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究

2019-09-06李扬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政课课程思政

摘 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责。医学院校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更要充分挖掘各门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资源,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习总书记还讲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是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来,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再次强调。贯彻落实“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就是要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统一,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对于承担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健康守护人、合格医学人才使命的医学院校而言,如何开好思政课,如何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就是一项无法绕开而且必须全面完成的重大任务。

一、医学院校“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凸显的主题就是,学校思政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共和国教育史上以党中央名义就办好学校某一门课程而专门召开的教师座谈会过去是没有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表明了思政课这门课程具有自身的特殊重要性,办好思政课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思政课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尚人文情怀、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生命为圭臬的社会主义医学人才的关键课程、不可替代的课程。

随着人们对健康理解的深化,追求健康已经不仅是每个人、每个家庭也是整个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理解高等医学院校办好思政课,要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的历史、健康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全面把握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

二、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 成协同效应”,这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层剖析和科学概括,为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大学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未来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具备医学生应有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1.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

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国情怀、个人品质的塑造和科学馆的养成等内容。其中家国

情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专业认同,等。即责任与担当。个人品格塑造包括:道德情操: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正确的“三观”等。健全人格:思想和情感趋向,人文素养,心理素质,哲学观,艺术修养,与社会相融的性格和行为,强健的体质等。智力:观察、想象、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逻辑应用,特别是思维品质和能力等。科学观养成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孜孜不倦的开拓进取心,一丝不苟的专注和钻研,坚韧的毅力,勤奋的做事态度,广阔的学术视野,勇于质疑和批判的意识,探索和创新意识,学术诚信,求真务实等。

2.医学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设置

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与专业课程的学术性目标是相融合的,也应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而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则应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担当和职业精神。

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里,必定会涉及到疾病发生、发现和理论发展的过程,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的产生,行医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分析,医生与病人之间无所不在的医患关系解读和处理,人文关怀、医学伦理思想和行为的体现。而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由于各课程的性质和具体内容不同,所蕴含和可发掘、承载的思政元素不同,思政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有的充满科学精神,有的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成就为背景,有的可以唤醒或树立良好的人性和人格。只要密切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特点、课程具体内容,就能找到最佳切入点,设置和落实思政目标。

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的思考

1.以“六个下功夫”为抓手,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了“六个下功夫”的具体工作要求,即新时代党的教育工作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六个下功夫”的基本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培养医学生适应现代新医学模式发展所需职业素质的具体要求。其中,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增强医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要培育医学生为祖国医学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奉献自我的爱国精神;加强品德修养,就是要引领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精神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增长知识见识,就是要教育医学生永攀医学高峰、不懈探索医学之未知;培养奋斗精神,就是要强化医学生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之气概只争朝夕勤奋耕耘医坛;增强综合素质,就是要实现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以知识目标和价值目标的统一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需要专业课教师认真思索、努力实践,目标的达成也有助于思政课程目标的达成,更有助于培育时代新人。例如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参与一般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遗体捐献和应用”一系列课堂内外仪式和活动的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感恩,敬畏,责任”的价值观。学生获得的感动、感恩和感悟,将转变为对生命的敬畏,从而引发学生对作为一个医学生和未来的医生的责任之感,并将这种情感逐渐“内化于心”。

有些医学课程思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将课程本身要求必须达成的知识目标与情感或价值性目标混为一谈,以学生是否“做到了”作为最终考查目标。实际上在课程思政层面上并不仅仅只观察是否“做到了”,而更加重要的是探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思想情感历程的变化、内在的学习动力变化,要观察和研究是什么在支撑着学生“做到”、“做好”的,学生的人文品格属性是否建立和体现,以及这些个人品格对技术执行层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6.12.09(01)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4]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4-66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作者简介:

李扬(1991--)男,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助教,研究方向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思政课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