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

2019-09-04冯文涛陈改娟侯晓辉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尿量膀胱针灸

冯文涛,陈改娟,侯晓辉

(焦作市中医院内七科,河南焦作 454000;2.漯河市中医院针灸科,河南漯河 462000)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或病程较长时可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炎,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的发病率高达45%~85%[1]。DNB早期并无明显症状,易被忽略,而当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失禁、排尿不尽时,多伴随发生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严重损害肾功能[2]。DNB西医治疗的重点为控制血糖与减少神经源性损伤,但疗效欠佳,存在较多副反应,而温针灸作为中医治疗DNB的手段之一,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2例DNB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3]、《神经源性膀胱》[4]中DNB的相关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诊断标准,表现为小便不利或失禁、尿潴留,夜尿频多、神疲倦怠、口干多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弱;③残余膀胱尿量≥100 mL;④年龄≤80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因所致尿潴留者;②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③过敏体质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性别(男/女)构成分别为(34/27)和(32/29),χ2=0.13,P>0.05;年龄分布分别为41~80(50.28±9.23)岁和40~78(50.46±9.79)岁,t=0.10,P>0.05;糖尿病病程分别为2~14(9.12±3.68)年和1~16(9.37±3.82)年,t=0.06,P>0.05。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0.5 mg/片],1片/次,3次/d,餐后0.5 h口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增加温针灸治疗:主穴取气海、关元、中级,配穴取双侧秩边、脾俞、肾俞、阴陵泉、三焦俞、三阴交、太溪;患者针刺前排尿,根据其体型与施穴选用不同尺寸华佗针直刺1.0~3.0 cm,中级穴直刺0.5~1.0 cm,进针后患者局部出现酸麻、重、胀感即得气留针,以约1.0 cm艾条段插于针柄后点燃,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再行针、拔针,1次/d,主穴必选,配穴每次4~6穴,交替选取。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中医证候积分标准:选择口干多饮、疲倦乏力、腰膝酸软、排尿次数增加、排尿时间延长为观察指标,症状有无及严重程度对应0~6分;(2)排尿情况: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及B超膀胱残余尿量;(3)血糖水平: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后,两组口干多饮、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延长的指标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排尿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研究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

组别n日排尿次数/次治疗前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mL治疗前治疗后日单次最大排尿量/mL治疗前治疗后B超膀胱残余尿量/m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19.38±0.427.82±0.36*189.17±35.54268.53±33.78*235.32±21.91303.62±43.22*122.49±22.2672.52±15.05*研究组619.26±0.386.74±0.52*192.84±36.69384.26±42.48*232.24±19.87462.47±46.71*119.68±20.3839.68±12.27*t1.6513.340.5616.650.8119.500.7313.21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

组别n空腹血糖治疗前治疗后餐后2h血糖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18.28±1.496.92±1.36*13.32±2.489.47±2.24*研究组618.17±1.466.27±1.18*12.97±2.368.53±2.09*t0.422.820.802.40P>0.05<0.05>0.05<0.05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微血管病变,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液循环减慢,神经营养血管通透性改变,造成阶段性脱髓鞘改变与轴突变性,引起神经传导障碍,当神经传导障碍累及支配膀胱的交感、副交感神经时即形成DNB[6]。西医并无DNB特效疗法,以控制血糖、改善代谢、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来改善膀胱功能。甲钴胺片是西医治疗DNB的常用药,通过参与甲基转换与核酸、蛋白质及脂类的代谢,可刺激轴突再生,具有修复神经损伤、改善DNB症状的作用[7]。

DNB属于中医“癃闭”范畴,中医认为,消渴证患者阴虚耗气,日久则气阴两虚,脾之升清降浊、水液输布失司,肾阳虚衰,化气行水受限,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出,发为癃闭,以补肾健脾、行气利水为治[8]。本研究以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结果显示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控制血糖。温针灸即以针刺配合温灸,针刺留针时,将艾条切段插于针柄后点燃,通过针将艾条燃烧的热力传入穴位,实现温经通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本研究根据DNB中医施治原则,选取气海、关元、中级为主穴,气海穴理下焦,补元气,可生发阳气;关元穴温补下元,鼓舞膀胱气化;中级穴理下焦,清热利湿,配以膀胱经被腧穴,促进膀胱气化,可达补肾益气、调理三焦、行气利水、通尿闭之效。配穴中,取秩边疏导膀胱;取脾俞与肾俞补肾益脾,提振脾、肾经之经气;取阴陵泉健脾利水、通利三焦;取三焦俞调三焦气机以促膀胱气化;取三阴交调膀胱经气,健脾化浊、养血柔肝、滋阴益肾;取太溪滋阴补肾、通淋利尿。取上述配穴温针灸,可增强益气健脾、温阳补肾、行气利水之功效。现代研究显示,通过刺激上述穴位可促进逼尿肌收缩,增强膀胱肌收缩能力,改善括约肌协调功能,进而减少患者残余尿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9]。故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排尿情况改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控制血糖,与秦文等[10]研究发现针灸配合温灸与西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通过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控制血糖水平。

猜你喜欢

尿量膀胱针灸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膀胱镜的功与过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