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与群众满意度调查

2019-09-04冯凤莲郝阔李宽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

冯凤莲 郝阔 李宽

摘要 21 世纪第二个1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该研究团队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等地贫困农村进行精准扶贫相关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了解当前河北省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效果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政府提供解决精准扶贫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效果;群众;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9-0249-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9.070

Abstract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is the key period for China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roposed a grand blueprint for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deepening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an allround way. On November 3, 2013,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when he investigated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problem in the Tujia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Western Hunan Provi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field visits, poor rural areas in Shijiazhuang, Hengshui, Cangzhou, Baod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rural areas of Hebei Province,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to solve problems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Effect;Mass;Satisfaction degree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扶贫资源的区域、个体双重瞄准,国家在贫困治理上进行了一系列机制体制创新。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他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1]。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30 号)和《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24号)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全国正式启动实施。“十三五”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时期。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村到户”,要想落实这一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克服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笔者选取石家庄、衡水、沧州、保定等地贫困农村围绕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现行扶贫政策带来的实际效益、扶贫项目的规划、选择等相关决策活动参与度进行问卷和网络调查,由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精准扶贫,为精准扶贫提出对策与建议。

1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该课题小组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乌马营镇范家村开展了现场调查,初步了解当地开展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并以此为例进行如下分析。

1.1 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南皮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扶贫开发工作站。

1.2 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

严格标准,仔细甄别;严格程序,公示公告。深入贫困户家中听取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发展规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致貧原因等。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工作思路。

1.3 责任体系的构建

着力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认真落实《贫困县考核办法》,建立“一对一”帮扶责任制,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扛责任,个个身上有担子,农户不脱贫,责任不脱钩。

1.4 扶贫项目与实施效果

①依托特色产业抓扶贫,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截至2016年底,全县共培育大小五金机电企业约4 000家,从业人员约7万人,其中有约8 000名贫困群众通过入企打工或从事零活加工有了相对稳定的家庭收入。②农业产业龙头抓扶贫,让农户资金活起来。2016年,累计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畜禽养殖小区247个,蔬菜大棚210个,食用菌棚39个,覆盖全县84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2 851户,扶持贫困人口8 553人,户年均增收3 800元。③依托教育培训抓扶贫,让贫困群众致富技能强起来。通过开展夜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培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④依托金融服务抓扶贫,让银行扶贫资金活起来。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为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放款3.5亿,24个村实施了互助金项目,帮助390个贫困户办起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家庭手工业等致富项目。⑤依托电子商务抓扶贫,让贫困群众增收路子宽起来。在84个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服务站,走利用互联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⑥社保政策抓扶贫,把稳定脱贫的底兜起来。动员贫困群众参加医疗、养老保险,严格落实低保线、贫困线“二线合一”政策,将1 699名“双无”(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民政救助范围。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经济状况与贫困原因简析

据统计,半数以上(51.2%)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 300~3 200元,其余则均匀分布在此收入两侧;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来自种植业(68.51%)与外出务工(14.9%),可见调查人群基本生活在农村,且生活水平相对不富裕。

导致他们不富裕的原因:①65.35%的人家庭不富裕是因为除农业之外无其他收入来源;②造成不富裕的原因则是因为患病或者残疾;③供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也造成了不小负担,可见除了收入单一之外,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也成了部分群众脱贫致富路上不小的障碍。

2.2 “精準扶贫”政策实施环节分析

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2]。对受助群众而言,他们对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环节的落实情况有较深的切身感受,因此我们主要就这两个环节进行问卷调查。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首要环节,也是保证扶贫成效的重要前提。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调查发现,有79.33%的人所在村庄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对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评选,超过85%的人所在乡村进行了扶贫对象公示。然而有28.37%的人认为当前的扶贫项目存在漏掉贫困家庭或是错置给非贫困家庭的问题,其中超过50%的人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非贫困家庭通过各种非正当关系获得贫困资格或者是由于政府硬性安排(图1),可见精准识别这一实施环节存在十分严重的漏洞,不仅可导致扶贫资源的错置与浪费,更影响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可信度;另外,有20%贫困户表示根本不知道扶贫政策,说明贫困户对政策的了解情况、参与能力和参与积极性不足,也是造成贫困户识别环节有失公允的因素之一。调查人群表示所在地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有84.13%对扶贫资金、物资、项目等相关扶贫信息进行了公示,可见政府在扶贫资源的分配中基本遵循了公开原则,自觉接受了群众的监督。

