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同时用冷水毛巾敷头部,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2.黑暗训练

黑暗训练是指消防员在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开展的训练。消防员在黑暗环境中作业时,由于视线受到限制,无法直接观察到周围的危险环境,因此会本能的使神经活动紧张,表现出烦恼、急躁和泄气等消极情绪。黑暗训练用于消防员在黑暗寂寞环境中锻炼心理和生理的适应力,增强其判断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消防员冷静、镇定处理各种险情的作业能力。

黑暗训练可利用烟热训练室、隧道、地下设施、船舱、横坑、竖井等设施进行。在没有相应的安全设施时,为了保障消防员的安全,应配备临时的照明、通信和监控等设备。训练前要记录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指标,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数值,并和训练前的数值进行比对。进行黑暗训练的设施和方式有多种,这里仅以长60m隧道为例进行训练。

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置折返线标志物。

第二步,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并佩戴通信设备,对行进路线进行快速记忆。

第三步,以3名消防员为一组,1人在隧道口施放安全绳,并负责联络保护。2人携带安全绳采用前脚虚后脚实(重心在后)、低姿探步的方式前进。当发现被困人员后,将其转移至隧道外安全地带。

3.噪声训练

噪声训练是指消防员在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不同规律噪声环境和氛围中开展的训练。消防员在有规则高强度噪声(90db以上)和无规则、不同频率、不同形式噪声环境和氛围中作业时,容易对人体造成听觉、视觉、心血管、消化、中枢神经等系统的不良影响和伤害。引起听觉疲劳、视觉神经敏感度下降、心跳加快、情绪烦躁,注意力分散、精神紧张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通过噪声模拟训练,锻炼消防员在各种噪声环境和氛围中的心理和生理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之遇到噪声干扰时能集中精力,沉着镇定,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在一封闭房间内设置四个方位的声源喇叭及播放背景音响的设备,房间中央设置作业用的写字板一块,圆珠笔一支。房间内设有必要的照明设施。噪声训练中,主要通过在复杂的噪声中进行作业训练达到消除紧张,集中注意力,增强自制力的目的。训练前要记录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指标,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数值,并和训练前的数值进行比对。

室内训练步骤如下:

首先,播放背景音响声,按照循序渐进及实战的原则调整声音分贝,任意开启几种声源。

然后,消防员听到“开始”口令后,冲入噪声室,拿起作业板和笔,准备记录声源种类和名称。稳定情绪、仔细辨听、认真记录,完成作业后冲向出口处至终点线外。

室外训练步骤如下:噪声干扰中,不同距离障碍救人。

先在室外不同的距离设置障碍,消防员听到“开始”口令后,以最快速度穿越所有障碍,背起假人冲向终点。在消防员穿越障碍过程中,不时以爆炸等声响和燃烧火球予以干扰。

4.高空训练

高空训练是指消防员利用综合训练楼、塔吊或高层建筑等设施和环境中开展的训练。高空训练分为垂直登高训练、垂直下降训练和空中作业训练。消防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或登高作业时,可能会由于恐高心理的作用致使其无法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导致救援行动停止,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高空训练的目的是通过模拟高空抢险救援作业环境,逐步提高消防员对高空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的要求,使消防员在高空抢险救援作业中能够稳定发挥出应有的技术水平。通常情况下,消防队的高空训练在综合训练楼或塔吊上完成。综合训练楼是指能够模拟建筑火灾,开展各类建筑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技战术训练、实战演练及教学研究的高层建筑。综合训练楼中宜设有深井救助训练设施、登高训练设施、避雷线、落水管、攀登墙角以及攀岩设施等,深井救助训练设施可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可模拟开展绳索救助训练、登高训练、徒手攀登训练和山岳救助的辅助训练等。训练前要记录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指标,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数值,并和训练前的数值进行比对。

训练方法主要有垂直登高训练、垂直下降训练和空中作业训练。训练前应对所选择的训练设施进行全面而仔细的勘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训练安全。

(1)登高训练

訓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消防员按实战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并佩戴通信设备。

第二步,消防员系好保险绳,沿塔吊井架攀登。消防员攀登到20m、40m、60m、80m时,分别向下看5s左右。

第三步,消防员到达100m处折返标识物后,返回地面,解下保险绳。

(2)垂直下降训练

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消防员按实战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消防员将缓降器安全带套在腋下,拉紧调节器下两条绳索。

第二步,消防员攀出窗外,面向墙壁,放开双手,张开双臂,开始下降。

第三步,消防员下降到地面后,立即卸下安全带。测量消防员血压和心率,并做好记录,结束训练。

5.缺氧训练

缺氧训练是指消防员在缺氧室、深井或高原环境中开展的训练。消防员在深井等缺氧环境中开展救援工作时,因气压差过大,易产生心率加快,呼吸困难,精力分散,疲惫无力,甚至丧失作战能力。通过缺氧模拟训练,使指战员在深井、高原等缺氧环境下正确使用呼吸方法和锻炼身体承受能力;增强思想集中能力,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致在遇到缺氧环境中能顺利完成灭火救援任务。

