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招生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2019-09-09艾丽

关键词:就业率生源毕业生

艾丽

摘 要:招生和就业是高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就业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毕业生的个人前途,也影响着高校招生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应认真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学生就业状况,提高招生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就业需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招生;专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31-03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针对教育工作反复强调的核心要义。高校招生与就业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高校每年的招生和每届学生的就业情况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经过十几年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高校招生和就业面临新的问题——如何提高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2008年全国高考录取599万人,录取率为57%,毕业生512万人,到2018年,全国高校共录取790.99万人,录取率为81.13%,毕业生820万人。10年间录取人数增加191.99万人,录取增长率24.13%,毕业生人数增加308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校扩大规模招生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投入效益越来越低等问题。

一、高校招生与就业之间的互动关系

(一)招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对于高校招生与就业而言,表现出的是“进”与“出”的关系,“进”是招生,“出”是就业。“出”对于“进”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我们将生源质量视为就业的基准点,那么就业质量则直接关系到高考报名的基本走向。高校办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过硬的人才,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政治的稳定以及国家的进步繁荣。高校招生规模与数量要以有利于人才培养为出发点,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通过不断教育使毕业生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专业素质越来越强,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适应社会化发展脚步。

(二)就业是招生的基础,应根据就业情况科学合理设置招生专业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院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纳入高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并与年度招生计划挂钩。所以高校要认真分析每年的就业情况,在制定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时,高校应根据近几年就业率、一志愿报考率、社会对人才需求等专业综合测评情况,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实行“总量控制、分类指导、能上能下”的机制。例如,对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80%或连续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排名居全校后10名的专业,实行校内预警,在下一年度安排的招生计划不得高于该年度实际就业人数;上一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50%或连续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排名居全校后3名的专业要停止当年招生或隔年招;连续3年列入预警名单的专业要撤销该专业等等。

据麦可思统计,2018年湖南省有6所高校在2017年专业综合评价中提出撤销共计19个专业,2018年起停止招生。江西省为解决高校专业设置没有与市场有效对接的问题,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已经有28所高校主动撤销200多个专业点。辽宁省对连续有3届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点开展综合评价,累计限招、停招、撤销不适应社会需要、就业质量低的专业点(方向)476个,停招质量过低的本科专业162个。

(三)招生就业最终目标一致

生源质量与毕业生质量密切相关,它们相互影响。充足且优质的生源是高校招生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毕业生就业则是一种社会高度满意和高合理性的体现。

招生是进行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国家教育部门制定颁布的高校招生政策,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促使高校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国家的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充足且优质的生源是高校招生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毕业生就业则是一种社会满意度和高合理性的体现。社会各界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是庞大的,高校招生的核心目的表现为对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人才资源的培养,通过不断向市场输送优秀的毕业生来突出高校在社会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这对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有积极的影响。尽管招生和就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他们的最终目标却表现出一致性。

二、高校就业状况对招生质量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情况与高校的知名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与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便十分注重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率高低依然是学生和家长衡量学校及专业的标准。现如今,用人单位为了增强员工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往往会选择高学历、名牌院校的学生。这种就业形势,促使学生与家长选择学校的目标制定得更高。很多家长把大学的选择当成了一項投资,只追求名牌学校或者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这是由于名牌学校或者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挂钩,优质的院校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一所院校的实力与就业率是成正比的,家长与学生选择院校与专业时,考虑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学校的就业率。所以,就业率高低对生源的影响越来越大。

三、促进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的措施

(一)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

1.调整专业结构,增强高校综合实力。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为迅速扩大招生规模,实现“专科升本科”“学院变大学”,很多高校忽视自身建设,开设新专业,然而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不强,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完成本职工作。一般情况下,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会影响社会对该校的评判标准,实力较强的高校比普通高校来说更有竞争优势,因此高校想要提高人们的认可程度,应该在加强学校的综合实力的同时,调整专业结构,制定相关的专业退出机制,以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生源质量。综合实力的增强,不能只发展优势专业,还要整合相近专业,培养师资,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培养综合实力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各个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并且要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2.拓寬招生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招生计划调整。高校在充分评估自己综合实力的情况下,与高中合作,建立优质生源基地。在国家正式考试以前,进入高中通过考试、面试等环节选择优秀的学生,在优质生源进行院校报名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同时综合分析历年各专业毕业生在生源地就业情况,并结合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实时调整招生专业,制定招生计划。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一样,产业分布不同,因此要充分考虑生源省市产业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整招生专业,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

