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职微课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19-09-03张国鹏高春甫贺新升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中职学校微课

张国鹏?高春甫?贺新升

摘 要 微课的应用对中职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CiteSpace进行阶段性聚类与总体性时区可视化分析,将我国中职微课研究分为起步发展时期、加速发展时期和内涵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并发现中职微课研究存在着研究热度过早饱和、课程类微课研究单一、研究横向层次扩展性不足等问题。为促进中职微课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学者应加大对中职微课的关注度,摆脱课程类研究的局限性,扩大中职微课的研究层次。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微课;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4-0047-05

当今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于不同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2018年4月13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正式提出[1]更是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其中微课的应用无疑是教育信息化里的一支主力军。本文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年来中职微课类文献进行分析,能够得到可视化知识图谱与详细数据,从而直观展示出中等职业教育微课研究热点现状并探究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职微课的研究指明方向,提高微课在中等职业教育应用的有效性。

一、文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文献来自中国知网(CNKI)的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中搜索主题词或关键词含有“中职”和“微课”共得文献2388篇,通过手动剔除通知、领导讲话、重复及政策性等文献,共有2287篇有效样本。根据文献发表年份、数量和所查相关资料,可将中职微课研究分成2013-2014年的起步发展时期、2015-2016年的加速发展时期和2017-2018年的内涵发展时期三个阶段(其中2018年的文献统计截至11月份底),在知网上分别选定这三个阶段的有效文献导出为RefWorks格式,在CiteSpace软件中对此数据进行转换、分析,通过调整分割年限与关键词阈值,得出满足模块值(Q值)>0.3、平均轮廓值(S值)>0.5的合理可视化图谱[2]。

二、整體文献数量变化分析

微课概念在国内提出并开始在教育界发展的时期大致处于2011-2014年这个时间段,而中等职业教育在此期间正处于低谷期,在校生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3],而中职的微课发展也是一样,相关研究在中职的起步较其他教育领域稍晚。2012年被誉为“中国微课创始人”的胡铁生教授的微课实践引起重视,从此全国中小学以及高校启动了各种形式的微课大赛并且中国微课网随之正式开通;到2013年微课网站已经开始有了遍地开花的势头,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热点和最有前景的教育技术应用形式。但此时中职的微课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仅有两篇关于中职微课研究的有效文献。随着2014年教育界微课发展的井喷之势来临,加上翻转课堂对微课发展的推动效应、中国职业教育微课及MOOC联盟的成立,中等职业教育微课研究也开始了加速发展,从2014年的41篇增长到2017年712篇、2018年的745篇,文献数量翻了十几番。近两年,尽管中职微课类研究的热度依旧在上升,但明显已经开始达到饱和状态,变化曲线趋向平稳。

三、阶段性聚类与总体性时区可视化分析

(一)阶段性聚类可视化分析

1.2013-2014年,起步发展时期

这段时期中职的微课类文献处于从无到有的起步发展阶段,图1为2013-2014年文献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表1是这一阶段文献关键词出现频率与中心性的具体数据。依据CiteSpace软件的读图规则,各个年轮环代表着关键词节点,节点越大即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节点所处位置越靠近中间,则中心性越高,表示该词在研究领域影响广泛。但CiteSpace软件开发者陈超美教授的理论注明了关键词的频次与中心性没有正相关的联系[4],所以在对图谱数据的分析上,要综合两者进行考虑。从图1可以发现这个阶段无论是关键词的节点还是词之间的网络都很小,表1中频率排在最高位的“微课教学”也仅为8次。需要注意的是,“翻转课堂”一词在频率和中心性两个属性中都位居前列,尤其是中心性甚至达到了0.40的极高水平。其原因是翻转课堂是在2012年7月引入国内并开始火热发展,与微课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段十分贴合,而且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颠倒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5],而无论对于课前还是课后的自主学习,微课对学生的作用就像一把钥匙找到了与之完美配对的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还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知识点。从总体上来看,这个时期的微课研究大多数还处在对微课相关大概念的探析中,在试图寻找如何使微课与中职产生联系,如“微课教学”“微课程”“微课堂”和“课堂教学”等,而对于微课具体应该应用在中职哪些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

2.2015-2016年,加速发展时期

这个阶段的文献数量呈现出井喷之势,从图2的知识图谱能够看到,词之间的网络密度、关键词个数和节点大小都远远超过了前一阶段。结合表2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出现的频率和中心性依旧处于前列,并且两个相关属性都比起步发展时期要高,其中频率更是增加了近十倍。总体结合图表来看,加速发展时期的研究开始集中于具体的课程教学,除了“微课教学”“微课程”“信息技术”“中职教学”和“中职学校”等大概念的词语之外,研究热点还主要集中在“中职英语”“中职数学”和“中职语文”这些普通文化课程上。

3.2017-2018年,内涵发展时期

在几年中职微课的发展之后,近两年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上升幅度有所下降,但总体微课研究的范围变得更广,并且研究热点逐渐向更深次的内涵转变。图3中各个关键词节点要比前一阶段大得多,并且整个数据网络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密集,大部分关键词趋于中心化,说明各个研究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在具体数据的表格中可以看到由于文献数量的膨胀和多词汇的中心化,“翻转课堂”的中心性程度相应减少了一半;文献关键词的种类更加复杂、出现的频率更高。除了之前已有的“翻转课堂”“中职英语”等词语之外,在可视化图谱上还能看见出现了“教学效果”“有效性”“微课设计”和“应用策略”等对中职微课后续深层次研究的相关词语,并且相比加速发展时期关键词大部分集中在普通文化课的情况,出现了较多频次“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和“机械制图”这种具体专业类的微课研究,可见随着中职微课研究热度达到一定的饱和期,研究的方向也发生了一定转化,许多值得研究的点在慢慢被挖掘出来并得到重视。

