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路径研究

2019-09-06张雯姚舒晨姚尧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

张雯 姚舒晨 姚尧

摘 要:知识产权转化已成为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建设的重要引擎。目前,在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研究中,其转化路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以色列等四个国家知识产权转化的主要路径,并对中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路径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路径

一、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军民融合”作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转化问题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工作重点,更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我国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转化率不足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投资浪费的同时,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而转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起步较晚,转化路径较单一。因此,研究典型国家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借鉴其优秀经验,为我国军民融合背景下的知识产权转化提供创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外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研究现状

1.美国“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

美国作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先进的军事技术,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与法律制度建设卓有成效。美国也是最早实行知识产权制度的国家之一。知识产权的分类明确、边界清晰;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系十分健全;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有十分详尽的规定。其成熟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模式对我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美国推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立管理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组织机构。吴昊(2013)提出《1993年国防部授权法案》指定成立的国防部技术转移办公室,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陈金涛,李亚文(2014)研究了国会、总统科技政策局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高级决策机构对统一布筹军民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徐小奇、钱振勤(2015)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的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模式的基本特征,探索其军民融合科技发展创新路径。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提供制度支持。吕景舜,戴阳利(2014)提出了《国防部国内技术转让条例》促进了国防和民用科技的资源共享,推动了科学技术在军民领域的相互转移。吴昊(2013)指出《国防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过渡法》、《1998年国防授权法》、《技术转移商业方案》等法律法规推动了美国的军用技术转民用的进程。

(3)积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杜兰英,陈鑫(2011)指出美国政府通过委托民间企业管理国家实验室,为民间企业提供经费等措施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宋文文(2018)提出美国通过简化军民两用技术采办流程,推动设备数据等基础设施共享,开展多项科研活动等措施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

2.日本“以民掩军”发展模式

日本是几种军民融合发展模式中唯一一个先发展民企,再利用民企开展军品科研项目来带动军工企业的发展的国家。这种模式的发展关键在于军用技术和产品对民用企业极大程度的开放,以及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这正是目前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所欠缺的。因此,研究日本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创新思路。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日本推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成立民间军工中介组织。金一南(2018)指出日本成立了兵器工业会等中介组织,作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双方的合作。

(2)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保障体系。彭中文(2017)分析了日本政府的多项优惠政策,例如对军品产值占总产值10%以上的企业提供优惠,实行“倾斜减税”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稅收免除可达6%[1]。赵澄谋,姬鹏宏(2015)等学者指出日本政府对实现大规模生产有困难的军品科研项目提供财政补贴,避免了因费用缺少而陷入研发困境的可能。范肇臻(2014)则从财政补贴、贷款优惠、税收优惠三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日本的政府经济资助政策。

(3)加大对民企的科研投入力度。郭萍(2012)认为日本加大对民企的科研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了民企的技术优势。陶春(2015)等提出日本通过颁布法律消除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防等建设的障碍。韩茹(2017)指出日本政府出台了关于国防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资支持民间企业科研活动。

3.俄罗斯“先军后民”发展模式

俄罗斯和以色列都是利用军企促进经济发展的国家,但是俄罗斯的前身是苏联,苏联对国防投入巨大,有坚实的军事基础。所以俄罗斯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主要集中于如何利用军方的科研潜力发展民用技术或军民两用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对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有一定的启发。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俄罗斯推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力推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魏岳江(2014)指出普京上任后通过改革军事工业,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陈金涛(2014)分析了俄罗斯政府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对俄罗斯军工企业结构改革、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杜兰英(2011)分析了前苏联时期,军用技术不能有效地转为民用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对比了俄罗斯目前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重要性。

(2)成立推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领导机构。金一南(2014)指出,俄罗斯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事务主要由总统集中控制;同时,具有民间性质的俄罗斯国防企业联盟作为军工企业同政府接触的桥梁,在俄罗斯的军民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李亚文(2014)指出俄罗斯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兼具决策和落实决策的能力,对推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做出重大贡献。

(3)出口军民两用技术,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刘洁,张慧军(2005)指出到上世纪90年代末,俄罗斯有100多家企业通过与与外国合作来获取盈利或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陈鑫(2011)指出俄罗斯在对于关系到军事力量,例如卫星系统、实时导航系统、人工智能系统、新型火药等军民两用技术,在与其他国家保持密切合作的同时,采取严格控制出口的措施来保持本国技术的先进性。

