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9-09-04晶,李

甘蔗糖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标值蔗糖甘蔗

王 晶,李 宏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0 引言

食糖已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食品工业及下游产业的重要基础原料。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糖业是全国糖业的支柱[2]。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蔗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从1949~2018年,云南甘蔗种植面积从7333 hm2增加到288893 hm2,产量从25.4万t增加到1516.1万t,单产从34.65 t/hm2增加到64.35 t/hm2。近年来,蔗糖产业在国家和省政府的重视下发展迅速,云南省甘蔗种植面积、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在国内仅次于广西排名第 2,食糖产量占全国的 23%,甘蔗产业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蔗糖产业的竞争不断升级,使其在云南的发展遇到诸多问题。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提升云南蔗糖产业的竞争力,以巩固其优势地位,对云南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指标选择的思路

对某区域的某个产业进行竞争力的分析本就含有比较的意思,需要对影响这个产业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对这个产业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变化进行纵向的比较,更重要的是从横向上对这个地区与其他主要地区的比较[1]。本文主要分析云南省蔗糖产业在 2011和 2017年竞争力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全国的平均水平中所处地位,同时与我国蔗糖最大的主产区广西进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以便能通过各个量化的指标分析出云南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科学地得出制约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将直接关系着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提升速度,也能明确云南省蔗糖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套加快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2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分类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是多种指标共同组成的,单一的评价指标是无法对其进行分析的,因此,对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就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尽可能减少指标的数量,使评价的方法简单实用。根据蔗糖产业本身的发展特征,从影响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出发,将从3个方面设置指标体系来分析蔗糖产业竞争力,该指标体系细分到3级指标,在总指标下面设置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指标的设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从表1中可以看出,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及庞大的系统。在这个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单位和数量都不一样,因此,要对指标进行对比,就必须先将各个评价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指标值。研究中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转化,使各指标之间能进行比较:

子指标层各指标值=地区内该指标的实际值/全国该指标平均水平的实际值×100%

式中,实际值是各指标的原始值,指标值是通过标准化后的值,各指标竞争力指数是指标值与权重的乘积。其中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指数(D27)、政府科技支出指数(D28)、政府教育支出指数(D29)=近3年的地区内该指标平均水平/近3年的全国该指标平均水平×100%。

1.3 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云南省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以及相关糖业协会等网上资料。

1.4 权重的确定

指标在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程度通过指标权重反映,所以权重的赋值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本研究选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咨询云南省现代农业体系甘蔗产业研究方面的5位有关专家,并设计发放指标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问卷,通过运用软件yaahp 0.5.3确定权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3]。依据1~9位标度法(见表2),分别构建A-B、B-C、C-D 3级判断矩阵,通过对5位专家的判断矩阵得出的综合权重进行汇总取平均值,得到子指标层 D的最终权重,通过逐级累加得出指标层C及准则层B的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各层次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 CR均小于 0.10,达到满意的一致性。计算后最终得出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见表3。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定义

表3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子指标权重

根据表4可知,在影响蔗糖产业竞争力的3个准则层因素中,蔗糖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占比重最大,为0.6177,明显高于其他2个方面,说明蔗糖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为核心竞争力。第二是蔗糖产业基础竞争力,为 0.2679,最后是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占比为0.1145。在9个指标层中,占比在前3位的分别是甘蔗加工龙头企业竞争力这一因素,比重为 0.3096,其次是甘蔗生产效率,比重为0.254,第 3是蔗糖产业基础设施评价,比重为0.1412。

由表 3可知,29个指标中,成本利润率 D21的权重所占比重最大,为 0.1722,超出平均水平13.77个百分点。蔗糖产业竞争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的转换,重点培育龙头企业等最终降低云南蔗糖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成本利润率,有效提升云南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表4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权重

2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及分析

为了研究云南省蔗糖产业在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变化,本文选取2011年和2017年的数据评估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根据对原始数据的整理计算,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如下。

