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预警监控在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019-09-09邢小英邵继风马雅雅康晓萍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士长预警监控

邢小英 ,邵继风,马雅雅,康晓萍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行心脏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6.8±10.2)岁,其中男100例,女80例。患者按病症分类:先天性心脏病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7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65例,复杂大血管术15例。科室采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统计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自2018年1月-12月科室在护理风险清单指导下,进行风险预警监控管理的术后高危患者为观察组(180例),平均年龄(58.7±9.2)岁,其中男108例,女72例。患者按病症分类:先天性心脏病2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7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复杂大血管术17例。观察组首先根据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评估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因素,早期识别和预警术后并发症和可能的风险事件,再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护理模式。经过统计学处理,确定两组基本信息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1)自愿参加;(2)意识清醒,依从性良好;(3)性别不限,年龄≥18岁;(4)特级护理患者。

1.2 方法

1.2.1 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理安全风险预警监控体系的建立 护理安全风险预警监控首先以查找护理风险点为切入点,护理风险点是指极容易出现错误或事故的名称或环节。结合本科室特点及薄弱环节,主要考虑病人的安全因素,以病人的安全为主体对风险点进行梳理。首先统计2016年1月-2017年12月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理不良事件及术后护理并发症,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二八法则查找出9个风险点。再根据其发生的频次以及对病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分,分为高、中、低风险,并针对不同的风险点分析其风险因素或存在的现象,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及流程。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制定成护理风险防范评价表,更好的运用到临床实践中,用来评价、督查对风险防范的落实情况。

1.2.2 成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 成立科室三级管理监控组织,成员为病区护士长、病区责任护士、安全管理小组等,其中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的学历均为本科以上、职称均为主管护师以上,并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丰富、过硬的操作技能,主要负责全科护理人员的风险知识培训以及护理安全质量考评、护理不良事件汇总及分析。

1.2.3 制定各种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我科在使用医院统一设计的各种风险警示标识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些具有专科性质的警示标识,例如:防血栓、防出血、防感染、防窒息等。根据心脏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潜在的安全隐患,使用不同的警示标识,与此同时,在患者床头、护理风险评价表、护士站特殊记事板等做好明显的标记,方便提醒各班护理人员在查房、交接班、记录病历等环节予以重视,进而增强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尽量避免出现盲目性护理操作行为,减少遗漏现象,以保证护理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等特点。

1.2.4 使用方法 心脏术后患者,由责任护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医院统一规定的集压疮、导管滑脱和跌倒坠床风险一体化的护理风险评估单,在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护理风险清单评价表上以打“√”或代码的形式将相应的护理风险类型以及防范措施勾选出来,由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对其进行再次评估,并动态观察患者信息是否需要进行修改。在每天晨会交班时,护士长点评风险清单记录工作落实情况,并要求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在每周一晨会提出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共同讨论,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护理质控跟踪。交接班时,交接护士共同床旁交接,接班者通过护理风险清单以及警示标识能够迅速了解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安全隐患及并发症,明确病人病情观察要点以及护理重点。

1.2.5 质量控制 根据科室特点、患者具体病情,由护士长每天进行5个重点时间段的质量控制检查,另外,安排安全管理小组每月组织一次护理安全知识培训,主要学习、掌握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心脏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将医院护理部下发的红书文件当中提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整理、汇总,组织、要求全科护理人员对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并详细描述事件的整个过程,即发生过程-分析-改进-评价-追踪,同时将其作为案例分享,从而吸取教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1.3 评价方法 经过不同方案护理后的两组,对其护理后不良事件及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发生24例护理不良事件,跌倒/坠床2例,非计划性拔管5例,压疮8例,给药错误6例,药液外渗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观察组发生5例护理不良事件,非计划性拔管1例,压疮2例,给药错误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2.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91,P<0.01)。具体见表1。

2.2 两组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12.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满意度为84.44%,可以看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n(%)]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3.1 增强护士长对护理安全质量控制的效率管理 作为临床护理实践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影响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甚至增加护患紧张关系。因此,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学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工作中一旦出现不良事件,建议联系、通知护士长,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有效解决措施,尽最大限度将危害降到最低,同时护士长及时将此情况反馈至护理部,科室讨论,寻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而专科性质的风险预警监控,针对性更强,能够快速识别患者的风险隐患,护士长积极调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参与风险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1,2]。

3.2 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风险预警,主要目的在于实现风险控制。而控制措施的落实,则属于风险控制的最终环节。作为直接面对临床风险的人员,以及执行护理风险防控措施的执行者,护士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3]。风险预警监控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监护室,能够自动预警提示且实时监控病人情况,所以,认为结合一个科学评估工具的不同分值,及时制定相应处理的标准,加以实施整改措施,有助于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从而降低因护士经验缺乏、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的安全隐患。

3.3 规避护理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 护理风险预警,是一种动态全过程监测方式,能够分析、预警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4]。总体来讲,护理风险预警,一方面可以促使患者护理工作的正确进行,另一方面能够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出预警,避免出现不良事件。为此,我科施行了专科风险预警监控,加以配套使用预警标识,不仅能够促使护理工作更加集中,而且能够更加突出护理重点,有效调配护理时间、人力资源,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促使以预防为主的护理理念落到实处,以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目标。

3.4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责任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对患者安全的关注意识提高,主动和有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动态评估心脏术后患者发展状况,可以随时向患者、家属汇报存在的风险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循环强化健康教育,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拉近护患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从而促使患者对工作的满意。

总之,对心血管外科监护室施行风险预警监控管理,效果良好,有助于保证患者临床安全,值得大力宣传、使用。

猜你喜欢

护士长预警监控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