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质异位伴癫痫发作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9-09-05王利霞王薇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灰质双侧脑电图

邓 馨,王利霞,王薇薇,吴 逊

灰质异位(heterotopia)为皮质发育异常的一个类型。特点为正常神经元位于异常的部位[1]。由于胎儿在6~16周龄时神经元从侧脑室壁胚芽基层向大脑表面移行过程中发生障碍,因而移行停顿使神经元停留于白质[2],称之为神经元移行疾患(neuronal migration disorders,NMD)[3]。Tungel于1857年在尸检的病理检查中首次发现灰质异位[4]。但在MRI出现前临床难以诊断,上世纪80年代MRI应用于临床后,尤其是高分辨率MRI可以清晰地发现异位的灰质团簇[5]。根据灰质异位的部位,一般分为3型:脑室周围(室管膜下)结节状灰质异位(PNH);白质内结节状灰质异位以及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SBH)又称双皮质[2~6]。其中以PNH最为常见[7],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发作,少数患者可有智力发育迟滞或其他大脑以及躯体畸形[8]。PNH可再分为双侧对称,一侧性及限局性3类[9]。由于灰质异位与正常皮质形成复杂的异常网络[4],所以癫痫发作类型与灰质异位的部位没有明确的相关性[8]。本文报告5例并结合此5例对灰质异位进行讨论。

1 病例资料

例1:巩某,女性,23岁。2014年开始发作性大脑空白,似乎进入梦境,对周围场景有种熟悉感,而后想唱歌持续2~3 min恢复正常。每日均在清醒中发作5~8次。开始服用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发作减少,约1 w~10 d发作一次。2015年底换奥卡西平、妥泰仍有发作。2017年发作时伴有尿失禁的症状。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RI:双侧脑室外侧白质可见结节状灰质信号,并突入脑室(见图1),双后角后也有异常信号(见图2)。左颞角稍大。脑电图:左枕、后颞以中高幅9-11 Hz α波及α节律为主,部分α波尖样化,右侧α波少于左侧,波幅低于左侧。右枕、后颞可见稍多中高幅负相尖波、双相尖波呈周期样发放(见图3)。

例2:刘某,女性,33岁。2003年开始出现无诱因的发作性抽搐,一年发作5次。2004年开始服用得理多。2008年-2012年规律服药无发作。2013年以后每年发作一次。2015年以来每月均有发作性意识丧失。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RI:双侧脑室外侧白质可见结节状和条状灰质信号,并突入脑室。脑电图:以中高幅8-10 Hz α波及α节律为主。右侧前中后颞、蝶骨电极少量中高幅1.5-3 Hz复形δ波清醒及睡眠期右前中后颞较多高波幅1-3Hz负相尖慢复合波单个发放。

例3:白某,男性,29岁。2016年12月,因前一日空腹醉酒,次日出先大叫而后神志丧失,口吐白沫,四肢抽动,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1~2 min停止,5 min左右恢复清醒。发作前无先兆。2017年无发作。2018年1月无先兆再次发作。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RI:双侧侧脑体有连续结节状灰质信号突入脑室,左侧著。脑电图:背景正常。双额、中央、后颞、额中线、中央中线、顶中线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额区右侧著,枕颞区左侧著。

例4:李某,女性,22岁。2007年起无明显诱因出现眼前闪光、冒金星,多在右侧,有时伴有视幻觉及头晕。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IR示双枕白质内有团状灰质信号,右侧著(见图4)。脑电图:背景以中高幅8-10 Hz α波及不规则α节律为主。清醒期左中央、顶、枕少量不典型尖波单个发放。睡眠期双前中颞偶见中高幅不典型尖波发放,两侧不同步。

例5:吴某,男性,6岁。年前(2015年)出现愣神向后倒继而抽搐2~3 min。2016年7月发热时出现四肢发僵,呼之不应,牙关紧闭,1~2 min缓解。发热持续3~4 d,其间出现两次发作性点头、双上肢上举,似受惊吓状。2017年出现发作性点头、双上肢上抬。服用丙戊酸钠后发作消失。2018年发作两次睡眠中眨眼、四肢僵直略有抖动,呼之不应,持续2~3 min。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MRI:双额叶双皮质,右著(见图5)。脑电图:广泛不规则棘慢复合波,前头部及额、中央及顶中线著。睡眠中慢多棘慢复合波。基因:CACNA1D突变。

图1 T2FLAIR轴位,双侧脑室外侧白质可见结节状灰质信号,并突入脑室

图2 T2FLAIR轴位,双后角后有结节状灰质信号

图3 清醒期右枕、后颞稍多高幅负相尖波、双相尖波呈周期性发放

图4 T1轴位,双枕白质内有团状灰质异常信号,右侧著

图5 T2FLARI轴位,双侧额叶可见带状灰质信号,右著

2 讨 论

皮质发育畸形(MCD)为一大组中枢神经发育障碍的疾病,根据不同发育阶段分为3大类:(1)继发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增殖或凋亡的畸形;(2)神经元移行异常所致的畸形;(3)移行后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PNH归属于第2类[10]。PNH在一般人群及癫痫患者中的发生率尚不了解[9,11]。据报告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PNH占7%[1],在MCD中占15%~20%[12],在成人难治性癫痫中为2%[1]。本文报告5例。研究PNH癫痫的文献很少[13]。PNH 80%~90%有癫痫发作[1],多起病于10~20岁[1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台湾报告男女之比为9∶13[2],Raymond等[14]总结过去文献为4∶30。本文5例中3例为女性,除例5起病于4岁外,其他患者均起病于20~30岁。双侧对称PNH神经系统检查大多无异常,IQ在平均以上[15]。双侧PNH及双侧不对称或一侧性PNH可有轻度神经系统异常及轻度智力低下[16]。IQ正常者神经心理测试可发现阅读速度障碍及阅读困难[9]。此外尚可合并其他颅内畸形,多小脑回畸形最为常见[12]以及全身其他脏器发育障碍[2,16]。本文5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MRI亦未发现大脑有其他异常。

