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活性药经外周静脉及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对血管的影响效果分析

2019-09-09韩雪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索状泵入静脉炎

韩雪

(甘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血管活性药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被用来救治危重症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血管舒缩功能、优化血流灌注,进一步达到抗休克的效果,主要有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但血管活性药容易对血管产生不良刺激,进而引起静脉炎症,就算是微量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心率、血压。相关报道证实,血管活性药物能够收缩血管,进一步导致肢体循环障碍[1]。另外,用药方式的不同,对血管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基于此,本文以62例危重患者为观察对象,特此对照分析了深静脉微量泵泵入与经外周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对血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为62例危重患者,接收的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3月,通过电脑随机法,予以分组对照,即常规组31例、研究组31例。研究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7例,女性观察对象14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8.9±6.2)岁;8例心脏瓣膜病、11例冠心病、6例心衰、6例扩张性心肌病。常规组中男性观察对象18例,女性观察对象13例,年龄31岁-76岁,平均(59.5±6.3)岁;9例心脏瓣膜病、10例冠心病、7例心衰、5例扩张性心肌病。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1.2 方法 预先备好消毒液、一次性头皮针、微量注射泵、一次性延长管以及血管活性药,贯彻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常规组经外周静脉泵入,研究组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期间禁止用其他药物,所有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名称的血管活性药,泵入3 d及以上,间隔24 h更换1次延长管。

1.3 观察指标 用药后1 min、3 min、5 min、10 min时,记录患者收缩压的变化;静脉炎分级标准如下:局部穿刺部位肿痛,但是并无硬结、条索状静脉,为I级;局部穿刺部位肿痛,存在条索状静脉,并无硬结,为II级;局部穿刺部位肿痛,存在硬结、条索状静脉,为III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行χ2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收缩压对比 研究组收缩压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常规组用药后3 min、5 min收缩压变化比较明显(P<0.05),且研究组用药后3 min、5 min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无1例发生静脉炎,常规组2例I级,2例II级,1例III级,发生率为16.13%,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收缩压对比(Mean±SD, mmHg)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明显,且血液循环欠佳,引发脏器功能不全的风险较大。而应用血管活性药,可以帮助患者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心血管机能,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微循环血流灌注[2]。血管活性药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血压,而且还可以改善血管舒缩功能,若是临床应用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良事件,比如高血压、低血压、头痛头晕等[3]。

静脉炎属于化学炎性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静脉条索状改变、穿刺部位肿痛、硬结,一般是因为静脉所用药物浓度较高或者是药物刺激性过大所致,如果药液渗出,有可能会对局部带来严重的病理损伤,且不可逆。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血管活性药经深静脉微量泵泵入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大大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总而言之,血管活性药应用途径的不同,对危重患者血压的影响也各有不同,通过本次研究对照,建议临床考虑深静脉微量泵作为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首选。

猜你喜欢

索状泵入静脉炎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六)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按大陵穴拯救“鼠标手”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持续泵入刀口冲洗对于预防封闭负压引流堵管的应用研究
普通肝素微量持续泵入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作用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1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