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能量

2019-09-05白金萍

骏马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森林

白金萍

阳光透过繁茂的枝叶洒下一地碎金,耀眼的光芒也把树叶染得金黄,闪闪发亮。远山近水都沐浴在这美好的太阳光线里,宁静、安详。林间空地已铺了一层厚厚落叶织就的绒毯,山林穿上了一件更加鲜艳明丽的外衣。一阵风拂过,白桦树泛黄的叶片在风中飒飒作响,演奏着一曲欢快的歌谣。有的树木的根裸露着,盘根错节虬劲有力,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天空高远而辽阔,一望无际的蓝平展展铺在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洁净芬芳。

这次全区“三少”民族文学创作笔会在根河召开,笔会中结识了很多“三少”民族作家老师,一同到根河源湿地公园采风,领略九月兴安初秋的味道。

湿地公园里,花草掩映的林間小路深处是一座座小木屋,房前屋后都是长势繁茂的花草。一大片格桑花开得正艳,赶趟似的热闹缤纷,这花最耐寒,晚上经霜打蔫,早上太阳升起,它又昂首挺胸起来。冷极湾河水缓缓流淌,明亮澄澈像婴孩纯净的眼睛。岸边枫林白桦把初秋的山林装点得多姿多彩、美轮美奂。

登高望远,目光所及都是无边的大兴安岭林海。这样多的山层峦叠嶂,这样美的岭层林尽染,这样挺拔的树姹紫嫣红,都争先恐后扑进你眼里、怀里。林子里清新芳香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这块丰饶美丽的土地,这神秘宽广的大兴安岭虽历经风雨沧桑,依旧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说她宽广,的确是的。关于它的疆域史书上记载:大兴安岭北起黑龙江,南至西拉木伦河,东到嫩江,西界额尔古纳河,南北长1400公里,东西宽450公里。总面积约32.72万平方公里,海拔500-1500米之间。分为南段和北段,我们所说的大兴安岭是指以洮儿河为界大兴安岭北段的大部分地区。

大兴安岭林海如一位慈祥而无私的老者,心甘情愿奉献着她所能给予的一切。大兴安岭不仅是呼伦贝尔草原和嫩江平原的天然屏障,还是额尔古纳河和嫩江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涵养之地,滋养和哺育栖息在这里的众多边疆少数民族,开发建设以来,为国家提供了数十年商品材和林副产品,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和民族复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兴安落叶松松针扑簌簌落下,满天飘起了金色的雨丝。这是北部大兴安岭分布最广的树种,仿佛诉说着林区开发建设的艰难历程,又仿佛在倾听林区开发建设者坚强有力的足音。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国家建设需要大量木材,一批批农民、军人、青年学子、林业技术人员纷纷来到林区,支援林区开发建设,几代林区开发建设者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林区建设的诗篇。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第一代林区开发建设者们来到这里,到处都是树,一片片望不到边的深山老林,交通不便,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看不见人烟。他们当时住的是简易帐篷,里面有一个大铁炉子取暖,炉子两侧是小杆和草垫子搭的床铺,地上有的地方结着冰,有的地方流着水。他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经常是捏一点面加水就做一锅面汤,有时放几根冻白菜、冻大头菜菜叶,有时连冻菜也没有。工人们穿着厚重的棉靰鞡,工具是斧头手锯、铁锹和洋镐,早期都是纯人力作业,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边建设边生产。林业工人不仅工作强度大,采集装各道工序中还存在很多风险。几代林业人凭借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林区这块沃土上扎根、奉献。将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发往祖国大江南北,建设高楼大厦、铺架铁路桥梁……如同这漫山遍野的兴安落叶松,年年叶落归根,年年又发出新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默默滋养这片绿土地。

