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集聚经济、基础教育与人口流动

2019-09-10张赛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武昌区空间布局义务教育

张赛

摘要:随着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以及GIS技术为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的呈现提供了可视化支持,本文以武汉市的教育重地——武昌区为例,使用比例模型法分析武昌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可达性,并分析基础教育吸引人口流动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武昌区 义务教育 空间布局 可达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国家教育部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相关规划。基础教育设施影响集聚经济的发展,反过来,集聚经济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吸引人口流动。武昌区作为武汉市的教育重地,人口总量和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1],坐拥如此庞大的教育资源,有必要分析区域的教育公平问题以及基础教育与人口流动的相关性。本文通过相关数据的搜集和整理,测度武昌区小学的空间布局和可达性,并探讨教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

一、研究区状况与数据来源

武昌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南部,介于东经114°14’—114°30′,北纬30°32′—30°37'之间,全区下辖14个街道,194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71.4平方公里; 2010年底,武昌区5到14岁学龄人口68710 人,占全区总人口(801731人)的8.57%,主城区2010年总人口为6086089人,武昌区占比为13.17%;GDP为539亿元,增长率为13.10%,经济发展较快。

考虑到部分数据缺失和地理位置上的需要,剔除石洞街道和珞珈山街道,共12个街道,160个社区居委会,且由于部分小学(如武汉大学附属小学)的招生范围有限不予考虑,最终涵盖45所小学,其中5所省示范小学。所需数据为:武汉市乡镇 、街道边界和交通路网数据,街道的总人口与小学适龄人口、小学的空间位置、学生数、教师数以及班级数,武昌区社区居民点与人口数据,空间数据来源于网络爬取,一般数据来源于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武昌区官网和相关文献。利用 ArcGIS软件 , 在同一地理坐标体系下 , 整理了以下图层:街道边界与湖泊、小学学校位置 (包含学生人数、教师数 、班级数以及占地面积等)。

二、可达性的概念界定

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评价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关键因素,指的是从一个地方(起点)到另一个地方(终点)的便捷程度,包括起点、终点、连接方式三种要素,起点指的是服务的获得者——人,终点指的是各种设施,包括地理位置、规模和质量等,连接方式包括交通路网和出行方式[2]。关于空间可达性测度的方法也有很多,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常用的教育可达性测量方法有:比例模型、最近距离模型、OD成本矩阵方法、机会累积模型(比如等值线法、两步移动搜寻法等)、潜能模型(包括核密度法等)和重力模型等。本文选取能够粗略反映区域内学校教育资源差异的比例模型法:比例法假设街道内的小学仅供内部居民使用,同时社区内居民也只能到所处街道小学上学,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小学资源与人口之比表示可达性,比值越高,可达性越好,综上,本文研究街道尺度的教师数量与学龄人口之比。

三、武昌区小学可达性分析——比例模型法

小学教育资源的获取难易度既取决于服务质量,也与空间布局有关,因此使用空间可视化软件arcmap对小学教育资源进行直观的分析。武昌区各街道的小学教育资源分布显示,各街道教师资源分布相差较远,研究区域内的12个街道的教师资源分布严重不均,每1000个学龄人口最少有16位老师,最多有77位老师,整个区域中每1000个学龄人口中受到38位专任教师的教育,有五条街道的人均教师资源在区域平均值以下,7条街道的教师资源超過了平均水平,其中黄鹤楼街道人均教师最多,徐家棚街道和中南路街道人均教师不到26人,这两个街道教师资源匮乏,严重影响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质量,亟待“招贤纳士”。各街道之间师生比和班额相差不大,武昌区内小学生得到的服务比较均衡。对于每个小学学校而言,主要考察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和占地面积的多少,考虑到单位不一致,对各指标进行处理,将每个指标占武昌区指标总和的百分比作为衡量标准。首先,小学在各街道的空间布局,中华路街道、中南路街道、杨园街道的小学数量多,而徐家棚街道、积玉桥街道的小学数量少,且分布较为稀疏,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其次,同一所小学的各种资源占比比较均匀,图中学生占比、教师占比与班级占比相对平衡,没有师生比、班额不匹配的情况。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空间分析,测算了武汉市武昌区小学学校的空间可达性,研究发现,武昌区小学空间可达性呈现不均匀分布,区域中心以南小学可达性明显优于中心以北,区域最南方可达性较差,而最北方可达性较好,呈现出“6”型分布。可达性较好的区域教育资源也更丰富,从而促进人口流动。具体地,武昌区中南地区小学规模大、教师多,该地区的小学空间可达性较好,人口分布密集;北部地区由于学校数量少,可达性一般,结果人口数量也少;而东北地区人口规模大、教师数量少,因此可达性较差,西南地区没有学校,当地区民只能去较远的学校上学,可达性较差。针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小学可达性较差的情况,可以考虑在西南地区新建学校,或者扩大中南地区学校的招生范围,同时对东北地区的学校进行人才上的补贴,提高学校的师资规模,一方面吸引高质量教师,另一方面带动人口流动从而扩大生源。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http://gtghj.wuhan.gov.cn/pc-7-60220.html

[2] 宋正娜,陈雯,张桂香,张蕾.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及其度量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217-1224.

猜你喜欢

武昌区空间布局义务教育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发展研究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癌症患者捐遗产竟被收20万咨询费
基于CLUE-S模型的武汉市武昌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南阳市主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