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音师》的“手掌”:操控悬疑

2019-09-04于涛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调音师钢琴师明星

于涛

没有媒体宣传和新闻造势的喧嚣声浪,印度电影《调音师》于4月3日低调登陆中国院线。上映半月之后,它以豆瓣评分8.3,票房3亿的优异表现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安静。

《调音师》在137分钟的时长里用一只遒劲有力的大手牢牢攫取了观众的眼球、头脑、呼吸和心跳。来看看这只手是如何运动的。

拇指—人物关系的巧妙编织

拇指是活动能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大,最为粗壮、有力的手指,手的众多动作和功能中,拇指参与最多并起到控制和穩定的作用。

影片中,人物关系的巧妙编织就是这根拇指。装盲的钢琴师本来无亲无故,独居在政府提供的小房子里,这样一个本没有什么社会关系的人因为过马路时被骑摩托车的餐厅女孩碰倒与之相识,通过女孩来到餐厅演奏遇到了老明星,之后无意接连目睹了两起凶杀案,危机四伏、越陷越深。影片中每一人物的出场都水到渠成,毫不牵强;每一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他们因为不同动机在规定情境中做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行动,各异的人物阶层、复杂的人物关系得以展现和形成,环环相扣又严丝合缝。这种合理又精密的设置使得影片有了坚实的基础,有了一种严谨的高级感。与此同时,一幅当代印度社会的众生像、市井图就在这惊险紧张、反转不断的故事中不动声色地铺陈开来,最初是虚化的衬底,真色真味在影片结束后方渐渐清晰。

人物关系的巧妙编织使得这根拇指灵活自由,动作合理,空间巨大,转圜自如。在此基础上,其他手指的配合才具备了可能性,并最终形成整体的整一性。

食指—应接不暇的反转和悬念

食指,五指中最灵活的手指,在功能上与拇指配合完成最多的动作,在作用上决定了动作的精度。

在影片中,令人应接不暇的反转和接踵而来的悬念就是这根食指,是它确定了《调音师》悬疑走向。影片不仅反转密集,而且每个层级都有反转。第一层级是影片类型的反转。前半小时主要表现钢琴师与餐厅女孩的相识相恋过程,人物养眼、情节轻松、配乐轻快,洋溢着爱情片的甜腻和冲动。随着钢琴师来到老明星家为其妻演奏,故事的大幕才真正拉开,明星妻子才是影片的女主,原来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悬疑片。第二层级的反转是人物关系的反转(尤其强调是人物间关系的反转而非人物本身的反转)。影片中,最重要、最核心、最复杂的人物关系反转当然发生在男主钢琴师与女主明星妻子之间,二人之间的关系依次发生了以下转变:素不相识—试探与掩饰—加害与躲避—反加害与博弈—暂时合作—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逆转—钢琴师存,明星妻子亡;再如钢琴师从老明星家里逃出后遇到的卖彩票女人和突突车司机,好像只是过场戏,后来却成为救他的人、卖他肾脏的人、同伙、临阵又摆他一道的关键人物;又如钢琴师与医生的关系,也经历了害他、合谋、帮他的复杂转变。第三层级是故事情节的反转。钢琴师从装盲到真盲到最后的真假难辨;明星妻子与警长最初只是偷情,老明星、钢琴师、邻居老夫人、警长妻子……每一个人的突然出现都使他们疲于应付,也超出观众预料,瞠目结舌地体会一次又一次的情节反转和悬念陡生。

三个层级的反转中,影片类型的反转使影片的方向陡转,带来观赏预期的巨大反转;人物关系的反转推动了叙事,保证了顺畅、完整、严密的事件逻辑和情感逻辑;情节的反转则增强了观众看悬疑片时要求获得的既高潮迭起又张弛有度的叙事快感。影片中,类型反转决定了调性,关系反转谱就了旋律,情节反转调整了节奏,由此,一支精彩的乐曲被一名钢琴师用他的惊险经历弹奏出来,扣人心弦。

中指—猝不及防的镜头剪辑和节奏转换

中指,最长的那根手指,审美作用大于功能作用,最为人所注目。

影片中,猝不及防的镜头剪辑和节奏转换就是那根牵引住目光的中指,剪辑所带来的那份惊悚感令人惊艳,影院中因恐惧和意外发出的多次惊叫全部源于影片优秀的剪辑,为这样一部凶杀内容的悬疑片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钢琴师来到老明星家为其妻演奏时突然发现老明星尸体,去卫生间又撞见了老明星妻子情夫(即警长)的那场戏中尸体的突然入画及卫生间的正反打镜头令人印象深刻;惊悚效果最好的是明星妻子来到钢琴师住处试探他到底是不是真瞎的那场戏。通过剪辑将明星妻子的行动过程有意摒除,只呈现结果,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对于观众的强烈视觉冲击,收到了极好的惊悚效果。同时也让观众对钢琴师的佩服、担心、心疼激增,与人物同情同感,进而同仇敌忾的强烈情感联系得到建立。