2.1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2.2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表 5、表 6的测算结果可知,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数从2011年的91.4427变为2017年的99.6657。云南省的蔗糖产业竞争力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低于国家整体平均水平,但总体上看,整个产业在不断发展,近年来蔗糖产业整体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从一级指标来看,蔗糖产业基础竞争力和蔗糖产业核心竞争力经过不断的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蔗糖产业核心竞争力指数提升了20.14%,蔗糖产业基础竞争力指数增幅为 5.73%,虽然增幅相对较小,但是也是在不断地改善。唯一出现递减的是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指数,减幅达到了16.58%,说明近些年云南省蔗糖产业外部环境处于低迷的状态。

从二级指标来看,对比2011年和2017年的指标指数,蔗糖产业基础设施指数、蔗糖产业文化发展指数、甘蔗生产效率指数、蔗糖产业发展经济与市场指数、蔗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指数这5个指标指数是递减的,递减值分别为 0.2938、0.3216、5.1108、3.9314、0.0102,幅度分别为 3.70%、20.34%、14.88%、66.37%、9.12%,其中递减幅度最大的是甘蔗生产效率指数,下降14.88%,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近些年来甘蔗生产成本快速递增,导致成本利润率大幅度递减,以及产值产出水平也在降低。其次是蔗糖产业发展经济与市场指数,指标递减值为3.9314,但递减幅度却是最大的,达到了66.37%,主要是因为产业大环境本身就处于递减的状态,近年来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一直处于递减的形势,从而导致全国的蔗糖产量也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他3项指标虽然递减幅度相对较弱,但也是影响近几年来云南省竞争力下降的因素,因此也应该受到重视。

对比 2011年的指标指数,2017年指标指数呈现递增的指标分别是蔗糖产业自然与生态条件指数、蔗糖产业经济状况指数、甘蔗生产投入与装备能力指数、甘蔗加工龙头企业竞争力指数,增加值分别为1.7321、0.5755、0.147、15.4311,指标指数增加幅度分别为9.8%、24.86%、4.11%、109.87%。其中增长值和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甘蔗加工龙头企业竞争力指数,增幅达到 109.87%,已经翻了 1番还多,说明近几年云南省的蔗糖企业的规模经济、盈利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自然与生态条件指数增长幅度为9.8%,主要表现在降雨量的增多以及森林覆盖率的提高,热区资源利用率基本没有变化。蔗糖产业经济状况指数的增幅排在第2位,主要体现在云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云南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占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水平以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占全国村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在提高。甘蔗生产投入与装备能力是在逐步增强的,指标指数从2011年的3.5731增长到2017 年的3.7201。

表5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三级指标评价结果

表6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结果

3 云南省与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3.1 选择这两省区进行比较的依据

云南和广西都是我国产甘蔗糖的大省,广西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都位居全国第 1,在甘蔗种植、加工、经营等方面都代表着全国蔗糖产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与广西蔗糖产业发展作比较,能清晰地看到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2 两省区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

采用 2017年的数据对云南省和广西省的蔗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测算的方法、权重的确定与上一节保持一致,确保蔗糖产业竞争力在横向上具有可比性,其结果见表7、表8。

表7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三级指标评价结果

3.3 两省区蔗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表7、表8测算结果,2017年云南省与广西省的竞争力比较中,可以看出,云南与广西的蔗糖产业竞争力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数为99.6657,广西的为132.7315。

其中,云南省蔗糖竞争力的不足体现在多个方面,云南和广西蔗糖产业基础竞争力指标值分别是31.2116、55.8128。基础设施方面,云南省只有公路运输能力比广西稍好一些,其他的都不如广西,特别是水运能力相差最大,云南水运能力指数指标值为3.74,竞争力指数为0.1204,而广西则为116.98,竞争力指数为 3.7668,云南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蔗糖的成本远远高于铁路和水路运输的成本;蔗糖产业自然与生态条件中,特别是热区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指数与广西相差较大,广西的指标值是云南的2倍多,云南的指标值仅为411.68,广西指标值则为 963.24;云南省蔗糖产业经济发展状 况和文化发展与广西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表8 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指标评价结果

