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9-09-10张富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

张富平

摘  要: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学阶段生物的教学也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生物学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生物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摆脱生物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五多五少”(就是教师讲的多,引导的少;死记硬背的多,独立思考少;浅层次的说明多,深层次的研究少;讲解结论多,分析过程少;动口的多,动手的少),必须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全面优化。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生物课堂教学全程优化,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指导,真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突出“学”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找出实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安排从教学目标投放到教学质量测评的每一个环节,把“教师灌输式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变成“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巧妙的导”,把“学适应教”变成“教适应学”,把“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变成“深化知识理解,重视能力培养”,切实追求课堂教学实效,全面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二十年教学的总结策略是:

一、生物教学目标——题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往往是首先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等,学生虽然记下要求,但很难把握,不知是否达到要求。解决的方法就是把目标教学转化成目标思考题,通过目标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的要求,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就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答出,达到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例如,在光学反应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目标思考题:1.光反应的场所在哪里(识记)?此处为什么能进行光反应(理解)?2.光反应的物质变化在那两方面(识记)?请写出物质变化的表达式(掌握)。3.光反应的能量如何变化(掌握)?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而且易于教师掌握学情。

二、生物教学实验探索——程序化

探索是学生应用多种感官,按照目标指向,主动摄取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形成科学方法和造成求知悬念额关键环节。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观察图文或实验→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应用。

例如,学习“酶的特性”时,首先提出:唾液淀粉酶的催化能力与温度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设疑激思)请学生将准备好的几支试管置于不同温度環境中,并用碘液测试(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讨论),最后得出温度与酶的变化曲线(得出结论),并用于其他酶的分析(应用)。这样不仅充分突出了“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培养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生物教学结论过程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面向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回答结论,其结果是知识与能力脱节,缺乏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而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应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反映了知识的发现、发明、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充分展示出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此,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化为过程的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真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教师的导就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如在进行“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时,按“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建立模型→形成结论”的程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中,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灵活归纳总结让生物知识结构化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要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来后两者都是条件反射。在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教学中,在揭示光合作用的实质时,引入顺口溜:“叶绿体,魔力大,二氧化碳和水起变化。有机物和氧气一生成,光能变成化学能。”

五、大量收集整理课堂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让生物课堂形象多彩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同样我们还可以在Internet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知识面更宽,容量更大,这比讲上一百遍“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更真实、印象更深刻。

六、生物学教学测评达标化

测评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使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二是获得教学信息,进行补偿教学,因此意义重大。所以测评题的编制要注意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效度就是要测评到位,对教学目标的覆盖程度高;信度指答案的一致程度;难度是指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是衡量测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测试题在内容上注重知识考研结果此时尽量少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形式上宜采用选择题,以利于建立反馈矫正机制,迅得出达标率,准确反映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这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真正使全体学生对生物学充满兴趣,愿学、乐学,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郝莉.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要素的优化策略[J].辽宁教育,2012(07):42-44.

[2]潘梦可.优化教学策略  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教研论丛,2014(12):40.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双语教学中如何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引入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