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开启广播听众互动的新纪元

2019-09-09张帆黄可应笑蓉

中国广播 2019年7期
关键词:听众广播受众

张帆 黄可 应笑蓉

【摘要】5G技术的推行,为广播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机会,视听综合沉浸式体验加之个性化内容,将使传统的听众互动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突破,广播媒体将以多种形式融入生活场景,进一步提升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媒体融合也随之加深。在此机遇和前景下,广播应从内容、渠道、市场、人才等多维度积极迎接和拥抱5G的广播新时代。

【关键词】5G广播   听众互动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广播的传播形式单一,因缺少与听众有效开展互动的渠道,在传受互动有突出作用和意义的新媒体时代受到较大冲击,影响力也被削弱。5G的到来,为传媒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不仅可以为受众带来更为高速、高质的信息服务体验,还拓宽了受众互动的渠道和空间。广播可以借助新技术构建新平台以弥补互动上的不足,力求在5G时代实现行业的创新与升级。

一、新媒体时代受众互动的意义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凸显。首先,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受到时空限制,人们较难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信息;其次,传统媒体在内容编排与呈现上缺乏灵活性,信息內容主要由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统一制作,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此外,传统媒体信息多为单向流动,传播者无法及时了解受众反馈,双方缺乏沟通与互动。

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媒体竞争加剧,造成受众单媒体接触时间下降,如何把握好受众资源,成为媒体发展的核心。以受众为中心,围绕受众需求创新内容与形式,提升受众体验,成为传统媒体应对挑战的发展思路,而互动则是践行这一思路的有效路径之一。“互动”一词从广义层面来理解,为发生在两者之间的行为或行为的可能,参与互动的主体必须为两个或以上;从传播学角度看互动,是指传受双方间双向影响、双向作用、双向促进的过程,受者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形成反馈,并将反馈信息反传给传者,方能实现互动。①新媒体时代,重视受众互动具有多层面的意义。

第一,互动增强了信息的传播效力。新媒体时代,依托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信息传播模式从一对多向多对多转变,传播者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降低了信息隔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与效能。

第二,互动拉近受众距离,提高受众黏性。媒体借助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受众通过主动选择信息、主动生成信息的方式参与到互动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受众的参与热情得到激发,媒体通过互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增强受众黏性。

第三,互动满足受众娱乐与自我实现动机。1967年,英国学者威廉·史蒂芬森(Wiliam Stephenson)在《传播的游戏理论》中提出,传播的目的之一是给人带来快乐,所有的传播内容都含有游戏和娱乐的成分,受众的互动行为使得有相同志趣的人共同分享乐趣,受众以轻松的心态参与互动,生产、传播并消费这种娱乐。在享受娱乐的同时,受众还普遍具有自我实现动机,如情感的交流和宣泄。媒介平台通过互动,为受众寻找情感归属地,情感诉求得以释放。

第四,互动激发节目质量的提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受众在社会和心理根源下产生需求,通过需求形成对传播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期望,受众为了达到满足和需求而实现对媒介内容的使用。②新媒体时代,传统的“受众”概念发生变化,受众不再是信息接收的终结点,而是一个个有鲜活个性需求的主动个体。在激烈的传播竞争中,媒体为了争夺受众市场需要生产出符合受众需求的媒介产品,并积极挖掘细分市场潜在空间,受众的需求将倒逼媒体挖掘新的节目形式,优化节目质量。

第五,互动推动媒体融合进程。融合是新旧媒体扬长避短、应对激烈竞争的有效途径,通过跨媒介的互动,打通新旧媒体的连接点,促使新旧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更使得传统媒体通过崭新的媒体形态挖掘并满足受众的新需求,拓展市场潜力、提升平台价值。

二、当前广播开展听众互动的手段与效果

广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广播以声音为介质,伴随性价值明显,人们在收听广播的同时可以做其他事情,无论是跑步、居家还是开车,对广播都有其特定场景的需求,更契合了当代人碎片化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也正是“耳朵经济”不被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广播之于听众,不仅是信息渠道、娱乐手段,更是情感寄托,纯粹的声音传递给予听众更大的想象空间,这种传播更直接、深入甚至私密,给听众以亲密感和归属感。

然而,传统广播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首先,广播作为典型的线性传播媒体,节目按计划时间表依次播出,这种情况下,听众只能被动追随广播传播的内容,无法自主选择和重播再听。其次,广播传播的形式单一、方向单一,常常是你“说”我“听”,传统广播与听众之间几乎无“互动”可言,听众自始至终被动接受声音传递的信息,传者与受者界限分明。