精准帮扶是精准扶贫的核心环节,最能体现精准扶贫之于粗放扶贫的优势与特色。精准帮扶是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进行扶持[3]。

驻村工作队入村帮扶是精准帮扶环节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就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村民对驻村工作队的评价很高,超80%人认为入户帮扶有效,其中接近两成的人认为非常有效。70%村民表示驻村工作队入户次数超过3次,并且详细了解村民家的情况,驻村工作队的认真负责在帮助贫困户脱贫中起到很大作用。接近60%的人认为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没有不足之处,希望继续保持,也有40%人认为他们的工作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比如进村次数太少,未向群众详细询问并调查基层情况,未能针对实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上述原因所占的比例相近(图2所示)。综上,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在总体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仍需要尽量贴近受助群众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

至于其他扶贫项目与举措,超70%村民认为政府正在开展的扶贫项目针对当地的现实情况,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但有11.06%的人认为政府的工作脱离实际,有15.14%的人不了解,说明政府的宣传工作力度仍然有待提高,同时必须接地气,才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扶贫工作的益处。

令人担忧的是,60%以上的人未参与过扶贫项目的规划、选择等活动,缺乏村民的参与可能是政府工作脱离实际的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该鼓励村民参与扶贫项目的策划,以使政策真正贴近农村现状和村民的需要。

2.3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精准扶贫”政策作为现行的重要扶贫举措,其相关概念、举措和实施方法在帮扶对象中的普及程度对扶贫的实际效果有很大影响。

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调查对象(67.79%)对其了解程度很高,只有少部分人不清楚,说明扶贫政策及相关知识普及度高、实施基础好。

此外,就扶贫总体效果而言,现行政策基本满足群众的需求,有13.46%的人认为现行政策带来的实际效益非常大,46.51%的人认为其带来的实际效益大,只有不足10%的人认为实际效益小,可见当前扶贫政策的实施确实给困难群众带来了实惠。

具体而言,我们就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科技兴农及路网建设等扶贫项目的群众满意度展开了调查,发现超过60%的群众感受到了政府在种粮补贴、农机补贴及科技兴农政策带来的实惠,81.33%的人体会到了各县、村之间交通路网建设为生活、出行带来的便捷。这表明扶贫项目的具体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可能因分配不均等原因造成小部分人感受不到实惠,因此还需具体分析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做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于实现脱贫摘帽的主要困难,接近80%的人认为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不足,这与60%人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扶持相符合。30%人认为政府技术援助和科学指导不足,这契合了一成人希望政府提供技术帮扶。两成多的人认为政府扶贫项目不适应当地情况,可能和村民未参与政策规划有关。只有少数人认为自然环境恶劣导致扶贫成效甚微和劳动力不足是脱贫的主要困难。

切实克服扶贫中的困难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是保证扶贫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不二之选。(以上数据如图3、图4所示)

令人欣慰的是,接近90%的人对当地脱贫致富有信心,其中30%充满信心,这反映出政府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大多数群众的认可。但仍有部分群众对此缺乏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加大鼓励和帮扶力度,并在贫困户识别、扶贫资源分配等方面严格遵守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从而提高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2.4 统计学分析

我们对政策了解率、实效满意率、决策参

与率和脱贫自信率的结果进行了χ2检验和Bonferroni法多重比较等统计学分析,从而对河北省贫困农村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现状得出更深层次的结论。

2.4.1 对当前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数据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 2 300~3 200元水平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程度最好,且与其余两个家庭年人均年收入组的了解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5 000元及以上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程度均较差,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导致这两个收入水平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了解程度不同的实际原因存在差异: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上的村民经济条件相对富裕,帮扶需求相对较小,因而对扶贫政策的关注度小、了解程度低;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亦差,则反映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扶贫宣传工作不到位、扶贫工作尚未深入到最贫困的村民当中,这可能与部分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时间尚短有关。因此,有关部门应深入贫困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村民对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从而为达到良好的扶贫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2.4.2 现行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实际效益。数据资料统计如表4所示。