2015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草木悄悄萌芽,白桦树长出鹅黄嫩绿的芽苞,红毛柳在春风中摇曳它红色的手臂,告诉人们春来的消息。这一年的3月31日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林业局万米采伐能手王铁昌和助手按采伐生产作业规程完成了大兴安岭林区最后一株天然林树木的采伐作业,从此挂锯停伐。根河源湿地公园里的原林业局乌力库玛森林管护所森林抚育作业地517工队热闹欢腾,这里正举行隆重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仪式,它标志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告别六十多年的森林开发采伐历史,从开发利用转入到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这片为祖国经济建设立过汗马功劳的林海得以休养生息。山林重归宁静,古老的森林又回归它原始的姿态。

沿着盘山栈道一路登攀,随处可见山间林地一片片青松白桦,无惧自然风霜,一拨拨成长起来。

举目四望,远山苍远辽阔,无尽感慨涌上心头,大兴安岭是我们祖先劳动、生息和繁衍的地方,我的眼前浮现出曾生活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先民们。他们完全依靠自然、依靠山林生活,为了生存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他们在这密林中建家园,繁衍生息,积蓄力量。几百年过去了,也许,他们向往山外的世界,想看看森林的尽头。于是,茫茫林海里,他们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化铁出山,最终一路向西,从这片广袤森林走向宽广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视野越来越开阔,目标越来越远大,直至逐鹿中原,走向世界。

大兴安岭茫茫林海见证了多少北方少数民族从这里走出?东胡、肃慎、鲜卑、契丹、柔然、蒙古等都从大兴安岭走出。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王朝的鲜卑,以及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一个个地处大兴安岭一隅的弱小族群部落,从深山密林西迁到呼伦贝尔草原,从孱弱走向强大!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后建立的蒙古帝国,这时的疆域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到阴山,北连贝加尔湖,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大兴安岭林海以自己独有的山川气度和云水情怀,哺育了几代威震华夏的古代民族和众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这片广袤的森林不愧为北方众多少数民族成长壮大的摇篮。

至今生活在这里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蒙古等三十多个民族,仍然保持着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三少”民族作家老师讲起族人守卫国土、抵御外敌的事例兴致勃勃、如数家珍。

十七世纪中叶活跃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地区的著名鄂温克民族英雄杜拉尔·博尔博果尔,为大清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的著名鄂温克族将领多拉尔·海兰察,他曾任头等侍卫,紫光阁功臣。乾隆年间,海兰察两次参加清缅战争,率轻骑为先锋,多有战绩,跟从福康安督兵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御准海兰察加恩入祀昭忠祠,旌扬战功。

鄂伦春人阿穆勒塔,在乾隆、嘉庆年间随清军远征台湾、廓尔喀(尼泊尔)和川楚等地,为巩固祖国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鄂伦春人民奋起反抗,很多鄂伦春族子弟参加东北抗日联军。1941年,盖山部落给了抗联部队极大的支持,不仅当向导、指路,还动员部落里的妇女为抗联战士们缝制皮衣。在他们的保护和支持下,抗联队伍在大兴安岭山区连打胜仗。

居住在大兴安岭东部山区的达斡尔人,在著名的雅克萨战争中,他们和当地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居民,配合清军,与沙俄侵略军殊死搏斗,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一阵热闹的呼喊声打断了我们的交谈,把我从思索中拽回现实,原来前面栈道转角有一处观景台,参加笔会的作家老师们喊我们一起合影。

根河小城是一座依林而建、因林而兴的城市,像一个大摇篮被群山抱在怀里。我从小就在这山林里生活,更多的是看到人们从森林中索取,却很少想到为森林做点什么,甚至从未真正了解过森林。

森林是人类成长的摇篮,当人类从森林中走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趋于进步,直至今天的现代文明。放眼看去,森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莽莽苍苍,秀美壮观,如翠绿的屏障,然而,它背后的伤痛与沧桑却总被深深掩藏。

