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古驿道活化利用
——以大丰村为例

2019-09-04朱赛雪

现代园艺 2019年16期
关键词:驿道大丰商铺

朱赛雪 陈 琳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自古以来,古驿道遗存位置多是交通要塞、经济繁荣之地,而沿线村落大多随古驿道的形成和发展,兴旺繁盛,其乡村人文景观在古驿道文化的影响下,也愈加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村落。但近代以来由于交通需要,公路不断被拓宽覆盖,导致大部分古驿道遗址已经消亡,但古驿道蕴含的历史、人文、经济价值等都将是促进周边村落经济发展,展现古驿道文化最好的方式。大丰村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大丰镇,古代隶属澄迈县封平都多峰铺,村落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存有石板古驿道及古建筑。但随着城市发展迅速加快,古驿道受到现代建筑及道路的侵蚀,使大丰村古驿道的延续与发展同时面临巨大挑战。

图1 大丰村驿道现状

2 大丰村古驿道现状

2.1 概况

大丰村古代隶属琼州澄迈县恭贵乡下封平都,元明时期由于驿道急递铺兴起,距县西15km 的多峰铺,即大丰村,成为连接临高、儋州陆路重要的一站(图1)。随着驿道的兴盛,商贾行人的往来,这里逐渐繁荣成为“多峰市”。但中日战争时期,战乱致使大量原住居民停商奔走,大量的商铺被荒废,这里也就不复昔日的繁华。大丰村石板驿道位于大丰村西北隅大丰老街内,2 条驿道自村中穿行而过,道路为西北向东南走向,路幅宽为3~6m,街道长80m,石板道较为平整,边缘不成矩形,满地混铺。由于地属熔岩台地,火山岩丰富,保护区内建筑道路皆为火山岩修建,不规则中尽显古朴,火山岩砌成的石屋沿石路左右分布,走道交横错综,独自成院,部分道路两边还留有雨天排水的沟渠。

2.2 周边物质文化遗产

大丰村临近老城镇开发区,与215 国道、金马大道和海南环岛高速公路相接,交通便利,村内主道路为西北东南、西南东北2 条交叉形道路构成,并贯穿全村。村子北部道路为西北向东南走向,临近古遗址保护区,保护区内存有省级保护单位大丰老街、封平约亭以及古井古树等遗存,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2.2.1 大丰村老街。古商铺房屋坐向以东南和西南为主,多为木石结构、硬山顶、穿斗式架梁的传统民居,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是遗址保护区内大丰老街的23 间老商铺。村子地属熔岩台地,基性玄武岩,大量留有火山岩浆所形成的火山岩。受地理环境影响,大丰村内随处可以看到火山石结构的老房屋。但因为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大多数房屋出现柱子被腐蚀而坍塌的情况,只有少量房屋的保存相对完好,并在2015 年大丰老街被列为海南省保护单位。

图2 封平约亭门楼

图3 规划道路

2.2.2 封平约亭(图2)。自古以来因地理位置优越,市集繁华,如今封平约亭就是当时宣讲圣谕的地方,约亭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经同治二年(公元1863 年)重修,2006 年10 月2014 年封平约亭正堂坍塌,次年重新修缮。平面形制受到琼北民居的影响属于一明、两暗、三开间的布局。硬山式屋顶与火山石相结合,体现了科学的建构技术与独居匠心的地方特色。约亭院内存书亭1 座,六角形、外形呈塔状,为火山石结构,高约1.6m。,清代至民国的石碑八通,记录当时税收捐资的一些资料,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海南约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3 大丰村古驿道现状问题

2.3.1 自然环境的破坏。大丰村位于老城镇,依托优越的地理区位,以马村港为依托,老城镇已经成为海南最大、开发最早的开发区,重点发展能源运输、电工、石油化工、钢铁、建材、轻纺等新型工业项目,工厂企业密布。由于众多工厂企业都临近村落周边,产生的废气、垃圾使水体、山体、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而古驿道所处的自然环境区和工业区也直接受到影响。大丰村虽然设立了垃圾处理中心,但现阶段还在建设。生活垃圾在街头、路边、田间随处堆放,各色塑料袋、包装纸、果皮杂物随处可见。因村内以农业为主,饲养了大量的鸡群,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古驿道环境都造成了污染,与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的古驿道形成了极大反差。

2.3.2 人工环境的破败。近年来,大丰村经济发展迅速,道路开拓建设、现代化建设等现代的生活方式,对古驿道保存造成了巨大冲击。新建的建筑物往往在建筑尺度、材料、工艺、色彩等方面与古驿道或历史建筑格格不入;许多穿村而过的青石铺砌的古驿道被水泥路面所覆盖。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正在一步步地蚕食着整条古驿道线路。