经过同样的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过程,我们使用SPSS软件得到了相应的χ2检验表与多重比较表,分别如表 5、表6所示。

由此可得到:在α=0.05水准,2 300~3 200元组与1 200元及以下组、以及2 300~3 200元组与5 000元及以上组政策满意率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1 200元及以下组和5 000元及以上组的认为政策了解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2 300~3 200元水平的村

民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效满意程度最高,且与其余两个家庭年人均年收入组的政策实效满意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5 000元及以上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满意程度均不高,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导致这两个收入水平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实际效益满意程度不同的现实原因存在差异: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上的村民经济条件相对富裕,其中大多并不是重点帮扶对象,甚至没有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优惠政策,因此大多持不满意、不了解的态度;而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的家庭贫困程度重、贫困情况也相对复杂,例如因病致贫、劳动力不足、文化程度较低、技术技能水平低下等。使用单一的、“一刀切”式的扶贫方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其实际困难,从而导致其对扶贫政策实际效益满意度底下。因此,在后续的扶贫工作中,针对特困家庭的扶贫工作应当“对症下药”,解决致贫的根源性问题,从而提高扶贫效益。

2.4.3 参与扶贫项目的规划、选择等相关决策活动情况。数据资料统计如表7所示。

经过同样的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过程,我们使用SPSS软件得到了相应的χ2检验表与多重比较表,分别如表 8、表9所示。

由此可得到:在α=0.05水准,1 200元及以下组与2 300~3 200元组、以及1 200元组及以下组与5 000元及以上组决策参与率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2 300~3 200元组和5 000元及以上组的决策参与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 300~3 200元水平的村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扶贫项目决策参与率最低,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的次之;5 000元及以上的最高,且与最低者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说明,河北贫困村民在精准扶贫具体项目大多是由相对富裕的群众决策制定的,而相对扶贫困的群众参与度却较低。这可能与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决策能力不足、社会影响力小有关。但仍应注意到,我们由问题一分析得出2 300~3 200元组是扶贫政策关注度、了解率最高的群体,此时却成为决策参与率最低的群体,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参与机会。所以,今后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扶贫项目的决策与制定方面还应多给贫困村民参与的机会,聆听受众的心声。

2.4.4 对当地脱贫致富信心情况。数据资料统计如表10所示。

经过同样的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过程,我们使用SPSS软件得到了相应的χ2检验表与多重比较表,分别如表 11、表 12所示。

由此可得到:在α=0.05水准,5 000元及以上组与2 300~3 200元组、以及5 000元及以上组与1 200元及以下组决策参与率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2 300~3 200元组和1 200元及以下组的决策参与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1 200元及以下水平的村民脱贫自信率最低,且与其余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家庭年人均年收入在2 300~3 200元的、5 000元及以上的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可见贫困程度较重的群众脱贫自信不够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对特困户的帮扶力度,采用合理的帮扶方式,从而提高全体贫困村民的脱贫信心,争取早日脱贫。

3 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扶贫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根本保障[4]。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导性战略,精准扶贫既是从国内外诸多贫困与减贫理论中逐步演化发展而来,也是我国过去农村扶贫减贫的实践经验与新時期农村扶贫开发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具有高度正确性和正当性。然而,由于河北省农村环境复杂,贫困人口众多且致贫原因不同,导致了精准扶贫战略在农村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推进。

3.1 农户参与精准识别的积极性不高

扶贫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把贫困的对象找出来,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使真正符合帮扶政策的个体得到有效扶持[5]。由数据可知,有两成贫困户表示根本不知道扶贫政策,六成以上的人未参与过扶贫项目的规划、选择等活动,除了政府工作的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农村居民参与精准识别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对国家扶贫政策仍然抱着一种“看客”和“等、靠、要”的心态,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精准识别的实现,使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帮扶[6]。

3.2 部分农村没有贯彻落实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就是要求根据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但是,目前河北省部分农村没有贯彻落实精准帮扶,没有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这样的帮扶方式没有差异性和针对性,没有真正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贫困”之处,是不会使他们完全脱离贫困的。

