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讨论学术研究应避免泛娱乐化

2019-09-03杨三喜

科学导报 2019年35期
关键词:通俗学术研究任正非

杨三喜

日前,一篇题为《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在网上流传,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网友“讥讽”:寒窗苦读那么多年,还真是研究了个“屁”。也有网友读后评论称,看似无意义的被嗤之以鼻的事物,“深究起来,是严肃的事”。

其实,这篇硕士毕业论文早在2015年就曾引发过媒体关注,当时论文的指导老师也澄清过,虽然选题并不显得高大上,甚至有些无厘头,但的确是一篇颇为严肃的学术论文。论文在答辩时效果很好,还评为了优秀,在重复性研究泛滥的情况下,这个研究不失为一股清流。

据此,舆论发生了反转,从质疑研究了个“屁”,到认可一些小众的看似无厘头、光怪陆离的研究也有其学术意义。一些观点认为,只要态度端正,题目再“怪”也能成为经典,比如《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似乎都得到了正名。

上述論文能得到认同,在于论文本身的严谨研究和公众的理性看待。但在肯定一些通俗易懂的研究主题的同时,要避免泛娱乐化地讨论学术问题。因为虽然一些小众的研究方向、通俗易懂的研究主题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并不意味着要主张学术研究盲目追求通俗和光怪陆离。学术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评价一项研究是否有意义,并不是看它的题目是否通俗易懂,内容是否接地气,而在于研究本身对社会的意义。

评价学术研究的价值,是有门槛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外行,但即便不懂学术研究,在关注、讨论、评价学术研究的价值时,也要避免泛娱乐化的视角,尤其是公共媒体在这方面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很多对新技术、新发明、新应用具有奠基作用的基础研究,往往不是通俗的,而是晦涩难懂、远离公众的。据任正非介绍,华为5G标准其实源于十多年前土耳其学者埃尔达尔·阿里坎的一篇数学论文。这篇论文发表两个多月后被华为发现,华为以这个论文为中心开始研究各种专利,把这篇数学论文变成了一项项技术和标准,一举奠定了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地位。“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但是我们有几个人在认真读书?博士论文真知灼见有多少呢?”任正非一直呼吁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因为这是重大创新创造的起点。

大多数时候,公众对高冷的基础研究缺乏讨论的兴趣,也常常缺乏讨论的能力,而《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这类论文则成为了讨论的焦点。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肯定通俗的论文的严肃意义时,也切莫走入了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别以题目的通俗作为研究价值的评判标准,从而忽视甚至否定高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别忘了给予那些坐冷板凳的研究者和高冷的研究多一些关注和肯定,从而营造一个重视和鼓励基础研究,尊重基础研究者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通俗学术研究任正非
Sumo Wrestling
TAKE FIVE
站在矮处得人心
任正非:站在矮处得人心
焦点任正非
站在矮处得人心
小说的通俗
组工干部之歌(民族通俗版)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