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的“数理化”理解

2019-09-04杨永年

职教通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数理化职业学校理解

摘    要:利用物理学中力的属性对教师教育力和学生学习力进行了解读,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了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的构成要素;利用数学象限图定义了职业学校教学现状以及转化的要求;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了教师教育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关键因素与相关条件,创造性地分析了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教育力;学生学习力;“数理化”理解

作者简介:杨永年,男,所长,正高级讲师,省特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0-0068-06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重要的参与对象,也是影响和体现教育效果的两个关键元素,这两个元素最为直接的关系,就是教师教育力和学生学习力的关系。如何用教师积极教育力来撬动学生主动学习力,这是当前教育十分关注的话题,也是职业教育教与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熟悉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所包涵的要素以及相互的关系,还要掌握教师教育力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关键因素和相关条件。

一、数学理解:职业学校教与学的四个状态

如果用横向带箭头的射线表示教育力,箭头方向表示教育力强,反之,则表示教育力弱;用竖直向上的射线表示学习力,同样,箭头方向表示学习力强,反向则表示学习力弱,两条射线相交则形成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分别为:第一象限为教育力强、学习力强;第二象限为教育力弱、学习力强;第三象限为教育力弱、学习力弱;第四象限为教育力强、学习力弱。如图1所示。

(一)四种状态

根据这四个象限分布,可以理解为职业学校目前的四种状态。其分别为:理想状态、特殊状态、现实状态、过渡状态。

1.第一象限:理想状态。教师教育力强、学生学习力强,这显然是各职业学校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有了显著的提升,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这是勿用质疑的。特别是近几年,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的声音充分证明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力量,从不参与到参与,从参与到十多枚金牌,说明了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学习力与教师教育力的不断增强。但这些还仅是一些“点”,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第二象限:特殊状态。职业学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多样性。一些学生有特殊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如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职业学校需要解决教师教育力“短板”问题,并创造条件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学习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3.第三象限:现实状态。以职业学校学生普通学习力為例分析,职业学校的招生现状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经过小学初中的洗礼后,职校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还是学习动力都很薄弱,学习成绩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适、学习兴趣不浓等是职业学校学生典型的特征。所以,职业学校学生整体学习力低,这是很显然的。另一方面,尽管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视,近年来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出台了很多政府文件,促进师资队伍提升,但总体来说,职业教育还处于弱势状态,教师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发展不够、幸福感不强,面对学习力弱的学生,持消极态度或者不作为,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师教育力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4.第四象限:过渡状态。面对职业学校学习力较弱的群体,职业学校所要做的,首先是提升教师教育力,只有提高教师教育力,才能培养出学习力强的学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显然,也是一个学校、教师、学生同步成长的过程。

(二)三个结论

根据上文四个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面对现实要有勇气。就目前职业学校发展而言,我们无法选择入学的学生,这是一个现实问题,采用抱怨、嫌弃等方法是不妥的,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提高教育力,以适应目前这种状况,从而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2.健康发展要有信心。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不仅丰富有成效,而且已经驶上发展快车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与空间有所改变,国民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在逐年提高,职业教育师资也越来越“专业化”,不仅专业技能专业化,而且教育教学能力也“专业化”,职业教育的师生都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3.改变状态要有行动。从“现实状态”如何走向“理想状态”,实现这个跨越的主体是教师;而如何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如何推动全员教师的行动,实现这一助力作用的主体是各个职业学校。显然,发挥教职员工集体的力量,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为教师提升提供足够的空间,为教师发展搭建合适平台,提高教师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应该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只有行动,方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有可能实现目标,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二、物理理解:教育力与学习力的三个要素

教育力如果理解成“教育”+“力”[1],学习力则可理解成“学习”+“力”。众所周知,在物理学中,力有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则教育力必然存在教育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学习力也必然存在学习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1.教育力的方向与学习力的方向:培养(成为)健康、快乐、和谐的社会人。[2]根据力的原理,方向一致,方能叠加合成最大力;方向有偏,合成力就会减小,产生运动的可能性就会降低或运动效果就会打折;方向相反,就会相互抵消削弱,不会产生运动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果。显然,教师教育力的方向与学生学习力的方向必须一致。

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通常为: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这就是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方向。结合人的终身发展需求的理解,我们应该培养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社会人。身心健康是个体生命与生存的基础,幸福安康是个体的生活追求,和谐是保障稳定生活的社会奠基石,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均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只不过在教育时间、教育地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上有所偏差。所以,我们要用一种全视角的思维看待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或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教育使命方不会偏离方向,职业学校方能少走弯路、不走冤枉路。如何保持教育力与学习力方向一致,教师需要的是规划力,能规划好自己,更能引领学生规划,而学生需要的是毅力,不断努力去坚持自己的规划。