3.3 基层存在“害群之马”,破坏精准扶贫

国家近年来严惩政府机构中的贪污腐败之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而有个别政府官员抱着侥幸心理,贪图蝇头小利,顶风作案,尤其在基层政府里面存在着“害群之马”。他们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职权,乱结裙带关系,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扣上“贫困”的帽子,为他们攫取利益[7]。更有甚者,有些基层干部私自截流或占有国家的扶贫资金。调查显示,28.37%的人认为当前的扶贫项目存在漏掉贫困家庭或是错置给非贫困家庭的问题,其中超过50%的人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非贫困家庭通过各种非正当关系获得贫困资格或者是由于政府硬性安排,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3.4 扶贫资金不足

数据显示,接近八成的人认为政府提供的资金支持不足,六成人希望政府提供资金扶持。扶贫资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物质保障,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7]。现阶段,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扶贫的后勤保障,很多扶贫项目得不到落实,阻碍了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推进。

4 解决精准扶贫工作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4.1 加大“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要建立起深厚的群众基础,这就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让村民深刻地认识到“精准扶贫”政策的现实意義。尤其是收入处于两个极端的农民,要让他们清楚农民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脱贫的主要力量。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更能进一步从实质上了解农村脱贫致富的难点与困境,进而找到相应地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

4.2 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确保帮扶效果

由于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要抓住重点,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尤其是极端贫困的居民,他们往往有着如身体残疾、智力障碍等特殊情况,必须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确保帮扶效果。

4.3 切实改进基层政府官员工作作风,发扬基层民主

调查中我们发现,仍有个别基层政府官员抱着侥幸心理,贪图蝇头小利,顶风作案,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利用自己的职权攫取私利。切实推进基层政府官员工作作风建设工作,严惩破坏基层民主的“害群之马”,从多渠道加强对基层政府官员的工作监督,发扬基层民主,对于农村扶贫工作尤其重要。

4.4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资金问题仍是精准扶贫中最主要的问题,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拓宽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从财政投入方面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确保基金投入规模逐年增长,合力推进脱贫攻坚。

4.5 更切实地进行精准识别,更切实地落实各扶贫政策

传统的扶贫政策面临着扶贫资金投入分散、激励机制缺乏、扶贫对象识别不科学以及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精准扶贫政策在精准识别等优势[8]。

调查显示,扶贫工作队进行的工作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当地政府对各扶贫信息也都进行了公示,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科技兴农及路网建设等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也令大多数村民满意,这些都有利于“精准扶贫”更好地实施。希望各扶贫工作队能够更加切实地进行精准识别,更加深入精确地了解贫困村民的状况;希望各级政府能够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更切实地落实扶贫政策,结合“精准扶贫”,早日啃掉扶贫工作的“硬骨头”。

4.6 巩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强脱贫信心

对于农村的精准扶贫,首先要“扶志”,帮助农民树立脱贫信心,然后走上致富之路。令人欣慰的是,接近九成的人对当地脱贫致富有信心;需要注意的是,严重贫困的村民脱贫信心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发村民尤其是相对更加贫困的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意愿,培育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提高自觉践行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让他们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结论和展望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9]。

面对当前贫困人口诸多难题,应加强基础建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治理现阶段阻碍农村发展的贫困问题[10]。

“精准扶贫”强调扶贫工作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其目标是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这就要求政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动员全社会力量,尤其是动员贫困农户,参与其中,合力脱贫攻坚,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改进基层政府官员工作作风,使精准扶贫真正落实到位,不使一人掉队。

参考文献

[1] 肖爱民.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现实意义[J].城市学刊,2018,39(5):5-8.

[2] 黄承伟,覃志敏.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J].开发研究,2015(2):56-59.

[3] 张岚.加强水利扶贫统计工作的一点思考[C]//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6:5.

[4] 白维军.论精准扶贫的理论来源、实践基础与创新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1):13-18.

[5] 葛志军,邢成举.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57-163.

[6] 陶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精准扶贫中稳定脱贫的思考[J].中国林业经济,2019(1):143-144.

[7] 程霏.张咀村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与对策分析[J].商,2016(19):57.

[8] 国亮,杨博.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障碍与应对[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12):93-96.

[9] 贾飞飞.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农村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化农业,2016(6):38-40.

[10] 曾杰,申鹏.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贫困治理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120-123.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多让群众咧嘴笑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