4.以色列“以军带民”发展模式

由于以色列国土狭小,资源困乏。恶劣的地理条件和紧张的安全环境,促使以色列国防工业的大力发展,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过程中,也一直是军方为主导,利用军企专利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总体来说,其特殊的地理政治环境催生了以色列“以军带民”的模式,且以色列是践行这一模式比较成功的国家,具有一定代表性。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以色列推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立投资激励政策,激励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发展。彭中文等(2017)指出以色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诸如《资本投资鼓励法》《工业研发鼓励法》等,鼓励企业积极增加研发投入,政府也可以投入一定费用资助研发或者降低技术开发的风险。

(2)重视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王延飞(2005)指出以色列军工企业重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依据自身一流的工业基础,推动了国防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水平一流的国防工业体系。王新苗、吴旺延(2013)指出,以色列把一部分军工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并对军工企业开发生产民用产品提供支持,加强了军民结合的程度。

(3)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张国,冯华(2018)指出由于以色列的国内资源匮乏,安全形势恶劣,以色列用政府拨款形式与私人投资者共建风险投资基金,由私人投资者运作。

三、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背景,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冯媛(2016),梅术文,朱南茜(2018)认为“十二五”规划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知识产权转化作为军民融合战略实施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极大关注。姜鲁鸣(2018)进一步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2]。

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国内学者对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成果给予了肯定。我国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示范基地。冯静(2018)指出以四川绵阳和西安作为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的代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3]。李强(2017)详细说明了西安及绵阳在促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中所做的努力,绵阳依托优秀的研究机构,推进军转民,民参军,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西安则主要鼓励军民融合产业的创新,并对优秀企业进行表彰,旨在为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4]。何培育(2015)指出通过大型项目的实施,使军工领域的先进技术得到了推广,极大提高了专利的申请数量[5]。张于喆等(2018)通过分析2013-2018军民融合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现,其总体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增强,偿债能力趋于稳定[6]。

我国许多学者也提出了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朱克毓等(2015)认为目前的定密与解密制度存在定密从严,解密从延的缺陷,使国防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无法发挥;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国防专利的定义和归属不明确。曹德斌,张继东(2016)肯定了人才对知识产权转化的作用,但也指出知识产权转化人才较为缺乏。张近乐(2010)指出军工单位缺乏对知识产权市场化的认识,只单纯的追求知识产权的数量,忽略其商业价值,导致军工单位无法发挥其技术优势[7]。杨少鲜等(2014)认为,知识产权转化缺乏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缺乏交流与合作,双方的优势得不到整合[8]。何培育(2015)指出由于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比普通专利转化更复杂,对服务机构的要求更高,但目前国内缺乏此类专业的中介或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知识产权转化的需要。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我国推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知识产权研发方面,实行积极的人才培養模式。姜鲁鸣(2017)指出,目前我国已有118所高水平大学与军队签约招收国防生,累计招收10余万的国防专业人才。冯媛(2016)认为应按照国家“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培养国防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发展。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应用提供指导。梅术文、朱南茜(2018)指出,国务院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晰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任务和举措,加强了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有效运用[9]。冯媛(2016)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国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专门的《国防知识产权法》、《国防知识产权交易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为知识产权转化提供法律指导,加强知识产权的转化力度。这些文件和法律确定了知识产权转化的地位,并为其具体实施提供了相关指导意见。

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许多学者表达了资金支持对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重要性。姜鲁鸣(2018)认为要完善有关知识产权转化的优惠政策,例如为促进军民融合提供经费保障,完善补偿与激励政策,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的盈利能力。田富强(2018)运用实证研究发现建立军民知识产权融合的激励与竞争耦合机制,可以激发军民知识产权转化的积极性。设立激励军用或民用知识产权研发主体在最佳收益期转化的资助基金,也对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具有积极作用[10]。

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研究评述

上文提到的五个国家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方面都有设立的管理机构,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对转化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规定。通过比较上述五个国家的转化模式发现,美国是这五个国家中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模式最为成熟的国家,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转化管理体系和成熟的法律制度。日本是唯一一个先发展民企,再以民带军的国家,民间军工中介组织较为发达,使政府和企业之间更好的沟通。以色列和俄罗斯都是先发展军企,再由军带民,但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以色列发展出了由私人投资者运作的风险投资基金,为知识产权的转化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持,这也极大规避了政治风险,值得借鉴。俄罗斯的知识产权转化路径侧重于军民两用技术的出口,依靠其庞大的军事基础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中国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起步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军用技术的解密制度较为落后,且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知识产权转化的发展潜力巨大。

