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引导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2019-09-07李庆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部

数码世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案例

李庆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部

引言

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中,往往根据课程的知识点先后顺序,将各门课程按照不同的学期进行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虽然体现了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顺序,但大都没有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项目有效的串联各门专业课程,整合各门课程内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传统模式下的程序设计类课程设置

传统教学中,程序设计类课程一般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及知识点的前后关系将课程分布在不同的学期,以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程序设计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七门课程,除C 程序设计外,其它几门课程都是围绕网站平台建设。如下图所示:

图1 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

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四门课程配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再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

表1 课程设计设置表

2 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课程设置只注重知识点的前后关系,忽略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现实的教学中多以章节为单位组织案例教学,这些案例所涵盖的知识点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学生对网络平台的建设缺乏整体认识,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项目经验,在教学中会根据教材选取一些虚构的项目作为案例来进行教学,这些案例与实际的应用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从技术的前沿性还是实用性都无法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评价方法单一,学生无成就感。传统教学中各案例之间由于相互独立没有形成整体,每个案例按完成情况各自评价,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进行评价。由于案例的分散,学生在完成大量的任务后没有一个整体的成果,无法将所学的东西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看不到显现的成果,导致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质疑。

3 以项目为引导的实践教学整合

在当前的情况下,为了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挖掘相关课程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对各门课程教学以实际项目为纽带,以现代化的信息教学为手段,通过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实施,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使程序设计类课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模块化教学

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在联系,将不同的课程划归不同的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间形成递进的关系。以电子商务专业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为例,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三个课程模块:基础模块,包括:C 程序设计、面向对向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站开发课程模块,包括:网页设计,WEB 应用开发及前端开发技术;能力提升模块,包括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及选修课程,如移动APP 开发等。基础模块以锻炼学生的基本程序设计能力为目标,它为网站开发课程模块的实施提供保障,网站开发课程模块以锻炼学生的WEB 开发能力为目标,在完成相应的WEB 开发训练后,学生就可以进入到能力提升模块的学习。

(2)以项目为引导贯穿整个模块

在每个模块中,深度挖掘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以项目为引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整个模块的课程学习后,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成果,作为课程学习评价的标准。

以基础课程模块为例,将程序设计语言与数据库设计结合起来,在课程开始的时候,由教师发布基于C/S 的Winform 项目(如仓库管理系统等),项目要求学生完成Windows 程序设计及数据库设计。理论课程的讲授围绕项目内容来进行,详细讲解项目中应用到的各种技术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理论课程完成后将数据库课程设计和面向对向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整合为一个课程设计,让学生完成整个系统的建设。这样学生在完成这几门课的学习后,可以学会编写一个小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了明确的教学成果,通过对成果的评价来完成模块中相应课程的学习评价。基础模块的成果可以作为网站开发课程模块的基础,可以把基础课程模块的成果设计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内部管理系统。

在网站开发课程模块中,由于三门课程分布于不同的学期,可以将项目进行分解。在网页设计课程开始前,发布项目任务,该项目要求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可以模仿现实中的网站。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完成网站静态部分的设计,紧接着在下一个学期WEB 应用开发课程中进行动态网站技术的讲解并完成网站的前后台开发,同时通过前端开发技术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完成一定的网页特效的展示,最后在WEB 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完成整个网站。在网站开发课程模块完成后,学生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网站,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一个商务公司的内外部系统,显现成果得到了进一步体现。能力提高模块作为选修模块,可以要求学生在以上两个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移动端开发。

(3)围绕项目进行案例教学

围绕项目内容,授课教师充分提炼项目中的应用到的各种技术,分析整理后形成案例。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将案例融入到各个章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能将所学及时的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分组实践

任课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差异化布置项目任务。小组内划分任务并且可适当轮换,需求分析、程序编写、程序调试等对应不同组员,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5)立体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

项目引导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同时也要求老师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胜任。因此,要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积累数字化资源,包括:立体化教材、多媒体课件、操作视频、案例库等丰富的网络资源。

4 总结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人才需求。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实践项目有效的串联各门专业课程模块,整合各门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应用情境,将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案例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