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2019-09-09赵崇霖朱双玲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个体化感染率白血病

赵崇霖,朱双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广东 广州 510080)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会抑制机体造血功能。病因主要为电离辐射、化学、病毒、遗传、其他血液病等,临床症状通常有贫血、出血、发热、器官组织浸润等,如不能及时救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1]。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对疾病认知水平不足,不能治疗依从性较低,从而降低护理效率,增加发生感染的几率。本次选取6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常规护理的分组研究,比较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33例、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18岁-73岁,平均(43.26±7.31)岁;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9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18岁-73岁,平均(42.97±7.34)岁;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10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①入院接受化疗治疗及营养支持;②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向患者讲解相关内容;③根据患者情绪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降低其不良情绪;④向患者讲解防感染相关准则,降低患者在院期间感染率。

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①基础护理与对照组相同,同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家庭氛围及对疾病认知水平,同时根据患者个人资料制定健康护理计划;②健康知识讲解:化疗前,由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及对治疗、护理的不了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降低护理效率,此时根据与患者沟通结果,了解其对疾病知识以及对疾病防治知识对其进行个性化纠正,如患者对疾病理解情绪,对防感染了解且重视,则需要护理人员简单介绍注意事项;如患者认知不清晰甚至认知错误,则需护理人员进行知识纠正或重新讲解;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通过开设健康知识大讲堂、同病房成立病友讨论小组或病床旁知识讲解,帮助患者巩固之前了解的相关知识,并可通过实际案例等方式加深对疾病知识以及防治方式的了解,提升治疗效果;③行为知识干预:根据与患者沟通结果,了解患者对自身护理情况、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等,如患者存在护理误区或对护理不重视,护理人员应重点讲解如出现感染情况带来的后果及正确护理方式;如患者对护理知识了解程度较高且护理方式正确,可通过鼓励等方式提升患者对护理治疗依从性;④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化疗后易出现恶心、脱发等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负面情绪,此时根于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整理话术,如心理状态非常差的患者,可通过对其讲解治疗方式以及作用机理,同时列举成功案例来缓解其不良情绪;如心理状态较好患者,可通过预期沟通,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来提升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

表1 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感染情况的比较[n(%)]

1.3 观察指标 知识掌握度:护理前后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评分表,包括急性白血病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治疗方式等10项内容,每项10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为SPSS 24.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t、χ2检验;当P<0.05时,即两组数据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45.26±12.34)分、(45.13±11.26)分,差异不显著(t=0.045,P>0.05);护理后观察组知识掌握评分(81.24±4.67)高于对照组(71.26±4.94),差异显著(t=8.493,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在院期间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院期间感染率3.0%小于对照组18.2%,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等增殖迅速,可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器官,表现为出血、贫血、感染等现象。通常由于遗传、电离辐射、化学因素等引起,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若不能及时救治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2]。对其治疗以防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控制白细胞浓度、化疗、骨髓移植为主[3]。而由于患者个体对疾病认知程度不同,并且面对疾病以及治疗时情绪态度不同,会影响护理治疗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护理效率。

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为疾病的治疗以及对感染情况的防治,对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模式,使患者不能真正意义上完全了解自身病情以及治疗方式,甚至将“化疗”治疗妖魔化,抗拒治疗或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从而不利于护理的开展,降低了护理效率。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文化程度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整理语言与其沟通,纠正其错误观念,提高其对疾病与治疗方式理解程度,从而增加对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讲解药物作用机理帮助患者克服并接受身体上的不适,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讲解防感染的重要性可让患者提高对防感染情况的认知,降低感染率。所有的健康教育均根据患者实际认知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讲解,帮助没疑问患者真正意义上理解急性白血病病理、治疗等相关知识,同时让其明确治疗过程及意义,以提升患者依从性,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感染情况。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护理前,两组患者知识掌握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知识掌握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院期间感染率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治疗过程等掌握程度,提升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在院期间感染率,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个体化感染率白血病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