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定期Ⅱ、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气道阻力对呼出气流受限的影响分析

2019-09-06陈宇清王铭杰吕城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4期
关键词:稳定期容积呼气

陈宇清, 王铭杰, 朱 东, 吕城坚, 陈 萍

(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030;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04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上海 2000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最重要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呼出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导致呼气末残留在肺内的气体容积不断增加(即过度充气),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增高;同时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逐渐降低,相应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降低等症状[1]。持续的慢性气道炎症可引起小气道狭窄及肺实质结构破坏,导致呼气相气道趋于关闭。小气道病变与黏液过度分泌也是COPD的典型特征。有研究发现,小气道狭窄和丧失在COPD患者出现肺气肿之前就已经发生,且可能是其外周气道阻力显著增高的重要原因[2]。目前诊断COPD的严重程度都是以肺通气功能测试中的某些参数作为参考,如通过观察呼气容积和流量的变化来评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同时间接反映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的高低,但却无法了解呼吸周期内气道阻力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Raw是指气道内单位流量所产生的压力差,其是反映气道阻塞程度的重要肺功能参数,通常用(气道口腔压-肺泡压)/流量来计算。COPD患者随着其慢性气道炎症的进行性加重,Raw也随之增高。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稳定期Ⅱ级和Ⅲ级COPD患者各项Raw参数的变化,明确其与气流受限严重程度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9月本院呼吸内科门诊的102例稳定期Ⅱ、Ⅲ级COPD患者,其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3]。所有COPD患者在接受肺功能测试前至少4周均处于临床稳定期,测试前8 h未应用吸入型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药物。在吸入沙丁胺醇400 μg(商品名万托林)20 min后,肺功能测试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比<7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改善率<12%(绝对值<200 mL)。同时排除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支气管哮喘;②过敏性肺泡炎;③合并支气管肿瘤;④ 支气管内膜结核;⑤支气管真菌感染;⑥未经良好控制的心力衰竭和(或)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心律失常;⑦近1周曾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等,最终共有102例COPD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另选取本院同期的28名健康成年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

二、方法与仪器

1.体重测量:受试者赤足测身高,轻服量称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

2.肺功能检测

(1)仪器:采用德国 Jaeger Masterscreen Body体容积描记仪系统,每天上午测试前标准化容积/流量,所测数据校正为体温与大气压力、水蒸气饱和状态。

(2)测试方法:参考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标准测试。受试者取端坐位,上鼻夹,含口器,颏略上扬,头部保持自然水平,用双掌腹或手指并拢指腹按压面颊部,避免颊部振动;避免过紧的胸带、腰带和衣服等。受试者至少测试3次,最佳二次间误差<5%,且保持流量-容积曲线无异常。容积-时间曲线描记提示呼气相出现平台,取其最佳值作为统计用数据[4]。

3.测试参数:常规肺功能测试参数包括肺容积、通气功能、用力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和最大通气量等。Raw测试时,受试者先平静呼吸≥4个周期,计算出功能残气位);随后采用浅快呼吸法,保持呼吸频率≥60次/分,潮气量约 500 mL,选取其中 4~5个重复性好的呼吸环,以0.5 L/s的流量作为检测Raw的标准点,计算Raw各参数,包括总气道阻力(total airway resistance,Rtot)、有效气道阻力(effective resistance,Reff)、吸气阻力(inspiratory resistance,Rinsp)和呼气阻力(expiratory resistance,Rexp)[5-6]。

4.呼吸困难症状评估:采用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 (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MRC)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7]。

5.统计学处理:所有定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级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 test)。 统计软件使用 SPSS 19.0 软件包(SPSS 19.0 for Windows,Chicago,USA)。

结 果

一、肺功能测定及一般情况

根据肺通气功能测试结果,102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临床分级为Ⅱ级者有53例,Ⅲ级者有49例,3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COPD组的一般情况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气流受限,mMRC评分逐渐增高,FEV1/FVC和FEV1(%pred)显著降低,且Ⅱ级组与Ⅲ级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P<0.01)。COPD患者的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流量(FEF50%)也显著减低,其中Ⅲ级组患者的 FEF50%仅为(16.37±4.27)%(P<0.01)(见表 2)。