表面看“森林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它有着调节生态平衡、蓄水保土、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它的每一个作用都与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人们还常常忽略它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就是由于森林的衰败而消失的,古代美索不達米亚、希腊、小亚细亚、意大利等一些地方毁林开荒后,滥砍滥伐森林引发的严重后果,由于森林毁坏,导致那些地方水土流失,变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

没有森林国家最终会消失,有林子的地方就有房屋、有炊烟、有家园。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说古典的城市是关于神的,现代城市是关于资本和权利的,那么未来的城市就应该是关于人和自然的。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良好的生态,像春日枝头的清风,如盛夏深处的阴凉。

为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不知有多少人默默守护着这万顷森林,守护这绿色,守卫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物竞天择,生命不息,只有森林永续不断,人类才能永续苍生。昔日的伐木工人变成了护林人,看那山坡上一排排小樟子松、云杉、河岸两旁的各种野果子树正迎风傲雪深深扎根。

山野一片葱茏。

笔会中结识了很多“三少”民族作家。其中有一位鄂伦春族的空特乐老师给我印象很深。觉得她如孩子般纯真。我们坐观光直梯,从一侧上,从相对一侧下,她总是忘记,每次都是别人走完了,她才反应过来,猛地转过身尴尬得很。后来她乘坐电梯格外认真,生怕再忘了的样子很可爱。她说来林区找到了山林中的能量。

空特乐老师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和父母亲到森林里的情景,夜晚来临,她害怕极了,大声哭喊要回家。父亲悄悄地说:“嘘,小点声,小鸟都睡着了,你这样会把小鸟吵醒。”她好奇地睁大眼睛,仔细听听,林子里静悄悄的,风也停歇了,只有满天星斗像她一样好奇地眨着眼睛,晶亮闪烁像缝缀在夜空中的宝石。她马上停止了哭声。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生活在大兴安岭及其周边地区众多少数民族大多受到这种熏陶和感染,经年累月,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一种朴素的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

生活在大兴安岭森林地带的狩猎民族中也流传着各种民俗手段和禁忌观念。如鄂温克人对于山神对于火的敬畏,在山里不能乱讲话,不能往火里乱扔脏东西,吃肉喝酒前总要往火里倒一些敬火神。对于打猎也有很多禁忌,还有什么季节打什么猎物,什么动物不能打等等,都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观念。他们所有的生活完全依赖这片繁茂的森林,他的信奉万物有灵,所以更懂得珍惜和节制,只获取所需。他们从自然学习,吸取森林中蕴含的智慧,逐渐形成了典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在萨满教的观念和行为层面也隐含着珍贵的生态环保意识。

空特乐老师问我,感受到森林的能量了吗?我仔细看着,寻找、琢磨、感受着这种独特体验。第一次以敬畏、虔诚和热爱的眼光重新看着它——我可爱的大兴安岭,我美丽的家乡,它既沧桑厚重,又朴实无华。我仿佛触摸到森林平稳的呼吸,感受它把整个世界搂在怀里的柔情、薄雾涌动的喃喃絮语,森林的静谧洗涤每一个细胞,森林的能量净化了蒙尘的灵魂,满心的愉悦和轻松。

林海涛声回荡耳畔,金戈铁马如在目前,还有那源自森林铿锵有力跳动的脉搏,那是无言的力量也是森林的激励和嘱托。我找到了,那就是北方大兴安岭森林饱含的强大能量!那是不畏艰险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那是一统中原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那是深谙自然规律取之自然回馈自然的智慧,那是对故土家园的热爱和眷恋,那是憨厚善良自信乐观的个性,那是对喜乐祥和平安稳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我为自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无比自豪。此刻更充满了力量。

峻岭辽阔,林海苍茫,根河水缓缓流淌,历史的风云变幻如今都如这秋日河水内敛深沉,无波无澜。行走在根河源湿地公园的盘山栈道上,远看冷极湾像一条极具质感的丝绸,落叶纷飞中静静流淌,源远流长。

猜你喜欢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