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太极拳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9-09-03张望龙王柏利

武术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太极拳河南省文化

张望龙 王柏利

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太极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承担应有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太极拳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教育系统重视太极拳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设置仍存在不足;松散的民间太极拳组织缺乏统一管理,不利于太极拳的世界传播;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缺乏,产业发展仍然没有形成合力。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当下,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将进一步凸显,太极拳产业的升级将成为發展的重要方向,其文化价值的弘扬将是国际传播的重点。

关键词:太极拳现状发展趋势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太极拳,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又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彰显的价值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中国智慧,太极拳蕴含的健身理念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重要作用。因此,太极拳应该成为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河南焦作的太极拳,经过三百余年的发展.已经衍生出杨式、孙式、吴式以及等诸多太极拳流派,使太极拳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推广,进一步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力。河南省作为太极拳的故乡,一直把太极拳发展作为文化推广的重要内容。河南省太极拳文化发展的现状不仅代表着国内太极拳发展的水平,同时也引领着太极拳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太极拳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未来太极拳的发展趋势,对太极拳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

1 河南省教育系统的太极拳发展现状

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具有重要作用。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已成为河南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太极拳在学校教育的发展,就成为河南省政府、焦作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南省高院校依托太极拳发源地的地域优势,把太极拳作为特色课程,融进了大学体育教学中。如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成立太极拳学院,一直把太极拳传承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工作。并在全校全面普及陈式太极拳,每年将近2万人参与太极拳锻炼,形成了人人会打太极拳的良好氛围。焦作大学、焦作师专也全面推广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作为一门特色课程进行建设。河南工程学院则把和式太极拳作为一个特色拳种进行全面普及推广。据对河南省12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果显示,河南省内一本和二本院校太极拳普及率较高,[1]职业院校中只有部分普及了太极拳教学,一般在大一或大二开展,[2]河南省民办高校都将太极拳列为学生的必修课,推动了河南省民办高校太极拳的发展。[3]但河南省高校太极拳发展也有一些问题。如太极拳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不足、教材使用不统一且过于笼统简单以及学生缺乏兴趣等问题。[4]原龙虎在《河南省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一文中表示大部分教师轻视理论传授,学校有统一教学内容与安排,但在执行中有偏差;教师教授太极拳动作内容,同班学生差别不大,不同班差别较大,学生对太极拳的认知普遍不足。[5]另外,高校太极拳推广存在着学生展示、相互交流太极拳技能的机会少,校园太极文化氛围一般,不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6]同时高校太极拳文化教学存在急于求成的问题,西方的教育模式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之间存在不和谐,导致太极拳习练目标与课堂学习评价出现矛盾,太极拳的精神内核及哲学原理体现不足,80%的教师只会技术而没有相关理论。【7】因此,如何深化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使太极拳推广落到实处,则是高校太极拳传承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2 河南省民间的太极拳发展现状

河南是武术大省,自古以来民间习武风气浓厚。发源于河南焦作的太极拳一直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河南省民间太极拳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城市社区以及个别发展较好的地市。当前河南省城市地区太极拳活动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太极拳辅导站点、街道办事处或社区等地方。其组织形式以白发组织为主。武术协会组织虽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各协会成员数量及习练人数不一。【8】习练内容以则是太极拳、太极剑、木兰拳、木兰扇等。说明太极拳项目深受城市社区居民的喜爱,太极拳也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的首选健身运动项目。【9】焦作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太极拳普及率比较高。近年来,焦作市政府提出了“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太极拳发展理念,推动了太极拳的快速发展。受焦作太极拳文化氛围的影响,大多数习练者对陈式太极拳的认同度较高。【l0】而作为太极拳故乡的陈家沟,习练太极拳风气相当浓厚。温县政府则把陈家沟太极拳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温县政府的推动下,陈家沟旅游景区的改造已经全面展开,基本完成了从一个原始村落到文化旅游村落的转变。而其它地区的民间太极拳开展相对较弱。如洛阳市太极拳活动虽然开展很广泛,但群众的太极拳健身活动呈现出松散型、无组织的局面。【11】尹玲通过对周口市的调查得出周口市锻炼群体练习太极拳大都是白发组织的,锻炼地点选择范围比较广,整体水平不高,缺少正确的技术指导,且以中年人为主,年龄偏大。【12】衡素云在对开封市所做的调查中发现开封市群众有较强体育锻炼意识,人们学习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习拳人员中女性比男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习拳者习拳年限较长;传承传播方式保守,拜师现象还普遍存在。【13】这些成果表明,尽管民间太极拳推广得有了长足发展,但松散的民间太极拳组织缺乏统一管理,传播内容良莠不齐,不利于太极拳的世界传播。因此,民间太极拳的传播应该在政府指导下建立太极拳产业市场的准入机制,对民间太极拳组织进行资格审查,避免太极拳传播的误区。