可见,国内学者针对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已经做了大量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的研究较为缺乏。发展中国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着手进行军民融合背景下的知识产权转化。但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是缺乏主要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对各个国家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进行比较,有助于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共同经验。目前,已有一些学者进行国家间的比较研究,但研究尚不全面,因此可以把未来的研究重点放在国家间的比较上。

五、中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路径的思考

目前,国内学者对以美国、俄罗斯、日本、以色列为典型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并公开发表了大量的高质量期刊。通过借鉴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优秀经验,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1.知识产权研发创新方面

(1)尊重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严格遵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推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等思想指导。按照《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提出的国防知识产权战略目标,从宏观层面规划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转化工作,保障知识产权转化的进行。

(2)可以引进相关高质量知识产权进行再研发。将引进的高质量产权转化为符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知识产权,这样不仅能降低知识产权研发的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的再升级。

(3)重视知识产权研发阶段的信息检索与分析。知识产权研发阶段离不开信息的搜集与分析,通過对某技术领域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能充分了解该技术领域专利方向的不足之处,对研发对象进行准确定位,保证其创新性和商业价值。同时信息的大量输入也可以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为技术创新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2.知识产权转化创新方面

知识产权作为技术要素的投入,必须配合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投入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价值,因此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必须增强知识产权的资源整合能力。

(1)建立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考核及促进机制。建立以军民融合成功比率、军转民率、民参军率、军兼民率等指标为核心的知识产权军民深度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知识产权军兼民与军转民比例红线。

(2)建设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双方对数据资料、科技文献以及高科技设备的共享,促进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转化。

(3)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对军民融合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尚不规范,各单位缺乏统一的价值评估机制,不利于形成公平的交易市场。应建立以权利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筛选出经济价值高的专利技术为目标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在相关平台上进行推广,推动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市场化进程。

(4)让研发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转化的过程中。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知识产权的研发和转化分属不同的机构,给知识产权转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可以对知识产权研发人员进行知识产权转化的相关培训,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研发人员的专业素养,让这部分人才参与到知识产权的转化过程中,最大程度发挥知识产权的专业价值和商业价值。

3.产权维护方面

(1)增强对国防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目前国内有的军工企业使用知识产权但拒绝支付专利费,而由于军工产权的保密性,被侵权方难以取得证据,且法院缺乏受理国防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职能。因此要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加法院的相关职能,完善侵权诉讼程序。

(2)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机构和社会上的代理机构,这些机构几乎贯穿与知识产权转化的全过程,可以在各个环节提供相应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管理机构,对知识产权转化各个阶段的漏洞或问题加以修补或解决,从而提高知识产权转化的效率。

六、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和中国的知识产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五个国家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路径。发现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政治环境的影响,各个国家的知识产权转化路径都带有各自的特色,最后,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军民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转化创新提供新的路径。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的不断发展,各项法律文件得以规范,解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得到统一,军用民用技术可以在线上线下平台进行信息交流,信息透明化也会促使交易更加公平。未来可在本文研究基础上,为我国的军民融合知识产权转化提供新思路,提高知识产权的转化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中文、韩茹.军民融合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镜鉴与政策选择[J].改革,2017(09):27-37

[2]姜鲁鸣.新时代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论纲[J].改革,2018(03):24-34

[3]冯静、顾雪松、韩立岩.我国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3):146-154

[4]李强、余吉安.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2):10-13

[5]何培育.新常态下国防专利转化的现实瓶颈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2):105-109

[6]张于喆、周振、石昱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形势和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09):37-42+54

[7]张近乐、杨云霞.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和应用的策略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01):145-148

[8]杨少鲜、皮成功、贾小漫.基于C-K理论的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07):84-88

[9]梅术文、朱南茜.基于军民融合的专利运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06):984-990

[10]田富强.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硬科技知识产权军兼民机制[J].情报杂志,2018,37(04):62-68.

[11]李潭.军民融合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2):119-124

[12]董新凯.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的几个重要关系[J].学术论坛,2015.38(9):53-59

[13]张雯、牟曦媛、王席.“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06):93-99

[14]邓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陕西高校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8.31(06):86-92

作者简介:

张雯(1983--)女,陕西西安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

姚舒晨(199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投融资与风险管理;

姚尧(1997--)女,陕西西安人,美国大学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丽水网“问政直通车”:网络媒体问政平台的创新性发展路径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非遗视角下鲁中地区民间文学的生存现状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基层医院工会工作的创新思考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