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暴力与温柔:《三块广告牌》中的黑色幽默解构

2019-09-04薛珊

艺术评鉴 2019年15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暴力

摘要:黑色幽默作为文学写作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的制作中。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绝望的幽默,能够充分表达个体对现实的嘲讽,深刻反思社会现状。电影《三块广告牌》以“广告牌”为主线,用暴力和温柔呈现特定历史环境下美国社会的发展,剖析当时社会背景下人际关系的疏离。从人物塑造、情感寄托和反常态结局三个方面分析电影《三块广告牌》中所蕴含的黑色幽默,旨在为电影的叙事与传播提供借鉴。

关键词:暴力   反常态   黑色幽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5-0152-02

《三块广告牌》作为英国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代表作,延续了其琐碎、暴力与黑色幽默的制作风格。电影获得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和第7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电影奖,主要讲叙了一位母亲质问警察局局长以寻求杀害女儿凶手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与其他黑色幽默类的电影相比,电影借助人物塑造、情感象征和反常态结局还原了一个真实的人性社会,在黑色幽默的叙事中呈现人性的温柔与暴力。

一、人物性格的荒诞化塑造

弗莱德曼认为“黑色内涵”的核心内容是“存在于社会层面、政治层面或者个人层面的不平等”[1]。电影《三块广告牌》主要以个人层面的不平等映射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的不平等。电影将历史背景设定为1987年美国密苏里州的小镇。当时美国发生股灾,美国经济下滑,社会动荡,人心不稳,处在这种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因此具有多变性。电影《三块广告牌》对人物性格进行荒诞化塑造,使角色同时呈现讽刺与同情两种情感。在电影《三块广告牌》中,主要通过母亲米尔德丽德、警察局长威洛比和警员迪克森三个人物正反两面性格塑造来丰富影片的黑色幽默元素,呈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一)暴力与自我救赎

黑色幽默作品往往会表现出人物“丑角化”的特征。[2]电影《三块广告牌》对人物形象进行风格化的塑造,将被表面掩盖下的真实呈现出来。“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死亡只是人的另一种生存状”[3]诗意的母爱掩盖下的是暴力与自我救赎。电影将母亲米尔德丽德形象放大,以一种超出常规的温柔和坚强形象出現在电影中,暴力与自我救赎成为母亲在电影中的主要行为。米尔德丽德用语言暴力将女儿赶出家门,对此她对女儿的死亡负有责任。但是在电影中,她将所有过错归结到警察的不作为,将自己包装成受害者的角色。为了寻求自我救赎,她不顾警察局长的身体情况,树立令人难堪的广告牌,并且做出的火烧警察局的夸张行为,这一切都使这个母亲的形象变得扭曲。

(二)温柔与自我解脱

当矛盾发展到极点时,那么事物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表现主义电影在情节的构建上大量通过幻觉、梦境、时空交错以及多种多样的蒙太奇手法来表现生活。”[4]而这部电影通过人物表现生活,警察局长威洛比这个角色推动电影叙事的发展。威洛比作为深受小镇居民和警员的爱护警察,却在各种压力之下被迫自杀,这令人感到讽刺。威洛比作为警察的代表,他以可怜的形象出现在米尔德丽德面前,并因无法破案而用疾病来祈求母亲的谅解。但最终,在癌症和米尔德丽德的双重压力下,威洛比以自杀的形式获得了自我解脱。在写给米尔德丽德的信中写道:“这只是对你的一个玩笑,我希望他们不会杀了你”。这种兼具温柔与自我解脱双重性的人物性格体现黑色幽默的精髓。

(三)威胁与正义回归

黑色幽默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感是犯罪影片必不可少的。电影《三块广告牌》中警察迪克森的设定突破传统警察刻板的形象,他以暴力行为贯穿整部影片。迪克森作为局长威洛比的忠实拥护者,也是三块广告牌的第一个发现者,他以暴力威胁来抵制米尔德丽德的广告牌,甚至把广告公司的负责人从楼上扔下去。但是也因此失去工作,并被米尔德丽德烧伤。作为被烧伤的普通人他却具备了正义感,他假借暴力来获得犯罪嫌疑人的血液样本,并在得知此人不是杀害米尔德丽德女儿凶手时仍想要借助自己的力量来处置坏人。这种黑色幽默式的角色倒转讽刺了当时社会下警察的不作为和平民的无奈。