引人惊叹连连的剪辑还有很多:一个男子在酒吧里看完老明星被杀的新闻,起身去卫生间,在小便池里发现了老明星的手表捡起,下一个镜头就是他被警察拷问的减省;明星妻子突然将邻居老夫人推下,之前之后没有任何铺垫的凌厉;钢琴师等三人将明星妻子迷晕之后发生的事情只通过新闻报道补叙的干脆……这样的处理加快了影片的节奏,将焦点全部聚集在了令人紧张到窒息的事件之上,兴奋点、燃爆点接连不断,悬着的心始终不曾落下,将悬念保持到了最后一刻。

《调音师》的剪辑不是耍花活的技术,而是老老实实参与叙事,是具备了文本属性的艺术创作。初看时感觉不到镜头的拼接、视角的转换,在细品时才体会到种种精心和细微。

无名指—首尾照应的环形叙事结构及开放式结局

无名指在五指中相对来说单独活动的能力最弱,但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婚戒一般都戴在无名指上。

《调音师》中,首尾照应的环形叙事结构及开放式结局就像无名指一样,虽然不能决定影片的总体质量却使影片的不确定性、可解读性大大增加,这对于悬疑片来说尤为重要。

影片开场,一个猎手在菜地里捕猎眼睛有毛病的兔子,连开数枪都未命中,兔子跳到了公路边的界碑旁边停下张望,猎手瞄准、黑屏、枪响、出字幕,声音却是玻璃碎、撞击的声音。到尾声部分,两年后在欧洲某地钢琴师与餐厅女孩偶遇,钢琴师讲述到最后时,开场的猎人瞄准兔子的场景出现,并以兔子躲开子弹跳到疾驰过来撞向钢琴师的车窗上,引起了车辆倾覆、爆炸,驾车杀人的明星妻子毙命作结。猎兔的场景出现在首尾两端,与结尾钢琴师的讲述所衔接,所印证,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状结构,因此钢琴师说的好像是真的。

但这只是钢琴师的一面之词。影片之前的交待中,医生说服了钢琴师把明星妻子的肝脏移植给一个阿拉伯酋长的女儿。而在钢琴师的叙述中,他不同意卖明星妻子的肝脏,后来医生反被明星妻子所杀,明星妻子让他下车好像是放了他,可很快又掉头撞向他,所以明星妻子可谓是恶贯满盈,死亡也是咎由自取。

两种讲述完全不同,关系到钢琴师的眼睛最后是复明了还是仍是盲的。但其实又没什么不同:明星妻子总归是死了;钢琴师仍是以盲的状态生活,甚至盲得更彻底—连心都盲了。影片以盲开始,以盲结局,以两人的初遇为始构架起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又以其他人物逐个死亡只剩下两人再度相遇做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起有灭最终又归于“一”。既是锁闭又是无限,既是笃定又是皆可。

小指—草蛇灰线般的精心布局

小指,最为弱小,居于最末,却极为精巧,靠拢、微微上扬便能给手姿增加无穷的韵致。影片中,草蛇灰线般的精心布局像极了这根精巧的小指,为影片增添了巧劲和美感。

女主的第一次重要出场也是老明星与妻子最重要的一场戏,这场戏呈现的是两人在厨房的一个生活场景—妻子做螃蟹。这小小一笔初看寻常,随着情节的演进,其所包含的丰富信息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妻子强势又极有心机,会演戏又沉得住气;老明星骄傲、乐观、热情,既自信又轻信。然后是情节的合理设置,老明星精心安排结婚纪念日的惊喜,一方面请钢琴师到家里演奏,一方面谎称出差晚上回来。再次是为之后的剧情打下了伏笔—两人拥抱时妻子双手沾满鲜红的辣椒酱预示着之后老明星死于她之手。还要注意到,因为妻子极具迷惑性,观众并不是一开始就了解到她的蛇蝎心肠,所以突然看到妻子偷情并与情人一起处理尸體时无比惊愕,这种人物表里间的巨大反差让人物形象非常饱满,故事张力十足。

再举之前提到的一个例子,彩票女、突突车司机很早就出现过,但那时的观众正与钢琴师一道平复心情,根本不可能注意到两人,但他们在后面的反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出现的理由非常充分,没有生硬和斧凿之感,体现了编剧的过硬功力。

