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2019-09-09赵天淼孙超韩晶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赵天淼,孙超,韩晶

(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我国人民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使得临床护理中存在较多风险因素,常规护理无法满足当前护理需求。鉴于此,选择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心血管内科收治6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对象选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共6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护理风险管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研究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6:14,年龄区间44岁-82岁,年龄均值(66.48±5.07)岁;病程区间0.5年-8年,病程均值(4.56±2.36)年。参照组,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8:12,年龄区间45岁-79岁,年龄均值(67.23±5.11)岁;病程区间0.6年-7.5年,病程均值(4.67±2.16)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一般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干预以及健康宣教等。研究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小组内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为护理人员,统计分析既往重症患者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分析潜在危险因素,并针对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管理措施。(2)小组成员护理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小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培训工作,使其能够主动规避风险,尽可能地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同时提高文书书写质量,详细、准确及完整记录患者情况及护理内容等。(3)加强监测与护理沟通: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视程度,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状况需及时上报并处理。对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予以完善,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流程进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事故、跌倒、设备故障以及护理差错)。

1.4 数据分析 以SPSS 22.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型指标以率(%)表示以及χ2检验,计量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以及t检验。P<0.05,表示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输液事故、跌倒、设备故障以及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n=30)

3 讨论

临床不安全事件中护理风险作为其中一种,具有不确定性与突发性特点,可能对患者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因其病情严重且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因而在临床治疗中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高疗效,改善预后[3]。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临床上提出来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属于针对性主动护理,可基于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护理流程、制度以及仪器药物等风险因素环节予以管理及控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临床工作的风险意识,促进护患沟通,还能满足患者特异性需求,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护理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控制护理风险事件。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输液事故、跌倒、设备故障以及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输液事故、跌倒、设备故障以及护理差错率等一系列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值得临床大量推广。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