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思?行

2019-09-04邱爱娟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式陶行知教育者

邱爱娟

题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由BBC拍摄的一部关于中英教育对比的纪录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拍摄方邀请了5名中国中学老师到英国汉普郡一所顶级中学进行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刚开始,中国老师明显“水土不服”,因为英国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差强人意”,中国老师采取了各种做法,最后使“中国式教学”能够有序推进,实验进行了一个月,中国老师教学的班级在中文、数学、科学三项成绩中“完胜”英国老师教学的班级。这部纪录片再次将“中国式教育”推向了风口浪尖,也引发了许多教育者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杨老师在他的文集《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一书中,也对“中国式教育”进行了思考与论述,笔者在读完该书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想。

一、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杨老师在辑一《爱是一所学校》中提到了自己的教育,从记录《难忘的一节课》到《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爱与自由催生教育奇迹》,可以窥视杨老师的教学风格与育人心得。

在难忘的那节作文辅导课上,杨老师并不拘泥于教案,而是能从学生突然提出的话题中开展与学生热烈的讨论并适时给予自己精彩的点评,讨论异常热烈,快下课了,许多学生还意犹未尽,下课之后,学生们对这一节课报以热烈的掌声。杨老师自己评价说“因为及时捕捉教育机会,寻求教育价值,发展思维能力,这一节辅导课竟成了我开学后难忘的一课。”试想一下,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从容应对并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当然是学识渊博,能够旁征博引,并且引发学生共鸣促动学生思考的教师,因为学识渊博,才会不拘泥于教案,才能在出现良好的教育机会时及时抓住并从容应对。所以,教师只有不断的学,向书本学、向其他老师学、向学生学,学而不厌,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从容淡定,信手拈来,赢得学生的热爱。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爱与自由催生教育奇迹》等文记录了杨老师育人的案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有着向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角色,还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当学生在遇到生活或学习上的困惑时,杨老师总能以他的爱心、耐心与细心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一文中,杨老师写到“救一个算一个,虽然远远赶不上当下的教育制造问题孩子的速度,但作为一个教育者,内心的道德律促使我除了选择个体独立自觉的行动,还能如何选择呢?”这些话是如此的朴实与震撼,每个学生个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而每个教师个体,虽然可以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是付出爱和教育可以是无限的,尽力做好自己,尽量努力去引导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使自己问心无愧。

二、思——独立思考,人格养成

杨老师在辑二《思想的声音》中主要提到了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辑三《教育的尊严》中谈到了自己对于当前“中国式教育”的思考。

杨老师在《我们为何怀念民国教育?》一文中,将民国教育大师辈出,归根于大环境自由宽松。他认为“生命是有自由意志的”,因为大环境自由宽松,所以大师有了“个性化人格”,才有可能有“创造”。杨老师在题记中写到“任何对往昔的怀念都隐含着对现实的失望和含蓄的批判”,我认为杨老师对当前的“中国式教育”是持悲观的态度的,但是我却不认同他的观点,正如他希望当今社会,每个人特别是教育者能够独立思考那样。“民国教育”大师辈出,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时代引起的,“乱世出英雄”,古今中外,在乱世中,才有挣扎的人们对未来历史走向的不断争论,才有“诸子百家”的“百家爭鸣”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然而,历史是不断往前发展的,今天的“中国式教育”有它的诟病,却也有它的进步。当今社会,许多有识之士,在不断的推动着教育不断改善进步,许多学校,在践行着应试教育的同时在不断的推广素质教育,意图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促使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

当然,杨老师强调独立人格的养成,这件事情本身对教师而言,是必需的,教师作为教育的推动者,只有推动自己的发展,才能够推动教育的发展。

三、行——知行合一,问心无愧

学与思的最终归宿是行。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陶行知先生无疑是“知行合一”的倡导者,他践行着平民教育运动,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教育理论。杨老师在辑四《救赎与突围》中,无疑受到陶行知先生的影响,所以他提出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在重重的矛盾包围中,教师应该如何适应以及如何真正的成长。

在《与陶行知先生的精神对话》一文中,杨老师写到“教育者要有理想主义的情怀,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必须具备现实主义的眼光和行动。”其实,教师不仅仅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将“理想主义的情怀”落到实处,对学生充满爱和尊重,在一个个培训中,应将学到的,思考着的可行的内容,也落到实处。许多老师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听到的培训,不外乎就是教人以不断学习,且能进行不断反思与提高,然而在现实中又常常将这些抛到九霄云外,学习照样荒废,反思照样不进行,这样的“学”和“思”也就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

杨老师无疑是一个自愿自觉的改革者,在钱理群先生为其写的序中,他引用了杨老师的一句话:“教书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本,我别无选择,只希望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一下我的生命。”真正的教育者,应该有北宋教育家张载的“以天下为己任、忧患民命民生”的奉献意识,在进入这一行之后,便将“名”与“誉”舍弃,在与学生的互相学习之中,延续自己的精神生命,做到“自己满意”,问心无愧。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中国式陶行知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中国式失败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