3.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我国每年的毕业生呈现增长的趋势,毕业生就业困难,教育部门相关政策明确表示:高校的办学方向以及教学内容要结合目前社会单位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只是在课堂上学习。企业在进行招聘的时候,在看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发展潜力、团结协作能力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求职者是否可以胜任工作,而不是只看学历。当代大学生对就业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很注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对参加社会实践也很积极。所以高校应该充分了解学校各个专业中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专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积极推动实现专业数量与培养质量的统一,也要实现人才规模与办学效益的统一。首先要制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要适应学科或社会以及产业需求。其次,要根据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社会实践及就业情况对不理想的专业应坚决停招、缓招或撤销,从而使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能够更好地结合。第三,根据专业优势,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对于有典型优势的专业,通过教学团队、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培养模式的创新,凸显优势专业,深化专业内涵,力争出精品,促进专业与产业的结合。

(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1.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社会、院校以及学生共同努力缓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政策,如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补贴政策、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等,转变大学生毕业后只往大城市走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积累经验。与此同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仅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工作岗位。对于学校方面,首先要与相关社会企业积极合作洽谈,为学校毕业生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在校内定期开展讲座、实践活动等增强学生的求职就业技巧;最后,本着就业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优化毕业生实习基地与就业市场建设,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同时学校可建立培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性质,从而在毕业后更顺利地参加工作。

2.加强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许多高校重视不够,指导内容单一,方法简单,就业指导服务与学生期望值差距较大,导致学生在大学期间得不到系统全面的指导。大学的就业指导应该是全程化指导,使其贯穿于学生从进入校园到离开校园的整个过程,对于不同年级学生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注重把就业指导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毕业生的指导水平,学生毕业时将会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要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一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但同时对未来的发展很迷茫,高校应该在这一关键时期,为学生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助力,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规划不仅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也会对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有着一定影响,让学生正视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另外,还要从专业发展角度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明确自己未来要干什么,怎么去努力实现,使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引导毕业生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3.鼓励学生创业。激烈的就业大环境,学生自主创业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为此,国家出台了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如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学校也要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学校可以单独建立创业班级,组织优质的教师资源,对有意向的学生统一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规划、具体内容上去考虑创业课程,增设能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的课程,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自身行动获得的创业体验越丰富,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高校培养人才需要经过招生、培养与就业这一过程,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专业设置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如此,学生培养的质量影响学生就业的状况,就业状况的好坏又会反过来影响高校招生与专业制定的计划。现阶段,高校应该秉持着培养促就业、就业促招生的基本原则,控制人才培养策略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不断完善学生的就业观,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曹杏利,李德福.建设“双一流”大学背景下大学生功利化学习倾向与教育防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1):84-86.

〔2〕张敏.新时代高校招生就业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4):97-104.

〔3〕于凌云.应用型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优化路径研究.教育评论,2018,11(28).

〔4〕停招!多省给大学专业“动手术”.麦可思研究,2018-12-04.

〔5〕许蓉翎.高校招生与就业的内在关系辨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5,(01).

〔6〕吴建中.试论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河南教育(中旬),2011,(10).

(责任编辑 徐阳)

Abstract: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work.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students not only affects the personal prospects of graduates, but also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roll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We should carefully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rollment, better meet the market demand for employment,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alleviate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sorts out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status and enrollment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n ponders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virtuous cycle of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Status; Enrollment Quality; Professional Structure; Thinking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生源毕业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数据
就业率公布有高也应有低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日本应届高中生就业率71.1%就业形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