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肺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9-09-07徐莉高念东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肺部

徐莉 高念东

(1新疆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2新疆吐鲁番市人民医院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在临床上,肺炎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指的是在胎儿娩出后的28d内出现肺部炎症。发病时,患儿会出现典型的“三凹征”表现,并且还会伴发咳嗽、发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会严重影响到了患儿的生长及发育[1]。作为改善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无创呼吸机近年来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30例新生儿肺炎患者中的部分病例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者此次研究对象,于2018年1-12月的时间段入院。其中,男女分别有18例、12例;日龄为1至27d,平均(15.3±0.8)d;住院前病程为1至10d,平均(7.5±1.4)d;体重为1.8至4.5kg,平均(2.3±0.5)kg。所有患儿经肺部听诊检查,均存在细湿罗音;经X线片检查,显示存在小的斑片状阴影,均被确诊为肺炎。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晓实验,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其他合并症患儿。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一经确诊,立即向其应用止咳化痰、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抗生素等药物,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治疗,维持氧浓度在30%至40%的范围内。对于观察组患儿,则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将呼吸机电源及氧气源接通,将各管道连接起来,选择合适的鼻塞,对患儿进行持续经气道正压通气干预。参数设置:工作模式作为S/T模式,调节氧流量为2至8L/min,吸入氧浓度为30%至50%,呼气末正压设置为3至6cm H2O,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调节上述参数。在吸入氧浓度不超过30%的条件下,当患儿呼气末正压值下降至2至3cm H2O,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95%及以上,且血气稳定12至24h后,即可将呼吸机撤离。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发热及咳嗽等症状均完全消失,X线检查结果及血气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有效:症状有所好转,X线检查结果显示患儿肺部有少量阴影,血气指标有所恢复。无效:未能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见表。

表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3.结论

对于新生儿而言,由于其免疫机能及多项脏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致病菌抵抗力薄弱,容易受到感染,进而导致肺炎的发生。新生儿肺炎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及症状体征不明显等特点,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临床以往在向患儿应用药物治疗时,还会采取面罩或鼻导管的氧疗方式,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症状,但效果不够理想[2]。

近些年来,随着无创辅助通气技术的发展及呼吸支持设备的不断完善,无创呼吸机技术也日益发展成熟,并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具体分析,无创呼吸机可通过装置产生一定浓度的气流,在增加患儿肺部通气量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其肺泡通换气功能的改善;另外,此项技术对患儿的支气管还可起到扩张的作用,大大减轻呼吸肌受到的负荷,减少气道受到的阻力,进而防止气道发生塌陷,进一步增强了肺部弥散功能[3]。通过对新生儿肺炎患者展开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维持肺泡正压,保证气道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中,在促进肺泡气体交换的同时,充分促进患儿氧合水平的提高,积极纠正患儿低血压及低血氧症的状态[3]。本实验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观察组患儿,其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接受面罩或鼻导管氧疗的对照组患儿(P<0.05),进一步证实了无创呼吸机对新生儿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肺炎患者,通过应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障碍、呼吸衰竭等症状,且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肺部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