古驿道及周边古建筑虽被列为文化保护单位,但周边很多居民并不能意识到古驿道的历史文化价值。驿道周边原被居住使用的老房子,因外部破旧以及跟不上现代化设施,逐渐被荒废。而原住居民纷纷都迁入了现代化楼房之中,得不到保护的老房子在荒废中,被逐渐忘却,甚至已经坍塌,不复存在。

3 大丰村古驿道及周边建筑保护构思

海南省古驿道保护尚处于前期,对于整体的规划和保护并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保护和经济产业支持。而以“琼北古商镇”为主题,对区域内主要历史遗存和驿道遗址进行资源整合的构思,也因为后期缺乏资金不足、人流量不足等因素,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发掘和保护修复。

所以在保护构思的过程中,将以大丰村古驿道原身为基础,尽可能在还原留存的本来的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发掘古驿道的历史、人文、经济价值,修缮驿道本体,同时,规划可供游人及当地居民共享的驿站文化博物及特色商铺。驿站建设在完善驿道游赏功能的同时,为乡村提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成为村民自主就业、买卖经商的乡村空间载体。

3.1 再利用的琼北商铺

以驿道周边的大丰老街作为活化对象,在具体设计时根据当地房屋实际情况,分别制订方案。其中被定为省级文化单位的房屋受到政府保护,修缮保存较好,采用保留修缮的设计策略;而未受到保护的房屋则已大部分坍塌,故采用拆除后结合新旧物料重建的方式。根据商铺不同的平面形制来规划功能及方向,不仅可以使商铺再利用,也可以展示大丰村的特色工艺品、农副商品等。

3.2 文化博物馆

大丰村历史悠久,不仅存有古驿道遗址,还存有清代的集贸商铺、维护统治、教化人伦的封平约亭。通过博物馆,利用古民居的艺术特点,面向民众展示大丰村独有的驿道文化、经济文化和政治文化。文化博物馆的构思将以保留约亭内原本的平面布局,结合现代化媒体方式,通过视觉与听觉的交互,更加快捷的信息,这种文化的互动与展示对于大众都是了解和学习文化知识的良好平台,同时,对于大丰村的文化延续具有重要意义。

4 驿道周边古建筑再利用

4.1 驿道交通再规划

通往驿道,原为大丰村村口电商服务站旁的小巷中,但小巷道路较为崎岖,不利于多人通行。新规划道路以新修缮的牌坊为入口,临近村外新修马路,道路宽阔且便于汽车通行,由此可直接进入新修缮的琼北商铺(图3)。

4.2 房屋功能提升

改造以原有房屋的现存问题以及人对房屋功能使用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建筑主立面不破坏原有立面风貌和实际功能需要,通过现代技术增大采光通风面,改善原商铺普遍存在的昏暗潮湿的境况。乡村中大量连片的破败房屋,由于没有改造的可能性,植入全新功能作为特色商品展览、文化展览等空间。

4.3 传统美学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完善驿站当代使用功能的同时,需要保障房屋的安全使用,对于外墙整体性完好或只是轻微缺损的建筑,雇当地工匠对原墙体利用当地材料、当地技艺进行修复,新旧交接的痕迹保留下来,诚实地反应时代变迁的痕迹。利用传统美学引导村民保留古朴风格,现代的瓷片、贴砖会对传统建筑风貌有所破坏,改造中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工艺,既能体现当地的风貌特色,又能减少建设成本;既能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又能将外出打工的村民吸引回来就业。

5 结语

驿道被侵蚀和破坏是我国古驿道保护所面临的现状,而海南古驿道形势更为严峻,在以往的驿道保护中,很多只注重驿道本体,而忽视了驿道与周边村落建筑之间的联系。只有坚持“古为今用”,重新规划驿道功能,并结合周边村落的历史人文资源,才能使驿道重新焕发生机,这不仅对海南古驿道的发现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与“一带一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所提倡的观点相呼应,以驿道为保护主体,带动周边古村落联动发展。

猜你喜欢

驿道大丰商铺
大丰麦秆画
大丰瓷刻:镌瓷琢画显匠心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沉浸式剧院——Dear So Cute商铺与咖啡馆
美术家谷大丰眼中的锦屏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OUTPUT MAXIMIZATION CONTROL FOR VSCF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USING EXTREMUM CONTROL STRATEGY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