3 河南省太极拳产业化的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是引领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项内容,其产业的发展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太极拳发源地的河南,其太极拳产业发展应该成为全国体育产业的典范。焦作市依托太极拳的地域资源,市政府也极为重视太极拳产业的发展,努力推动太极拳品牌的建立,在“一山一拳”理念提出后,又提出了“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拳城”的口号。努力把太极拳作为焦作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利用焦作太极拳的雄厚资源,由省、市政府牵头,每两年举办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此带动焦作市太极拳产业的发展。

然而,尽管焦作地区拥有雄厚的师资及太极拳专业人才,但太极拳产业发展仍然没有形成合力。张丙辰认为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比较缺乏,在太极拳认识方面存在错误观念,表现为存在将太极拳视为单纯的武术观念、狭隘的地域意识、不愿做强做大的小农心理、白囿于单一门派的排外思想等。【14】王惠霞也认为河南省太极拳产业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单兵作战多,缺乏整体规划品牌意识以及专业的商业世界体育文化运作。【15】同时,朱晓庆认为政府职能部门对太极拳的推广力度比较薄弱,没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在太極拳的宣传上,没有系统化、具体化的措施。【16】闫领先研究认为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河南太极文化却因业内骨干大量外流,宣传不到位、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各异、政府相关部门对太极文化的定位缺乏高度;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以及复合型管理人才的欠缺致使其开发落后。【17】这些问题对于打造太极拳品牌,弘扬太极拳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阻碍了太极拳产业化发展。

4 河南省太极拳发展的趋势分析

4.1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在健康中国、全面健身的国家战略指引下,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必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必将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因此,从传统社会中走来的太极拳,应该及时的进行创造性转化。把传统社会中太极拳的技击防身价值,向满足人们需要的健身、养生价值转化。深度挖掘太极拳蕴含的健康、养生理念,让太极拳成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4.2 太极拳产业升级将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当前太极拳产业市场主要以培训市场为主。伴随着太极拳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及受众人群的不断增多,其产业的升级将是保障太极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太极拳产业的发展而言,培训市场尽管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单一的太极拳培训市场很难产生强有力的竞争力,尤其在与跆拳道、瑜伽等域外项目的争夺中,仍然处于劣势。以个人崇拜为主要核心竞争力的太极拳培训市场,缺乏相应的市场管理,由此导致其培训内容良莠不齐,给太极拳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基于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规范太极拳产业市场,引导太极拳产业规范的发展,则是太极拳发的展重要保障。

4.3 太极拳文化价值的弘扬是国际传播的重点

在中国全面进入新时代的当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世界地位的日益提升,必然伴随着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太极拳作为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标识性符号,应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承担应有的文化使命和责任。因为,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是一个爱护和平的大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而中国大国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太极拳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其缓慢柔和的运动方式,内外兼修的运动理念,独特的健康价值,不仅满足世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中国文化的中国智慧。太极拳在为世界人们健康生活保驾护航的同时,其蕴含的文化理念,必将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是国与国之间关系相处的文化典范。

5 结语

发源于河南焦作的太极拳,已经成为河南省的一张文化名片。河南省在太极拳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太极拳推广也成为河南省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太极拳进校园、太极拳进社区、太极拳进乡镇已经初有成效。太极拳所承载的健康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也散发出一定的活力,太极拳产业也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国走进新时代的当下,作为中国文化重要载体的太极拳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服务于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彰显出自身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一立.河南省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

【2】周艳杰,燕秋.太极拳在职业院校开展状况及其效用研究【J】.河南农业,2016(3):5354.

【3】张磊.河南省民办高校太极拳开展的特征与问题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7):4849.

【4】张丽丽.河南省高校陈氏太极拳开展现状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 (10):58-59.

【5】原龙虎河南省高校太极拳课程标准化建设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7(3):5356.

【6】张磊.河南省民办高校太极拳开展的特征与问题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7):4849.

【7】胡建平,郭燕,冯永刚河南高校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70-74.

【8】冯文昌.河南省太极拳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86-188.

【9】姚伟华.河南省城市社区武术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6

【10】褚哲森.河南省焦作市社区体育现状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1】宋来炜,姚俊红.洛阳社区太极拳运动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85-187.

【12】尹玲周口市太极拳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分析Ⅱ]职业技术,2007(4):60

【13】衡素云.孙式太极拳在河南省开封市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5.

【14】张丙辰.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U】.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4-15.

【15】王惠霞河南省太极拳市场化的SWOT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12): 3536.

【16】朱晓庆.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对太极文化发展影响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17】闫领先.关于开发河南省太极拳文化产业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0):2425,32.

【18】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猜你喜欢

太极拳河南省文化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年味里的“虎文化”
42式太极拳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