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对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9-09-09李娅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胺碘酮洛尔炎性

李娅琳

(临沧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 临沧 677000)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因各种病态反应出现粥样硬化,致使血管出现狭窄、阻塞导致心肌血氧缺乏而坏死的病理现象[1-3]。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60%的冠心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情况。心律失常不仅会加快患者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而且会随时威胁其生命,因此寻求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以往胺碘酮一直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常规药物,但单一给药的疗效难以满足要求,为了提升治疗有效率我院采用胺碘酮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现将临床应用效果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68.0±2.2)岁,病程为(4.2±0.5)年;观察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为(67.3±2.7)岁,病程(4.5±0.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盐酸胺碘酮治疗,用法为200 mg/次,3次/d,连续给药2周后依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每日给药量控制在200 mg-400 mg,症状缓解显著患者可将剂量减至200 mg,每周给药5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替洛尔治疗,口服6.25 mg/次,2次/d,两组患者给药期间均定时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依据检查结果适时调整给药剂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两项指标降幅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给药期间低血压1例、窦性心动过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中恶心2例、低血压2例,便秘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发生率为20.0%,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均需要长期给药促使心律逐渐归转,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方案治疗效果难以满足要求,因此联合用药方案逐渐成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治疗的研究新趋势。胺碘酮是一种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作用机制包括两点:首先,能够阻断细胞内外钾离子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其次可以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阿替洛尔是一种β1受体阻滞剂,在进入人体后可以选择性阻断心肌细胞钙离子、钠离子的内流通道和钾离子外流通道,从而稳定患者心脏电生理,从而起到改善心律失常的作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对比(Mean±SD)

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均有不同程度降幅,观察组两项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也从侧面反映出联合用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心律失常来消除炎性因子。安全性是临床治疗必须考量的指标之一,《国际抗心律失常用药指南》中明确指出长期服用胺碘酮会导致多脏器连锁毒性反应[4],本次实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0%,而观察组采用联合给药方式不良反应低的原因,在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存在差异,其协同作用提升治疗效果,因此在给药后期剂量会大幅减少,所以对脏器毒副作用相随较轻,不良反应发生率则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胺碘酮和阿替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心律失常安全性满足要求,可消除机体炎性反应。

猜你喜欢

胺碘酮洛尔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对甲亢进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