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有代表作吗

2019-09-09李钧德,刘江

中国记者 2019年8期
关键词:悟性血性韧性

李钧德

想当记者,缘于中学时的梦想。当时,看了一篇介绍新华社记者为民请命、向中央反映我家乡灾情的报告文学,连续多天心潮澎湃,从此便有了也要当一名记者的想法。大学毕业时,好几个让人羡慕的单位向我伸出橄榄枝,但当得知有机会到新华社当一名记者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机会。从此一干就是25年。

在新华社这个大家庭里,一代代新华人的责任担当,领导、同事的言传身教,让我对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一个好的记者,不仅要善于传播政策、记录事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于是,从贫困县刮起的奢侈风,到对“死刑保证书”的追问;从不敢挂牌的小康村,到无辜下岗职工缘何命丧“人民满意派出所”;从上访该不该判刑,到变了味的“息访”;从产粮大省何以出现“买粮难”,到惠农补贴陷“马拉松式”流程……为不平追问,为正义呐喊,为社会守望,成为我很多作品的主题,即便遭遇委屈和误解,仍然义无反顾。

一路走来,收获良多。4次荣获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30多次获新华社社级好稿、社长总编辑奖、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多篇作品被选入大学新闻专业教材。2000年以来,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财经》国际奖学金、中山大学驻校卓越记者、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发展研究奖等奖项。

有人说,我是一名韧性无比的民本记者,我的作品,体现了一名新闻人的责任和担当。对此赞誉,我愧不敢当,因为,如果记者群体的社会声誉不断下降,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但是,在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元的今天,随着民主和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我相信,记者终将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职业。互联网时代,真相不能稀缺,也不该稀缺。让我们共同努力。

刘江

李钧德身形高大,神色淡然,说起话来河南口音浓重,不疾不徐,平缓轻柔。他通常不大爱说话,众人围坐,并非慷慨陈词引人注目的焦点。但没人能忽略他的存在——那些冷不丁的突然插入,总是犀利深刻、言之有物,很有“劲道”,每每打破喧哗,使空气沉淀、安静下来。

他的代表作均是“硬核”新闻:《贫困县刮起奢侈风》《电话号码簿揭开河南郸城县领导班子超编内幕》《无辜下岗职工缘何命丧“人民满意派出所”?》《濮阳市“冒牌劳模”事件追踪》……即便时隔多年,翻看这些旧作,仍然很容易让人“怒”、令人“燃”:它们深深唤醒读者对不公的愤怒,胸中升腾起对正义的向往。

作为一名优秀调查记者,李钧德属于技术能力超强型选手,报道特色鲜明:

——冲突尖锐,故事性强。这些报道题材劲爆、人物鲜明,充满戏剧张力,当初看是奇葩的写实,如今看是浓缩的历史,很多都可直接改编为影视作品。

——叙事严谨,逻辑闭合。他揭露的问题很尖锐,但落点却很稳健。他跑过法治新闻,深具法律意识,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核心要义,稿子线索明晰,导向正确,常常取得积极推进政策改善的效果。

做到上述,他个人总结的关键词是悟性——血性——韧性。我们共同回顾他那些成功之作的出炉过程,发现不少掀起大浪的稿件,其发端却多是一次聊天、一个名单、一个电话号码簿、一条朋友圈里的微博。从这些往往被普通人忽略的幽微中,他能敏锐地透视出制度的缺陷、时代的弊病。更不用说早在十几年前,他便已经开始懂得从互联网追踪造假官员的神秘轨迹。

不过,当讨论了所有的路径、方法、手段之后,我们的谈话重新回到起点:选择一个题材,开始出发的时候,到底什么才是终极力量?

钧德于是变得不那么淡然了。他谈到突破一个采访对象除了路径,更重要的是意愿。他为一个刚入社的年轻记者改变了当地交通卡消费环境鼓与呼;他当了副总编辑还是坐不住要写稿,是因为看到有一批老实巴交的农民,为领取不多的补贴被判刑,其背后的原因是政策手续过于繁琐;他也谈了很多走麦城的失败事例。因此,依我看,钧德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词,正确的次序应该是:血性——韧性——悟性。

猜你喜欢

悟性血性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悟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