二、人物情感的象征性寄托

冲突都是人性的,人性从古至今都有太多的地方息息相通。[5]这部电影把温柔和暴力的冲突以象征性表现手法呈现,使得整部被暴力充斥的电影增添了浪漫的元素。黑色幽默借助矛盾和冲突在展现人性,但象征性的隐喻借助情感表达精神的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象征性情感寄托与暴力形成鲜明的对比。“古往今来, 审美对象可以是自然的山川河流、花鸟鱼虫等, 也可以是文学艺术作品。”[6]电影把美化的象征性的元素转换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情感,通过麋鹿、拖鞋和虫子的出现来展示人物内心态度和情感的变化,象征性的情感寄托成为电影叙事和剧情发展的推动力。

(一)社会生活的孤独与渴望

在神话传说中,鹿被认为是神圣的代名词,他们代表了人性的善良与和平,在黑色幽默电影中出现神话传说看似荒谬却能够映射人物的情感。在电影中,母亲坐在广告牌下怀念死去的女儿,没有人能够理解她渴望破案的心情。这时一只麋鹿出现在米尔德丽德的面前。母亲与麋鹿开始对话,变成了一种对温暖和美好的回答。母亲对麋鹿的对话只能是一种自问自答的理想化回答,“嘿,亲爱的”“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上帝,空无一人”“人很漂亮,但你不是她,她被杀害了。”这几句简短的对话与广告牌形成鲜明性的对比,突出人物的内心孤独的情感。

(二)内心情感的愤怒与解脱

两只拖鞋之间的对话暗含了米尔德丽德两个自我之间的交流。广告牌被烧毁,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愤怒,两只相同的拖鞋正如米尔德丽德两个不同的人格:温柔与暴力。面对广告牌被毁,温柔的人格被暴力侵蚀,大火烧毁了米尔德丽德精心准备的广告牌,也烧毁了米尔德丽德心中的绝对善良。借助两只拖鞋的对话展示米尔德丽德内心的想法,当忍耐到了一定程度,那么瞬间的爆发则是不难想象的,这也为后面火烧警察局做了铺垫。

(三)社会地位的弱小与无奈

米尔德丽德代表了当时美国社会最普通的一群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正如弱小的甲虫在世界中那样微小。米尔德丽德在广告公司发现这只背部朝下的虫子,她帮助这只弱小的生命回归正确的位置。但在电影中,这只虫子暗示了米尔德丽德无处寻找杀害女儿的凶手,满心的忧愁的不到解脱的命运。米尔德丽德帮虫子翻了身,可是谁又能帮助她摆脱这种无奈的状态。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的所有人都反对她张贴广告牌,这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使得米尔德丽德将要面临崩溃。

三、反常态的开放式结局

电影《三块广告牌》摒弃了常规的大欢乐结局方式,以一种反常态的开放式情节完成整部影片的设计。电影中,被警察局解雇的迪克森在酒吧喝酒时听到两个男人之间的犯罪对话,按照常规电影剧情设计,这个男人多为杀害女儿的凶手。但情节剧转,男人被证明不是杀害女儿的凶手,这时故事的情节开始转向另一个维度。寻找凶手的重要性消退,是否解决这个男人成为电影的结局。影片的最后,米尔德丽德和迪克森坐在开往男人所在城市的车上,“不确定”成为两人对彼行動的回答。这种结局成为电影最后的升华,两个主要人物以荒诞不可思议和无厘头的行为方式,给受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四、结语

暴力与温柔同样是黑色幽默类电影的重要叙事元素,电影《三块广告牌》将人性的暴力和温柔通过叙事和人物性格塑造表现出来。反常态的开放式结局升华了电影的思想,使其从个人问题升华到整个社会,电影中“不确定”的回答也正如对当时股灾之后美国社会发展的回答。黑色幽默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多是通过这种手法呈现出来的问题能够使我们感受到什么。电影《三块广告牌》借助黑色幽默的叙事结构,向我们呈现一个具有双重属性的人物性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唐文.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美学探究[J].文艺争鸣,2014,(03):196-200.

[2]景虹梅.黑色幽默的喜剧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99-106.

[3]吴思思.诗意的死亡——解读意识流电影《鬼魅浮生》中的风格化特征[J].大众文艺,2018,(13):164-165.

[4]赵家宝.电影创作中表现主义手法运用探析——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例[J].大众文艺,2018,(13):157-158.

[5]韩传喜.幽微情感领地的象征性契入——乔叶女性题材小说论[J].文艺争鸣,2016,(05):122-126.

[6]薛珊.颠覆与重构——《绿皮书》中的黑白反转艺术[J].大众文艺,2019,(09):166-167.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暴力
反性别暴力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黑色幽默电影的美学意蕴与价值
别以为这些就不是校园暴力!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电影让人变得粗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