云南和广西蔗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指数分别为62.4243、71.6892,存在的差距很明显,云南甘蔗生产投入及机械化程度都比广西差,云南与广西甘蔗生产投入与装备能力指数分别是 3.7201、5.8730;2017年,云南省的甘蔗生产效率水平略高于广西,云南和广西的甘蔗生产效率竞争力指数分别为29.2276,26.1859,其中产量产出水平竞争力指数云南略高出广西3.0417,但产值却达不到广西的水平,产值产出指数指标值分别是 88.43、106.3,竞争力指数为 4.8017、5.7721;成本利润率指数高于广西的水平,云南和广西的成本利润率指标值分别是125.59、103.24,竞争力指数为21.6266、17.7779;云南甘蔗加工龙头企业竞争力低于广西,竞争力指数分别为云南29.4766,广西39.6303。其中甘蔗加工龙头企业的加工能力以及蔗糖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远不如广西,但 2017年云南的盈利能力高于广西,盈利能力指标值分别为 125.77、103.06,竞争力指数分别为云南 18.1109,广西 14.8406,说明云南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略优于广西。

云南和广西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中,云南和广西的指标值分别是 6.0298、5.2296,可以看到两地区的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都相对较弱。虽然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与广西有差距,但云南蔗糖在整个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提高的幅度超过广西,云南与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经济与市场竞争力指数分别是 5.9231、5.1339,云南和广西市场占有率变化竞争力指数分别是 4.5206、3.7203;云南和广西蔗糖产业政策支撑指数分别为 0.1067、0.0957,两地的竞争力差别不是很大,近年来,国家及云南省政府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脱贫攻坚战略中,虽然云南省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稍高于广西,但是,2017年云南和广西的蔗糖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都相对较弱。

4 提升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对云南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以及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对云南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可以看到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提升缓慢,与广西相比差距明显。为提高云南省蔗糖产业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基础竞争力

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蔗区道路和蔗区水利化程度,争取国家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在政府增加投入的同时,也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使蔗区制糖企业和农民自觉对水利设施投入建设。加快推进中低产蔗园改造、旱地坡改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断地提高供水能力,加大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地改善甘蔗生产条件,提高蔗糖产业抗旱减灾能力[4]。

根据上文分析,云南省的公路运输还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云南省的公路特别是蔗区道路等级较低,因此,云南省要抓住国家糖料基地县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对蔗区的道路进行改扩建,提高公路的质量。同时,可完善对铁路的投入建设,增加云南省蔗糖铁路运输比例,降低蔗糖运输成本。

4.2 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蔗糖企业再整合,发展规模经济。蔗糖产业的竞争,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行业的竞争,因此,培育壮大云南省的蔗糖龙头企业,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引进实力强的企业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优势,采取重组、并购等方式,推进企业整合,把制糖企业单品做精、主业做强,带动甘蔗产业发展,解决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产业链条短,融资难的问题[5]。根据云南各个地区甘蔗种植的实际情况和产量来不断改善生产规模,要根据甘蔗基地的布局、蔗糖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水平,合理的设置制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使设备利用率达到最高水平,不断地挖掘出设备利用潜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蔗糖企业的加工能力、盈利能力的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学、研的联合。充分整合好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的力量,围绕蔗糖产业发展的需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难题,研究开发适合云南省蔗糖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农药、新化肥等[6]。通过资源共享,把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充分利用、整合,不断地加强甘蔗的科研、技术推广、蔗糖企业以及相关组织的共同合作,解决好蔗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加强对蔗糖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支持,加快蔗糖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对科技成果进行示范,提高普及率。

4.3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提升产业外部环境竞争力

建设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甘蔗产业体系作用。采取培养、引进、合作方式,加强蔗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与高校、院所、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加快培养蔗糖产业提质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蔗糖产业体系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甘蔗产业体系各方面专家人才,合理规划云南蔗糖产业发展方向及发展规划。

制定相关措施,促进蔗糖产业化发展。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其引导作用,促进蔗糖产业化发展,就要从财政投入、金融信贷、土地政策等方面着手,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在财政上,对蔗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科技的创新、龙头企业的培育等方面加大蔗糖产业化扶持力度。在信贷方面,要放宽对蔗糖产业发展有利的贷款政策,加大信贷资金在蔗糖产业上的倾斜,使蔗糖产业内部结构得以优化。在土地政策上,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促进土地规范流转,加强土地集中管理,扩大土地的规模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甘蔗保险,降低蔗农灾后损失。

猜你喜欢

指标值蔗糖甘蔗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浅谈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值的对应关系
维修性定性要求评价指标融合模型研究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