影片中,伏笔的埋设,细节的考究体现在很多地方,做到这点,既要求能力,更要求理解力和审美力。

手掌—引发思考的文本内核

五根“手指”让《调音师》在技术技巧层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好电影必定要有一个表达的内核,即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手掌”连接。《调音师》呈现出来的人性阴暗及其不同于其他表达类似思考作品所揭示出的独特表征正是这只手掌。

影片中人性的阴暗随处可见:偷窥欲、执法犯法、欺骗、色念、贪婪、自私、暴戾、偏狭、愚蠢、自负……这些东西让人们左突右冲却最终自陷罗网。人性阴暗既造成了个人悲剧,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社会运行的失范,蝇营狗苟于本不应得到的东西或还没能力得到的东西。

但是,以上内容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表现,《调音师》不是最早的,也不是最深刻的,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呈现了社会秩序的全面坍塌,而这种坍塌的表征是—最不该变坏的人都变坏了,即:女人变坏是社会秩序全面坍塌的预兆。

首先来说全面坍塌。通过以上对影片的具体分析,人物从年龄来看,无分老年、中年、青年、儿童;从职业、社会阶层来看,无论是成功商人、政府警长、医生、艺术家、贩夫走卒;从宗教信仰看,无论是信仰基督教的老明星和妻子、信仰印度教的彩票女和司机,还是购买活体供体上取下器官的阿拉伯酋长,恶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毫无例外。这种恶表现不同、程序不同,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在极端的条件下,小恶会成为大恶,此恶会转为彼恶。成年人经历了太多的熏染,恶似乎难以避免,但只有几岁的孩子为什么也如此贪婪、如此拜金?不外是家长的灌输和自己亲眼所见,由此可以想见,恶不仅是横向的传染,已是纵向的代际传递。如果有良好社会秩序,人性之恶尚有可能得以束缚、惩治和匡正,社会秩序一旦坍塌,恶便成为弥漫于空气中的病菌,那坍塌的秩序反而又加速了恶的成倍滋生和加快传播。

再来说坍塌的表征。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虽不成文却存于心的底线。比如好人的底线是不害人,人类生存的底线是吃饱饭……突破了底线,意味着改变了性质。我们通常有这样的判断,女性(整体而非个体)虽然也有着这样那样致命的缺点甚至弱点,软弱、善变、目光短浅、缺乏理性……但她们更坚韧、更包容、更无私、更乐观、更有生命力,因为她们本身创造生命和孕育生命。当一切都被动摇、被改变后,女性仍是值得并能够依赖的人。她们是保有人性中的善抵御甚至战胜恶的唯一希望,只要女性没有变坏,男人就能在女性温柔、善良、细心的呵护中让善重生,世界就有希望,而一旦当女性都开始变坏、作恶,社会秩序就会全面坍塌,再无复建的可能。

因此,当笔者看到《调音师》众多人物之中,主动作恶、恶意最深、恶行最多、教唆作恶的都是女人时,感到了彻骨的凉意。明星妻子自不用说,她的恶行决定了故事的走向,恶行的升级造成了更多人的死亡。彩票女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做生意时赔笑卖乖,害人时心狠手辣。彩票女与明星妻子在性格上来讲是一样的,只不过较之于明星妻子,她老些、丑些、穷些、读书少些罢了。另外一个女性角色—警长妻子较易被人忽视,是因为她身上聚焦了笑点,这个人物与警长带有喜剧色彩的关系遮蔽了(有意为之)她“恶”的一面。尽管她蠢笨、冲动,但事实上她的彪悍、暴虐是超过了明星妻子和彩票女的。看似最无害的餐厅女孩也有她的恶,给熊孩子的那一巴掌声音响亮,也让作为观众的笔者极不舒服,不是心疼孩子,而是因为对孩子施暴是突破常人心理底线、难以接受的“恶魔”行为。综上,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个个施恶,唯一没有恶行的邻居老妇则从肉体上被消灭。在这里,作为精神意义上的“女性”已经全部不存在了。

在电影《调音师》描绘的这样一个女性变坏,“女性”精神死亡的社会里,秩序已徒有虚名,全面坍塌是唯一的结果。这固然是一幅极端阴冷、绝望的画卷,会令人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但事实上,任何一部电影都没有描绘天堂乐园般美好景象的义务。与其抱怨它的冰冷、不能给人抚慰,还不如认清现实,正视危机,让这拍向人类的一巴掌打醒我们,自救求生。

猜你喜欢

调音师钢琴师明星
钢琴师
钢琴家和调音师
隐含暗示
甘霖
钢琴师的歌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空中弹琴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