20世纪80年代之前,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还未广泛普及,“书信交流是受众与广播主持人互动的主要方式,电台办公室时常堆砌大量信件”。③改革开放后,随着固定电话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电话热线成为广播听众互动的手段。珠江经济台开创了热线电话植入直播间的先河,这种做法改变了传统广播单向传播的形式,第一次实现了听众与主持人直接、即时的交流,对国内广播听众互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这种热线电话互动受制于传统广播的传播方式,存在互动时间有限和互动机会稀缺等问题,更无法满足听众互动的参与积极性。21世纪初,手机开始逐渐普及,手机短信成为广播传播过程中新的重要互动形式,听众通过手机短信参与节目、发表观点,这种互动不再受限于通话时间和接入线路数量,降低了互动成本,扩大了互动范围,便于更多听众随时随地参与互动,大大增强了互动程度和互动效果。

现阶段,借助于新的传播技术,广播实现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听众互动,特别是社会化媒体平台大大拓展了广播听众互动的时间和空间,降低了互动的成本,提升了互动的便捷性,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解构了原本线性的交互模式。当前,热线电话、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以及线下活动成为广播听众互动的主要方式。

三、5G时代,广播听众互动的新思路和新空间

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独立组网功能的冻结,万物互联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广播媒介也将因此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与4G相比,5G具有速度快(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相当于4G的20倍)、延时低(端到端延时仅有1~10毫秒)、连接广(可以同时允许海量设备相互连接)等特点。随着5G技术的逐步普及,广播+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为听众带来全新的媒介体验,届时广播覆盖区域将得到拓宽,互动空间得以延伸,收听情景更加丰富。5G带来的全新视野,在深刻改变广播生存空间和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将催生创新和机遇,特别是对于传统广播的弱项——互动,融合5G技术将获得全新的发展。

(一)高速率、高精度,实现更及时的互动

5G的来临将从技术层面为广播解决听众互动不及时的问题,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凭借高速的传输网络,海量的听众反馈信息瞬间便可传送至节目后台,听众互动与节目播放实现高度同步。此外,依托5G解决技术壁垒的语音识别交互技术,未来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助手,搭载了语音识别交互系统的收听终端可以将听众的语音评论实时传输至节目现场,类似于看视频时发送“弹幕”,相比于手动编辑文字参与互动的方式,即时的“语音弹幕”具有更迅速、更便捷的優势,能够表达出听众此时此刻所思所想,参与互动的方式变得更加直接和容易,情感表达更加自然和自发,这无疑会极大提高听众的互动自主性,大大改善广播节目互动少、过程复杂的不足。

(二)信号强、连接广,保障高质量的互动

4G传输信号远程稳定性不足,容易受环境干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播节目传输的效果和质量。与之相比,未来几年5G基站的部署将遍布周边,覆盖无处不在,用户访问网络的方式也会有更多选择,⑤最大程度保证了5G网络信号的稳定性。曾经困扰听众的收听过程中信号中断、信号欠佳所导致的节目收听受阻以及影响收听效果等问题,将在5G时代得到解决,充分保证了听众与节目互动的畅通性和高质量。这意味着,听众即使是处于封闭的地下停车场,又或者是位置偏僻的街道和村庄,都可以畅通无阻地收听广播,实现即时的高质量互动。

5G支持海量设备同时连接,手机等移动终端均可借助5G实现与多种类型广播收听平台的数据同步和共享。例如:听众在车载广播没有听完的直播或者处于进行当中的节目互动,可以由同步之后的手机端继续完成,充分保证节目互动的连续性和节目收听的沉浸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得以延续。

(三)突破场景限制,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

5G技术可以实现海量级别的万物互联,这将有助于构建人类社会的互通新格局,真正实现人、物、资金和信息的全时空和全过程连接,一张紧密而包容的网络将重新搭建起新的社会价值体系。

以广播的价值高地——车载收听为例,基于5G的高精确度语音识别交互技术可以极大程度地解放双手,而将这一技术引入高度强调驾驶操作安全的汽车空间,将会为广播提供一种新的互动优化方式,进一步强化广播媒体的伴随性优势。传统广播长期占有车载终端这一天然优势,凭借5G成熟起来的车联网,实现了车—网、车—车、车—人以及其他设施的相互连接,相当于在汽车内部构建起了与外界互联互通的高速渠道,同时也将汽车变为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收听场景,使其成为听众互动的新移动空间。⑥依靠语音识别交互技术,车内操作完全可以由发送语音指令完成,车主可以在不影响正常驾驶的情况下,通过语音指令在节目播出期间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同时在第一时间得到节目主持人和其他听众的回应和反馈,节目互动伴随驾驶始终,听众甚至可以随时将实时路况照片、突发事故小视频传输到节目现场。技术的突破使私家车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而是跨越连接上的空间障碍,真正成为互联互通的移动交互新空间。