建设一间密封性能好的房间,或一节弃用的大型冷藏集装箱。内设供氧设备、跑步机、脚踏车、登梯器、拉力器等训练设施。室外设一监控室,亦可通过透明玻璃墙、窗或监控设备进行观察。消防员在缺氧室外列队,依次检测血压、心律、生理症状等,并做好记录。协助人员将缺氧室含氧量稀释至19%左右。训练前要认真做好消防员的心理疏导,必须对消防员的心律、血压和生理症状进行检测,对消防员进行严格的体检,身体不适人员不得参加训练,而且要对所有器材装备进行检查,确保完整好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保护和救护的准备,制定好得力措施。缺氧室内含氧量稀释,一定要依照科学手段和规定的数据。训练后呼吸值(肺活量)近50升/分为佳。训练前要记录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指标,训练结束后再次测量参训者的血压、心率、心理压力等数值,并和训练前的数值进行比对。

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2至3名消防员为一组,进入缺氧室分别轮流在运动器械上按要求匀速运动3分钟(可根据不同运动器械设置运动指数标准),完成指挥员所下达的任务。

第二步,结束后,消防员步出缺氧室,测量血压、心律,检查生理不良反应情况等。

二、实战中的心理辅导

(一)针对重点个体进行心理援助

救援行动进行过程中,消防指战员可能因突发的场景引起内心巨大反应,从而产生心理应激状态,心理工作者要用心关注每个指战员的状态,观察是否有极度恐慌、消沉、沉默等现象,并及时介入,首先带离现场,然后进行安抚、倾听、接纳、支持。

(二)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的形式更适合消防队群发心理问题的特殊情况,在这里,结合战评进行特殊事故压力事后解说会是很好的办法。

1.分享体验

在救援的歇息过程中组织“众志成城”“表演猜字”等小游戏增加凝聚力和减轻压力。

2.消除负性情绪,植入正性画面

第一步,技术破冰。积极肯定消防员的精神品质。讲述人在特殊事件后都会有身心反应,这样可以使大家接纳自己的不良心理。掌声鼓励。

第二步,描述事实。鼓励小组的每个成员描述对他触动最大的场景,并使画面在脑海中定格,将负性情绪打包。

第三步,心理支持。用鼓掌、拥抱,轻拍等方式予以支持。

第四步,温暖画面植入替换。鼓励每个人回想并描述一个让其感到温暖的画面,并详细的描述。大家更长时间的鼓掌支持,这样就可以使这个画面替代原来的负性画面。

三、实战后的应激症状防治和充分的成长教育

(一)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症

创伤后应激综合症,也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是指经历了严重的创伤性生活事件后,个体所产生的与创伤性生活事件有密切联系的情绪、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创伤性体验,如灾害现场恐怖画面在大脑中闪回,导致自己无法进入睡眠。或者感觉的泛化,如死难者的残体器官和大量血液及气味,总是浮现在自己嗅觉和味觉里面,进而导致自己无法正常饮食。针对出现以上症状的指战员,严重者要及时转诊,寻求医疗救助。中度及轻度症状者可采用心理支持、鼓励宣泄、眼动脱敏等方法进行多次辅导,可以减轻或消除应激症状。

(二)心理危机后期的成长支持

1.分享经历,优化认知结构。战后组织指战员分享救援经历,可以使消防员心理素质快速成长,首先是认知深度的提升。消防员在实施救援的过程中,往往会感知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以及在处理人生重大事件时应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态度,可以促进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义,学会更加珍爱生命,珍惜当下。

2.掌控情绪,处乱不惊不惧。指战员在经历救援的高度紧张、恐惧等情绪体验后,其心理耐受力阈值会提升,在后期的执行任务中,可以做到更好掌控情绪,减少恐慌、忧惧等不良情绪的袭扰。心理工作者可以在消除负性情绪不良影响的同时,强化消防员健康情绪的结果。使得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心境平和,能够做到处乱不惊。

3.锤炼意志,更加坚强忍耐。长时间的救援过程对消防员的意志品质是巨大的考验,包括体力、高温、浓烟、缺氧等不利因素,实战锤炼意志的效果远远大于模拟训练的效果,战后意志力的水平会大幅提升。因而,在后期的心理和战术训练中可以加大强度,巩固实战中取得的意志力水平。

4.学会沟通,优化人际关系。实战使得参与救援的人员更加团结协作,并体现出个人面對生死考验时的责任担当,所以,实战可以优化个体的沟通能力,强化个体的协同配合解决难题的能力,总结这些经验,可以消除社交恐惧、不合群等人际交往问题,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很好地融入集体,担当好自己的责任,这样才可以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

参考文献:

江苏公安消防总队编.消防员心理工作手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包志亮,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南京训练总队工程师,硕士,教学研究方向:消防员实战心理素质训练。

王新伟,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南京训练总队工程师,本科,教学研究方向:消防员灭火救援训练。

猜你喜欢

心理训练
探析初中阶段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浅析小学阶段乒乓球训练
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跆拳道心理训练方法探讨
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初探
射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体校训练中撑竿跳高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
浅析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
青少年女子举重训练负荷探讨
校园足球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成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