PNH的癫痫发作可有多种类型,发作类型与灰质异位的的侧别或部位不一定相关[8]。灰质异位与相关皮质(overlying cortex)其他部位(特别是颞叶内侧结构)甚至对侧皮质形成复杂的癫痫网络[11]。癫痫发作最常起源于灰质异位及相关皮质,相关皮质,其他部位皮质,仅起源于灰质异位本身者仅为6%[17]。癫痫发作最基本的原因为异常的神经元间的联系而非异位神经元[18]。癫痫发作的类型主要为限局性发作和继发全面性发作[2,14]。部分性发作可始于内侧边缘系统、颞叶内侧、颞枕区、顶叶及额叶[3]。其中以颞叶内侧发作最常见,其次为枕叶[14,16]。幼儿期起病者可表现为婴儿痉挛[2]。本文报告5例其中2例为部分性发作(例1为颞叶内侧发作,例4为枕叶发作),例2临床表现虽为“抽搐”发作,但脑电图表现为右侧中后颞特高波幅(300 μv)以上的尖慢复合波,例3、例5为全身抽搐。

与其他MCD(如FCD)不同,PNH头皮脑电图多无异常。Battaglia等[3]总结过去文献200例灰质异位清醒及睡眠时背景均正常,但他本人报告54例PNH中36例有发作间癫痫样发放。多位于双侧不对称PNH的灰质异位显著侧,或一侧性PNH的同侧。其中5例为多灶性异常。54例中10例还有非特异性异常,慢波增多,54例中32例于闪光刺激时有后头部节律同化(双侧15例,单侧17例)。其中5例节律同化现象出现于一侧PNH的对侧。本文5例中2例(例2、例4)背景α频率慢以8-10 Hz为主,1例(例1)右侧后头部α节律少于左侧。4例均有癫痫样发放,例1:临床为颞叶发作,脑电图于右后颞、枕区周期性尖波(见图3),PNH表现为周期性尖波者尚未见报告;例2 :MRI为双侧PNH,而脑电图为右颞癫痫样发放;例3:脑电图为双侧癫痫样发放;例4:MRI为右侧后角结节状灰质异位为主,脑电图为双侧不同步发放;例5:双额叶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脑电图为广泛双侧不规则棘慢复合波。脑电图癫痫样发放部位与灰质异位可不一致与文献报告一致[3,13~15]。

深部电极(包括SEEG)对确定PNH发作的起源及扩布过程对外科治疗术前设计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研究灰质异位的功能及异常网络[3,11,12,20~21]。近年颅内电极的fMRI(iEEG-fMRI)可以发现异位灰质在癫痫异常网络中的作用[22]。本文5例由于患者不同意做术前评估未能做颅内电极监测。

PNH临床发作及头皮脑电图无特殊性,临床诊断主要依靠MRI,CT无能为力[9,14]。灰质异位的MRI表现在各序列均与正常皮质密度(信号)相同(isointense)。结节呈圆形或椭圆形(<5 mm为小结节,>5 mm为大结节),多个结节可融在一起沿整个脑室壁排列并突入脑室,使脑室壁呈凸凹不平状,但不涉及Ⅲ、Ⅳ脑室。连续结节可位于双侧脑室壁,对称或不对称,亦可位于一侧脑室壁,多为右侧[14],亦可为单个结节多位于脑室后角或三角区,较少见于颞角。少数病例结节可深入白质,甚至侵犯正常皮质。PNH可以合并其他大脑发育障碍如:脑室扩大、胼胝体发育障碍、小脑发育障碍、枕大池扩大、相关皮质萎缩、多小脑回畸形、颞叶内侧体积小或扭转以及海马硬化[1,2,5,9,11,14,15,23,24]。本文5例中2例(例1、例2)为双侧对称PNH,1例(例3)为双侧PNH,右侧著;1例(例4)为双侧单个结节,右侧著;1例(例5)为双额叶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5例MRI均未见大脑其他异常。

灰质异位的癫痫发作几乎均为药物难治者[9,15]。在癫痫源区明确者手术治疗有效,由于灰质异位的致痫机制非常复杂,不但涉及异位灰质及其相关皮质,甚至涉及其他部位灰质,所以术前评估非常重要,SEEG是必不可少的。只有SEEG可以发现致痫区的范围,有助于设计手术方案。其他颅内电极(硬膜下电极、深部电极)难以完全达到此目的[12,15,20]。如Mai等[16]报告1例灰质异位发作性黑矇及视错觉,根据SEEG定位仅切除右颞下回后1/3及梭状回,未切除结节,术后发作基本消失。Stefan等[15]报告1例颞叶发作,MRI、DTI、PET、颅内电极发现两个致痫区,右侧颞枕区底部及脑室周灰质异位结节,由于该结节接近视通路,仅切除颞枕叶底部皮质,发作消失。亦有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异位结节有效的报告[19]。

猜你喜欢

灰质双侧脑电图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发福”影响脑容量
微创与钻孔引流术在老年性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
灰质越多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