2.教育力的作用点与学习力的作用点:学生的心(弦)。就物体受力分析而言,假设作用点不在同一点,物体就会有倾倒的可能。教育力的作用点与学习力的作用点显然应该指向同一处,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能否产生效果,关键是促动学生心灵深处的变化,所以,扣住学生的“心”,是开展所有教育的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对牛弹琴”“格格不入”。

教育力的作用点在于扣住学生之“心”,关键是如何扣住,以及如何准确扣住。因此,教师就必须具有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教育的时机,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达到撬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之目的。学习力的作用点也在于学生之“心”,关键是如何启动。其启动在于产生学习的动力,这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没有动力就没有后续的努力,一切学习无从谈起,也不可能有幸福喜悦的收获。

3.教育力的大小与学习力的大小:取决于“化学反应”的效果。教育力的大小和学习力的大小均体现在能力上,即教育的力度性和学习的力度性。且两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不涉及学生的教育力就是缺乏说明力的教育力,没有教师引导的学习力肯定是效果低下的学习力,如何让教育力和学习力均得到提升,就必须让两者产生火花,即发生化学反应,教育力和学习力的大小均取决于化学反应的效果。

根据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教师教育力的大小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保持教育力方向的规划力;二是击中教育力作用点的洞察力;三是实施教育的实践力。教育目标是否正确,教育的内容是否正确,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确,这些主要体现在教育力的方向上,表现为教师要对教育教学拥有规划的能力。教育力的作用点主要体现在教育切入点的合适性,教师要对学生个性心理有足够的了解与熟悉,对学生日常表现与行为能足够关注,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能有效批评与表扬,这表现为洞察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控教育教学进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这是真正体现教师教育的实践力。

对于学生学习力而言,学习力的大小也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保持学习力方向的毅力;二是在作用点上产生学习动力;三是学习的实践力。学习力的方向主要表现为对学习长期保持兴趣,能坚持且有足够的耐力,表现为学习的毅力。学习力的作用点主要表现为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这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 学习实践力是一种实际学习能力,包括选择学习内容,如何選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激发自身的创新力,等等。[3]

三、化学理解:教育力与学习力的三个反应

教育力与学习力可以理解成物理性质的力,但它们两者之间绝不是物体间简单力的物理传递,而是一种化学反应。对于教育力与学习力的方向而言,它们驱于同一目标,即培养或成为健康、快乐、和谐的社会人,对于教育力与学习力的作用点而言,它们都指向学生的心(弦),指向同一要素显然无反应之说,唯一能发生反应的是教育力的大小和学习力大小,因为无论是方向与作用点都会涉及到与大小的关系,所以仍然用教育力与学习力代替教育力大小与学习力大小。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两者的反应关系,如图2所示。

从化学反应关系上看,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在反应前就存在,只不过可能不强或者不显著,经过反应后,两者均有所提升。同时,为了使化学反应更加“彻底”“有效”,在反应过程中,有必要增加催化剂和设置相关的反应条件,而这些催化剂与条件正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实施的重点。根据教师教育力大小与学生学习力大小的三个要素,可以列出如下三种反应关系。

(一)“教育规划力与学习毅力”化学反应

保证教育力的方向需要教师具有教育规划力,保持学习力的方向需要学生具有学习毅力,两者反应促进教师教育规划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学生学习毅力进一步加强。促成这两者发生的反应的催化剂主要在于教师,大量的学生成长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反应过程中,如何进行规划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1.催化剂:教师人格魅力。无论教师教育规划力有多强,要转化为学生学习毅力,首先要让学能够信服。自古以来,“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积极人格魅力就成了两者发生的反应的必要“催化剂”,如何让教师具有积极的人格魅力,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育有情怀。用心做教育,满怀激情地做教育,从心底爱学生,把教育当作事业看待,敬业乐业。(2)待人需公平。公平公正首要表现即为尊重,相互尊重方能获得相互理解与信任。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事件,让孩子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所以,公平公正是学生信服的底线。(3)态度要友善。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在欢乐、轻松的环境中,师生之间交流才会没有障碍,才会获得相互的认同与认可。

2.辅助条件:规划做到“三适”。有了催化剂的作用,要想达到期望的结果,还需在规划上做好文章。(1)规划的目标要适合。帮学生规划的目标要适当,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实际进行个性化规划。目标不能太高,太高不易实现,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也不能太低,太低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2)规划的内容要适中。规划的教育内容要适中,内容太多,太难,学生难处理,就会导致不处理;内容太少,太容易,学生懒得处理,也会导致不处理,要想让孩子们信心十足地坚持,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安排适中的内容。(3)规划的方法要适当。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学习更轻松、更快捷,效率更高,这也是学生能够坚持的有效动力;反之,无效的方法只会重复做功,让学习者无法体验学习的快乐,逐渐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毅力荡然无存。

