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9-09-04沈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沈华

【内容摘要】在当今的江苏高考模式下,在普通三星级学校升学的现实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会过多地重视,这无疑给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需要在课堂上抢占思维的制高点,牢牢地抓住学生,引领课堂。

【关键词】课魂 异课同魂 同课异魂 整合课魂

赵亚夫教授曾经说过:“一节历史课如果失去了灵魂,内容再生动、丰富都是摆设。”那么何为历史课“课魂”呢?冯一下教授给出了解答:“历史课灵魂是以史料(史实)、史法等为载体的主宰和指导历史课堂教学的思想、理念和观点。”简言之,历史课“课魂”就是一节历史课的灵魂,它应是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核心线索和教学主题,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作为历史老师,在教学中既要用“课魂”来引领课堂教学,又要落实具体基础知识;既要仰望星空,也需脚踏实地。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向其他同行的学习与借鉴,通过历史课“课魂”的课例来进行分析。

一、异课同魂,魂以类聚

“异课同魂”指的是课题不同,“课魂”相同,即老师在教授不同的课题时以同一主题进行课堂设计,用同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例如当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以来,以“梦”为“课魂”的教学设计就层出不穷。课例如下:

以“民族复兴中国梦”为“课魂”的《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设计思路为:第一篇章:“师夷制夷梦”,通过“坚船利炮中的最初觉醒”,指出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启迪作用。第二篇章:“洋务梦”,通过“内忧外患中的艰难抉择”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第三篇章:“维新梦”,通过“民族危亡下的维新改革”,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从学习器物到仿行制度的突破,掀起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民族复兴中国梦”,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不仅使学生对近代以来各个阶层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拼搏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激励着当代中国学生以史为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

以美国追寻“自由梦”为“课魂”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设计思路为:第一篇章:“倾心寻梦建邦联”,以独立战争后美国建立的邦联制,一方面论证了美国对“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邦联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进而引出美国制宪的背景。第二篇章:“执著续梦制宪法”,通过展示各方力量在国会中的争夺与妥协,指出华盛顿那一代人为追求“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从而引出《1787年宪法》的内容以及体现的原则。第三篇章:“宪法长圆自由梦”,在揭示《1787年宪法》局限的同时结合时政,依据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规定,说明《1787年宪法》对“自由”的意义和保障。“自由梦”,不仅使学生对建国以来美国人民

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有了更深地了解,对《1787年宪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由此及彼,可以引导学生对当今的“中国梦”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具有启迪作用。

以“欧洲梦”为“课魂”的《欧洲的一体化》。第一篇章:“寻梦——历史与现实”,指出尽管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然而在美苏“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西欧国家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发展,从而引出欧洲联合的背景。第二篇章:“圆梦——合作与发展”,通过其合作成员国数量的不断增加,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指出欧洲联合的过程和对欧洲以及世界的影响。第三篇章:“追梦——曲折与共赢”,以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洲煤钢共同体遭否决和2016年又公投脱欧等史实,体现欧洲一体化进程较为曲折;以一系列大数据表明欧洲国家唯有联合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实现共赢。“欧洲梦”,使学生对欧洲的前世今生更加明了,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实现了欧洲国家的和平共处与相互合作;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对“中国梦”的美好未来谈谈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同课异魂,殊魂同归

“同课异魂”指的是课题相同,课魂不同,即老师在教授相同的课题时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主旨来贯穿,进行个性化解析,但最终达到的教学效果是相同的。例如,《抗日战争》这一课,就可以以不同的“课魂”来实施教学。课例如下:

把“民族复兴的起点”作为该课“课魂”。设计思路为:第一篇章:“天涯何处是神州——民族的沉沦”,通过回忆近代屡战屡败的耻辱,列举30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等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沉沦。第二篇章:“万众一心可御侮——民族的團结”,通过列举社会各界的抗日事迹,肯定国民党的抗战贡献,突出共产党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迸发,并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第三篇章:“前事不忘后事师——民族的复兴”,探讨抗日战争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揭示抗战胜利的意义;展望未来中日关系与民族复兴之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民族复兴道路。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把“反思战争,守望和平”作为该课“课魂”。第一篇章:“太阳旗下的罪恶”,无需任何文字说明,一张张的侵华罪证照就足以让我们思考是什么让出征前的丈夫、慈父、普通人变成了泯灭人性的“畜生”,从而揭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以及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第二篇章:“团结就是力量”,通过展示社会各界的抗战史实,使我们意识到当国人被逼迫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时,本着对和平的爱好,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苟且偷生到奋起抗争的转变。第三篇章:“正义战胜邪恶”,通过《东史郎日记》中的自我反省,揭示战争的性质,探究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守望和平更不能忘记战争;回顾战争创伤,铭记历史苦难,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勿忘国耻,开创未来。

以上课例对抗日战争这同一历史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以不同的“课魂”让学生更立体地浸入历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挖出其共同点,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该课内容。

三、精准理魂,整合课魂

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过多,课时有限,怎样用好教材,就必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精心取舍。通过重构历史教学体系,即整合“课魂”,使单元、模块的头绪更集中、主题更突出,以便取得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课例如下: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这一单元,围绕的是“人文主义”这一“课魂”。设计思路为:智者运动——把人从对神的敬畏中解放出来,即以人的眼光去关注社会生活,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即以人的需求去关注世俗生活,是人文主义的复兴;宗教改革——把人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即以人的信仰去关注心灵生活,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把人从王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即以人的理性去关注政治生活,是人文主义的成熟。纵观以上设计,清晰地解析了人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对象完成的自我解放过程,学生也能清楚地认识到:“人文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但其实质始终如一,就是追求人的解放。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不仅更有系统性,而且一目了然,便于识记。

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围绕的是“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这一“课魂”。设计思路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中国政治的制度基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古代雅典的轮番而治——西方政治的民主起源,奠定了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最初基础;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欧美近代的政治创新,成为资产阶级防止专制独裁,确保民主政治的顶梁支柱;近代中国的共和政体——中国近代的艰难转型,舶来仿制品的随即消失,注定了是那一代人的失败;苏俄领衔的大国新路——社会主义的起起落落,留给我们无尽反思和沉痛教训的同时,必定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光明;当今世界的多元并存——国际政治的分分合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发展的主流。综上所述,古今中外不同政治文明,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只有抓住规律性特征,才能把看似无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不管是一个单元还是一个模块,只要通过合理取舍内容,整合“课魂”,就能够把这些看起来比较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立体,更加鲜活起来,继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是在讲述过去,很多历史事件就好像遥远星空中散落的星星。我们只有仰望星空,抓住关键的“课魂”,才能使每一堂历史课都有价值;在把握“课魂”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脚踏实地,教会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学以致用。在“课魂”的引领下,让老师带领学生探寻历史的轨迹,体验历史的魅力吧!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金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