在5G万物互联的背景下,广播收听设备将实现高度智能化,从传统的收音机到手机,再到车联网和智能家居,“耳朵经济”正依托新技术实现音频智能交互应用场景的全方位布局。智能家居对于场景细分、信息接触碎片化的需求,正契合当下广播的传播模式。将广播节目融入家居生活中,允许听众在做家务、锻炼、休闲时参与节目互动,同时,高效的智能家居可以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家居场景匹配上差异化的广播节目,促使互动更加趋向场景化、日常化和碎片化。现阶段,“蜻蜓FM”已经与美的、海尔、飞利浦、华为等公司的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部门达成合作,通过搭载多种智能化设备入驻智能家居场景,开启了智能家居场景的初步探索。未来各种家用电器都有可能出现广播的身影,互动也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四)精准定位,实现以听众为中心的互动

个性化和社交化定义了新媒体时代的用户逻辑,成为媒介产品设计和运营中不可绕过的一环,5G时代,这一逻辑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强化。5G催生万物皆媒,即周边的一切物体都可以媒体化,数据收集终端将会呈现密集化分布,这时有关用户偏好的数据获取会变得更加丰富、迅速和精确。依托5G网络带来的大数据整合,广播可以深度挖掘每一位听众的收听习惯和需求,精细分析和解读听众的节目偏好,在此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人群细分和内容个性化定制,互动模式也以用户为中心展开,实现内容分发的精确、高效匹配,广播甚至可根据不同听众的偏好采取不同的互动形式,提升听众的参与性和黏性。同时,媒体还可为具有相似收听偏好的用户搭建起一个新的社交平台,进一步融合多种媒介形式,更好地发挥社交群落垂直辐射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强化听众与广播的紧密关系。

(五)提升听众感官体验,促进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互动

媒体融合视角下的传播,打破了广播单向传播的格局,协力共赢,各种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覆盖用户大大增加,信息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出深刻阐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未来,5G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拓宽媒体融合的各个维度,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和立体融合。⑦届时,5G网络所提供的高保真和无卡顿节目将会在任意终端呈现,听众参与广播的互动渠道也将不断拓展和丰富。全媒体时代,听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听众在互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渐渐转变,听众不仅可以听见广播,更能“看见”广播,曾经只能“听其声”的主持人,现在也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现其真容。

与此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依靠5G突破技术瓶颈,实现高阶运用,解决了感知交互缺乏流暢、刷新率不足和响应时间长等问题。只需要搭配相关设备,一个极致高清的虚拟世界就在眼前,用户可以瞬间亲临节目直播现场,“面对面”地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和交流,感官得到全方位的调动,身临其境,实现人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与对接。

四、迎接5G时代的听众互动

5G的超高速、低时延和广连接,可支持广播完成内容制播方式的创新、节目传输互动质量的改善以及媒体融合渠道的融合与拓宽。⑧技术的浪潮已经袭来,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想要在新时代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就必须积极拥抱新技术,依靠技术迈向智媒时代。而如何在实现技术落地的同时发挥广播自身优势、优化节目互动效果,提升听众影响力,则是广播人需要具体考虑的问题。

如果说互联网上半场的逻辑是众多新兴媒介急速抢占流量和平台的“圈地运动”,那么5G到来之后,随着用户(流量)分配的初步完成,媒体面对的便是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转移和再分配,谁能真正守住受众,成为传媒业竞争的核心。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占据资源优势、内容优势和品牌优势,但技术落后却是顽疾所在。在技术助力互动的5G时代,人本逻辑和优质节目是广播人需要坚持和贯彻的,只有将技术与内容结合,才能满足听众所需,基于精确高效互动稳定的特性来扩大听众群,进一步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同时也需要注意,技术进步、行业发展,人始终是关键。时代更迭下,广播人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转型意识和学习意识,强化人才与技术的有机融合,真正将5G技术带入广播实践当中,享受技术为传媒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预见,与听众积极有效的互动将成为5G时代广播大发展的抓手之一。

注释

①曹慎慎:《互动与融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②陆亨:《使用与满足:一个标签化的理论》,《国际新闻界》,2011年第2期。

③阙俊波:《从互动模式的演变看广播的未来方向》,《中国广播》,2018年第12期。

④《5G时代,将让你的生活更美好》,人民网,2019年04月10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410/c1004-31021395.html.

⑤李杨:《5G技术与广播传媒的融合展望》,《视听》,2019年第2期。

⑥谢洁、滕藤:《广播+车联网:未来广播智能化发展的实践路径》,《视听界》,2018年第2期。

⑦韩春苗:《5G时代与媒体融合》,《新闻战线》,2017年第21期。

⑧宗宁:《广播电视如何迎接5G时代》,《西部广播电视》,2019年第7期。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听众广播受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