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江市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

2019-09-06韩利胡宏亮侯彩兰陆桂清陈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效益分析

韩利 胡宏亮 侯彩兰 陆桂清 陈莉

摘要2017-2018年在江苏省靖江市开展了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研究。本文探讨了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技术,分析了该模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来看,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2年平均纯收益达195168元/hm2;且利用稻鳖共生关系,避免农药、化肥的施用,能有效改善稻田种养生态环境,提升农产品品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的压力,保障农产品安全。

关键词 稻鳖共作;种养技术;效益分析;江苏靖江

中图分类号 S96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185-02

稻鳖共作是我国近年来倡导的稻田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它根据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鳖养殖有机结合,利用鳖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为稻田控草除草、治虫、肥田,同时稻田为鳖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物。稻、鳖二者之间互利共生,是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高效种养模式。2017-2018年,靖江市组织实施了稻鳖共作的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促进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进一步推广,现将靖江市的试验示范情况介绍如下。

1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

1.1基地选择

基地选在靖江市马桥镇祖师村薛震东家庭农场的水稻田,面积为14.33hm2。该试验田水源、水质、土质条件良好,无污染,土地平整,环境安静,交通便利。

1.2品种选择

种植早熟晚粳稻,品种选择南粳5055,该品种食味品质优抗性较强、产量水平较高综合性状较好.鳖品种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品质优良、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中华鳖。

1.3田间工程

1.3.1开挖鳖沟。2017年4月结合春季整地,在稻田四周开挖“口”字型鳖沟,沟面宽2m,沟深1.2~1.5m,坡角60°,环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20%。另外,在环形沟上修建机耕通道,以利于机械化操作,通道下鳖沟由涵管连接。

1.3.2建造防逃设施。在田埂周围用护拦网加彩钢板建成围栏,护栏网高2m,彩钢板埋入土中15cm以上,土上高度保持在50em以上,并在进、排水管口加密眼网布过滤防逃。

1.3.3其他设施。完善生产管理用房、水、电、路以及配套设施。

1.4水稻種植

1.4.1小苗移栽。水稻采用集中育秧、机械插栽的方式种植,6月初播种,秧龄16~18d时移栽小苗。适当稀栽,行株距为30emx16cm,每丛3~4苗,既保证有足够的有效穗,也为鳖活动提供方便。

1.4.2水浆管理。秧苗活棵后,实行浅水灌溉,保持田间水位在10cm左右,高温季节加深至12cm。每月换水排污1次,换水量不超过原水量的1/3。7月下旬稻苗封行后,采取多次轻搁田,促进水稻根系深扎,提高成穗率和后期抗倒能力。

1.4.3合理施肥。水稻移栽后不施用化肥,采用微生物菌肥营养液喷施(产品成分:有效活菌数≥5亿mL,有机质≥60%,N、P、K总量≥5%)。每隔15d施用1次,共施用6次,每次施用量为30L/hm2。微生物菌肥以有益菌和有机质为主要成分,能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菌群、丰富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活力,从而给植物根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微生态环境,达到生根壮苗、抗病增产的目的。

1.4.4病虫草害生态防控。整个种养过程坚持不打农药。水稻活棵后,将鳖放入稻田摄食除草除虫。7-8月,对于残留的少量杂草进行2次人工拔除。

1.5鳖的养殖

1.5.1鳖苗放养。稻田插秧结束后10d(6月底),投放规格400~500g/只的优质中华鳖苗种(约1500只/hm2)于稻田实施稻鳖共作,同时投放小杂鱼苗15kg/hm2,既可作为鳖的饵料,又可净化水质。

1.5.2饲料投喂。幼鳖放养2d后开始投喂饲料,每天傍晚在田间沟投喂鳖体重的3%左右重量的冰鲜小杂鱼。10月以后,随着气温的下降,鳖停止觅食,此时应不再喂食。

1.5.3定时巡塘与防病。明确专人负责的内容,经常巡塘,了解鳖摄食、生长、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如果发现死鳖、病鳖,应及时清理。日常工具专用,并定期消毒。间隔15d将生石灰化成浆,对围沟进行泼洒消毒,最大限度地减少鳖疾病的发生。对围栏设施和田埂定期检查,发现损坏及时修补。

1.6收获

水稻成熟后,为便于机械化收割放千田间水分,此时鳖会自动转移至鳖沟内休眠。2017年10月底收割水稻,秸秆还田后休耕,次年插秧后,鳖又自动进人稻田内继续生长,直至9月开始分批捕捞上市。2018年水稻收获后,对残留在稻田内的鳖进行人工抓捕。

2效益分析

2.1投入成本

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投入成本包括非生产性成本和种养成本2个部分。非生产性成本是指生产前期固定设施建设、基地改造和后期对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及市场营销等的费用,合计116.89万元,单位成本8.155万元/hm2。在种养成本方面,2017年种稻成本为3.5555万元/hm2,鳖养殖成本为15.9万元/hm2,合计19.455万元/hm2,总计278.855万元;2018年没有鳖苗投入,种养成本较低,合计11.2275万元/hm2,总计160.9275万元,详细数据见表1。

2.2经济效益分析

从2017-2018年的市场销售情况来看,稻鳖共作试验田产出的优质生态米和生态鳖获得了高端市场的认可,生态米专供靖江市精工集团,价格为60元/kg,生态鳖主要销往上海,价格在250元/kg以上,产品价值明显高于常规的水稻单作和中华鳖单养。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田水稻2年均产4463kg/hm2,产值147411元/hm2;鳖平均单产945kg/hm2,产值241920元/hm2;合计年均总产值389331元/hm2,减去年均总成本194163元/hm2,年均纯收益为195168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3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3.1.1一地两收,经济效益增加。稻田养鳖是在进行水稻生产的同时,利用稻田水面资源发展鳖的养殖,实现了对稻田空间生态位的双重利用,达到了一地两收的效果,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

3.1.2提质增效,生态效益良好。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稻鳖二者之间互利共生,并结合微生物菌肥的使用和冬季休耕等措施,改善了稻田环境,减轻了病虫草害发生,避免了农药和化肥的投入,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生态效益良好。同时,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提高了稻米和鳖的品质,产品价值明显提升,实现了提质增效。

3.1.3食品安全,社会效益突出。当今的水稻生产和水产养殖都面临着食物需求增大、水土资源有限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利用生物间的协同增效效应,将水稻生产同水产养殖相结合的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模式是保证食物安全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间。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既有利于稻田生态安全,又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稻米和水产品(鳖),对改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2讨论

靖江市开展的稻鳖共作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主要得益于在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的初期,产品价格陡然升高,稻鳖共作的优质米市场价格高达60元/kg,中华鳖价格也有所提高。但随着面积扩大以及产量上升,预计价格会有所下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适当调整种养殖组合方式,不断提升种养殖技术,加强品牌营销,并进一步开发乡村生态旅游等功能,稻鳖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才能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蒋业林,侯冠军,王永杰,等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D].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0):94-95.

[2]沈建庆,方志峰,程勤海,等.机插稻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6):698-699.

[3]蔡炳祥,王根連,任杰.稻鳖共生单季晚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16,22(4):75-76.

[4]纪薇薇,沈洋,佟倩,等.微生物肥在水稻生产施用简述[J].北方水稻,2017,47(2):56-57.

[5]陈灿,黄璜,郑华斌,等稻田不同生态种养模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D].中国稻米,2015,21(2):17-19.

[6]李娜娜.中国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生态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1-7.

猜你喜欢

效益分析
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绩效评价研究
稠油掺稀区块投入产出效益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