二、吸气分数与气道阻力

1.吸气分数 [IC/肺总量 (total lung capacity,TLC)]:53例Ⅱ级 COPD患者中仅有 1例的 IC/TLC≤25%(1.9%),而在Ⅲ级 COPD患者中却有7例IC/TLC≤25% (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3,P=0.02)。 2 组 COPD 患者的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均超过45%,其中Ⅲ级组患者的RV/TLC接近55%(见表2)。

2.Raw:健康对照组的 Rtot和 Reff均为 3 cmH2O/(L·s)左右,Rinsp和 Rexp也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OPD 患者的 Raw则出现明显增高,Rtot也明显高于 Reff(P<0.05);且随着气流受限的加重,Rexp的增高幅度较Rinsp更加明显。Rinsp和Rexp与肺通气功能各参数的相关性较明显,Reff则相对较弱。其中FEV1、PEF和FEF50与Rexp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均超过 0.80(P<0.001)(见表 3)。

表2 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的肺通气功能参数与气道阻力参数比较

表2 健康对照组和COPD组的肺通气功能参数与气道阻力参数比较

与Ⅱ级 COPD 患者组相比,*:P<0.05;FEF50%:用力呼出 50%肺活量时流量;PEF:呼气峰流量;IC:深吸气量;RV:残气量;TLC:肺总量

?

表3 气道阻力参数与肺功能各项参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

讨 论

一、COPD气流受限与相关肺功能参数

目前,肺功能检查是判断COPD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其重复性较好,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价及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进行性加重的呼出气流受限导致肺过度充气,使得患者的RV和TLC均明显增高,由于TLC的增加程度不及RV,故COPD患者的RV/TLC值随着过度充气的加重而不断增高。本研究中,Ⅱ级、Ⅲ级COPD患者的RV/TLC 均显著增高, 分别达到 (48.05±7.08)%和(53.67±7.17)%(P<0.05)。 肺过度充气还可使患者的吸气肌处于较短的初长状态,即位于初长-张力曲线的不利位置,中枢神经对吸气肌的刺激减弱,从而使吸气肌力降低,呼吸效率下降,患者呼吸做功反而增加[8]。

IC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IC不仅能反映肺过度充气的严重程度,还用于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治疗效果[9]。Casanosa等[10]发现,IC/TLC≤25%的COPD患者其病死率显著高于IC/TLC>25%的患者,IC/TLC如同目前常用的部分指标,如FEV1、BODE指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一样,可作为一项预测COP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Albuquerque等[11]通过比较稳定期COPD患者静息状态时的IC、IC/TLC值与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V’O2)后发现,患者的IC/TLC值越低,其运动耐力就越差。本研究也发现,Ⅱ级、Ⅲ级COPD患者的IC和IC/TLC均呈进行性降低,其中Ⅲ级COPD患者的 IC%低于预计值的 80%,IC/TLC仅为 (32.87±7.17)%,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进一步分析发现,49例Ⅲ级COPD患者中有7例的IC/TLC≤25%(28.9%), 而Ⅱ级 COPD 患者中仅有 1 例 (1.9%)的IC/TLC值≤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说明随着气流受限与肺过度充气的逐渐加重,更多Ⅲ级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趋于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IC及IC/TLC与Raw的各项参数均显著相关,其中与Rtot、Rexp间的相关性最佳,而与Rinsp间的相关性较弱,提示IC、IC/TLC不仅可反映肺过度充气的严重程度,同时也反映了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的严重程度。