(二)“教育洞察力与学习动力”化学反应

教育力与学习力的作用点在学生之 “心”,关键是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产生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就需要具有十分敏锐的教育洞察力,并以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目标。如何让教师教育洞察力与学生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反应,反应的催化剂就是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反应的过程中,如何激励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1.催化剂: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打开与学生交流的大门,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持续的兴趣保持是最好的“催化剂”。要能让学生长久持续地保持兴趣,教师的教育洞察力要帮学生做到“三心”。(1)树立自信心。要想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学生要建立自信。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职校学生总认为自己 “不是块学习的料”“差人一等”,自信心严重不足。学生有了自信心才有可能敢想敢做,才能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力。(2)激起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们探寻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动力最初的起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需要教师不断地设计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案,通过灵活的方法、科学的手段呈现教育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好奇,是检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弱的重要因子,也是考察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洞察力的重要方面。(3)保持进取心。进取心保持和兴趣保持是相辅相承的,有了强烈的进取心,兴趣才能长久,兴趣也是不断进取的源动力。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可以进步,并且通过进步能够获得成功,只有通过不断的螺旋上升,不断强化学生进取心,才能获得兴趣的保持。

2.辅助条件:激励三“适”。在持续的兴趣保持“催化”下,要能夠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提升,还必须做到以下三“适”。(1)适当的学习竞争。没有比较的情况,很难体检到学习成就感,低成就感往往会消退学习动力。通过适当的竞争,可以促使学习者有适当的压力,压力便可转化为动力。当然,过度的竞争则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疲劳,甚至在失败后自暴自弃,完全失去学习的动力。(2)适宜的目标期待。设立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和前进的动力,目标的设置要适宜,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不能过低或过高。过高,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让学习者错误地认为,自己能力低,无法达成目标;过低,则容易使学生有满足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长久保持。两种极端都会影响学习者的动力。(3)适时的表扬奖励。表扬与奖励是学生学习动力保持的重要“能量”,不过表扬与奖励也要恰到好处,不能“拍”到马腿上,更不能在马休息时候“拍”。教师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场合、适当的环境中做出适中的表扬与奖励,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实践力与学习实践力”化学反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在于实践,方向明确了,作用点就找到了,因此,实践是体现教育力大小和学习力大小的核心指标。教师教育实践力主要体现为平台搭建的能力、活动设计的能力、过程指导的能力。而学生的实践力主要体现为捕捉和创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教育实践力与学习实践力在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提升,在提升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体系。所以,两者的催化剂就是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还要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点。

1.催化剂:产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没有实践平台,就没有锻炼的机会,就没有能力的提升,教师教育实践力就是不断地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教师教育实践力与学生学习实践力要产生化学反应,其“催化剂”就是产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要给学生实践创造机会,就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能力。(1)平台搭建的能力。实践不单纯是动手操作,而是全方位的锻炼。当前,职业教育要突破在实践问题上“敢不敢”和“有没有”,敢不敢的问题主要解决教育者的理念问题,关起门来办教育,安全无风险有保障,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就算“成功”,这成了很多教育管理者的“玉言良方”,也成了很多教师的基本想法,只有冲破这个“紧箍咒”,方能考虑有没有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合理地利用自身周围资源丰富实践资源,这是实践平台搭建的基础,让自己的实践资源有目的性用于“提升学生学习力”,这就是平台搭建能力。(2)活动设计的能力。有了实践平台,还必须让这些平台起到作用,利用好平台的关键在于实践活动的设计,如何有针对地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开展活动设计,这也是一项基本功。好的活动设计目标明确、过程科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能力突飞猛进;反之,把活动作为任务,把活动看成管理,效果就会打折扣。(3)过程指导的能力。加强实践活动的过程指导,也是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任何一次实践活动计划时都不可能很完美,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调整和优化的过程即是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

2.辅助条件:落实三个坚持。在实践过程中,实践的主体与内容还需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具有不可传递性,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方可得到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如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于实践,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打磨,在实践中交流与思考,方能“修成正果”。(2)坚持以生活为导向。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生活教育资源。生活是学生的立命之本,只有掌握了生活中的学习能力,才有可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人,才有可能实现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3)坚持以社会为熔炉。个人是离不开社会而生存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熔炉,学生只有经过社会的锤炼方能适应社会,封闭在校园里的教育永远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的人才,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承担一些社会义务,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学习能力,在社会生存中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以数学象限的原理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现状以及其转化的要求,比较贴近目前职业学校的实际。从物理学力的属性理解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与教育教学规律是吻合的,也是符合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以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教师教育力与学生学习力的反应过程,突出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也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杨永年.职校教师积极教育力的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8(3):35.

[2] 斋藤孝.教育力[M].张雅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百度百科.学习力[EB/0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A6%E4%B9%A0%E5%8A%9B/6870590?fr=aladdin,2018-05-01/2018-08-01.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数理化职业学校理解
论高中数理化知识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引导作用
分析高中数理化学习中的整体思维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