二、气道阻力的构成及临床意义

Raw是支气管内径的函数,支气管是一种半刚性的管道系统,能被部分扩张或压窄,并有自发性回缩的倾向,但能被周围有弹性的肺组织牵扯而保持开放。正常呼吸时,这2种作用相反的力处于平衡状态,当呼吸状态发生变化时,可引起相应的气管内径的轻度变化,因而引起呼吸阻力的变化。体积描记仪测定Raw多采用浅快呼吸法,受检者采用快速浅表的呼吸方式,气体被快速的吸入呼出,当呼吸频率达到 2.0~2.5 Hz时,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计算时是在呼气与吸气流速各为0.5 L/s的两点间连一直线,通过直线与X轴的夹角计算Raw,所得的Raw为呼气与吸气的平均阻力值。但由于浅快呼吸方式本身不符合正常呼吸生理条件,测定过程中有部分受检者不能很好地掌握要领,特别是当短暂阻断气流时,易出现原有呼吸节奏被打乱或停止,导致测试失败;或呼吸节律不够浅快、呼吸幅度不均匀,均可使流速、容量发生变化而影响Raw值[6]。田志宏等[12]应用浅快呼吸和平静呼吸2种方式测定部分稳定期COPD患者的Raw,结果发现COPD 患者的 Raw为 (3.05±1.01) cmH2O/(L·s);而健康对照组(平均年龄 47.8 岁)仅为(1.86±0.67) cmH2O/(L·s)。 Topalovic 等[13]对 157 例白种人(平均年龄为53岁)进行Raw测定,其平均值则为2.45 cmH2O/(L·s)。 在本研究中, 入选的稳定期COP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均能较好地掌握测试要求,通过浅快呼吸法测定发现, 健康对照者的 Rtot和 Reff均在 3.0 mH2O/(L·s)左右,Rinsp有略低于Rexp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 COPD 患者中,Rtot明显高于Reff, 同时 Rexp较 Rinsp呈现更高幅度的增加 (P<0.05)。Reff是通过计算呼吸功和流量-容积曲线的面积得到的数值。其优势在于关注整个呼吸周期内的呼吸功能状态 (包括呼吸气流的可变性及流量-容积曲线中的线性区域偏差)。与Rtot相比,Reff更多反映了近端大气道的阻力情况[6]。在本研究中,随着COPD患者呼出气流受限的加重,Rtot与Reff的差值也逐渐增大,也反映出外周气道阻力成分增高是其主要原因。

早在1956年,DuBois等[14-15]提出2种测试气道阻力的技术方法,分别是利用体积描计仪浅快呼吸法测定Raw和利用强迫振荡技术测定呼吸系统阻力。正常情况下,Raw中小气道阻力所占比重远低于大气道,只有当大小气道均出现较明显阻塞时,Raw才会增高。美国胸科学会及欧洲呼吸学会颁布的测试规范中也指出,Raw更常用于发现及评估气道狭窄而非气流阻塞,如胸腔外或胸腔内大气道堵塞,而不推荐用于检测外周气道病变[16]。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通过体积描记仪测出的Raw并非仅反映近端大气道病变。Mahut等[17]发现哮喘儿童的R0.5(呼吸流速在0.5L/s时的Raw)与FEF50%显著相关,且相关性超过FEV1%。Bokov等[18]发现,在COPD患者中与Raw相关性最佳的是CT影像中第6级支气管的内径截面积,而第6级支气管并非是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近端中央气道。在本研究中,Raw各项参数均与肺通气功能各项参数显著相关,其中Rexp与FEF50的相关性也与FEV1和PEF一样均超过0.80,这与Mahut等[17]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表明Raw各项参数中尤其是Rexp不仅反映了中央气道的黏性阻力性质,同时可能更多反映了外周气道的黏性阻滞力成分。

稳定期Ⅱ级、Ⅲ级COPD患者已存在较严重的呼出气流受限及呼吸肌功能受损,随着气流受限与肺过度充气的逐步加重,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各项参数均表现为进行性降低,肺过度充气逐渐加重。Ⅲ级COPD患者中IC和IC/TLC明显低于Ⅱ级COPD患者,同时更多患者出现IC/TLC≤25%,反映其呼吸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趋势。健康成年人的Rtot和Reff无差异,Rinsp和Rexp也无差异;但在COPD患者中Raw各参数均显著增高,其中以Rexp增高更为明显,Rtot与Reff也出现较显著差异,Rexp与反映气流受限的各项肺功能参数相关性最佳,表明随着气道慢性炎症的加重,COPD患者呈现出以外周气道阻力成分为主的呼气阻力增高。通过监测Raw各项参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有利于评价支气管舒张药物的治疗效应,因而更有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稳定期容积呼气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能谱CT容积碘含量对晚期胃癌化疗效果的评价
巧求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