(二)总体性时区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软件的Timezone(时区视图)是一种侧重从时间维度上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文献的更新和相互影响情况,根据词语节点首次被引用的时间,节点被放在不同的时区中[6],时区的关键词数量越多,说明这一时间段的不同研究成果越多,该领域当时处于一种繁荣时期。从图4可以看到,2014年和2015年为中职微课研究成果的繁荣期,总频次出现最高的关键词也大多集中在这两年,超过一半以上的研究点是在这两年被提出并且成为后来研究方向的传承来源。大体上越早提出的关键词其研究的频率相应越高,其研究越接近饱和;时间越近的关键词研究频率较低,其研究才刚刚开始。关键词的性质也展示了这些年来研究趋势的转变,可以看到2017年出现了“教学效果”“移动学习”等新词,2018年微课的研究热点则扩分出了“中职美术”“中职体育”“会计教学”等多种新的专业方向,据此也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接下来中职微课的研究会向着更多不同类型专业课的应用方面扩展。

四、中职微课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热度过早饱和

中职教育的微课研究本身相对于其他领域而言是较为落后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正是这样中职微课建设的发展能够有大量的参考依据,起步落后却应追赶迅猛。可从图1的整体情况来看,中职微课类研究的起步时期文献数量偏少并且加速增长时期也不过仅短短几年时间上涨趋势就开始平缓下来,从2017年1月到2018年11月底,文献数量上的增长值为33篇,相比上一年增长率不过4.6%,而且在这个研究热度所谓“饱和”的情况下,2018年文献总数也仅为745篇,相对于同样这年底为止约16000篇中职相关的文献总量来看,实在是微乎其微。从现实情况来讲,无论是2012年3月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还是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都在预示着近几年是教育信息化的决胜时期,关于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得到更多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主力军,在中职教育中的研究没达到应有的水平。

(二)课程类微课研究单一

微课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大部分被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但无论是第二阶段的加速发展时期还是近年的内涵发展时期,中职的微课在课程教学方面大部分都与普通文化课联系在一起,“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等关键词占据了绝大多数位置,尽管从时区可视化图谱中可以看出在,2013年关键词其实已经出现了“中职计算机”“计算机教学”,并且2015年也已经出现了“機械制图”,但直到2017-2018年的内涵发展时期这类热点才得到一定量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而且就算在这个阶段,其他这种类型的专业类课程研究依旧非常之少。虽说普通文化课在高中阶段教育确实应该受到一定的重视,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7],微课在中职教育的研究没有更多地偏向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课程类微课研究单一。

(三)研究横向层次扩展性不足

微课主要适用于课程教学,但绝不是仅适用于其中,时区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职微课类研究新词汇出现时期大部分集中在2014年与2015年,2017-2018年只有寥寥几个,并且是千篇一律的课程教学。可在信息化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快速转变的这个时代,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只局限于课程教学,微课在中职教育的使用有着更加广泛的着力点。像著名的TED公众演讲,演讲者的话题非常之大,人们不只是能从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习如何理财、如何与家人相处、如何规划时间,等等。而中职的微课应用也一样,中职学生初中时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浓[8],班主任可以利用一些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有帮助的高质量微课对学生进行教导;再比如中职生必然面临毕业去向的问题,这时一些优质的生涯规划类微课对他们而言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因此,目前中职教育的微课研究横向层次过于狭窄,涉及方向过于集中在课程教学,扩展性严重不足。

五、建议

(一)加大对中职微课的关注度

在这个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微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生命力还十分旺盛,中职的学生与教师也十分渴求信息化教学能够带来帮助,学者们对中职微课的研究热度不能很快就趋于平缓,对此教育部门要加强中职信息化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为学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中职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应更多地去了解微课对于中职教育的意义所在,寻找微课与中职教育的联系点,加大微课的应用范围,为学者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而对于研究人员本身,要给予中职微课更多的关注度,踊跃地去发现中职微课发展存在的问题,利用已有的资源做出更多有益的研究成果。

(二)摆脱课程类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必须清楚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根本性质的不同之处,不能因为中职微课起步落后于其他领域,大量微课的使用方式都是借鉴于普通高中教育,就同样地将自己的研究也局限在普通文化课上。研究者要带着对这一领域自己独有的看法去寻找真正能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良性作用的研究点,冲破思维壁障,将微课的课程类研究与中职教育最迫切需要的方面相结合,把研究的着力点多放在微课与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关系上,探讨如何能够让微课在专业课程上起到的作用最大化,这样才能得到更多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益的成果。

(三)扩大中职微课的研究层次

学术研究除了在已有现状上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开拓创新,起到为实际生活某个领域发展指引前进方向的作用。创新是学术论文的本质要求、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特征和目标,是科学研究的真正价值所在,也是审评学术论文的终极标准[9]。所以学者必须扩大对中职微课的研究层次,不能死板地将微课与课程教学绑在一起,像中职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核心素养培育问题等等,这些都能够与微课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所得成果一定能给中职的教职人员带来巨大的帮助。

六、结语

通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中职微课类文献进行分析,制得三个阶段的聚类可视化图谱与总体时区可视化图谱,从中得到中职微课在不同阶段的研究热点和总体研究热点的趋势变化,发现存在着研究热度过早饱和、课程类微课研究单一、研究横向层次扩展性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加大对中职微课的关注度、摆脱课程类研究的局限性、扩大中职微课的研究层次等建议。这些研究将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微课研究提供一条捷径,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做出有益的补充。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2018-04-18.

[2]马述,黄诗玮.微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J].课程教育研究,2015(29):85.

[3]陈悦,陈超美,刘则渊.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2):242-253.

[4]谯欣怡.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5(4):46-49.

[5]Chen,C.CiteSpace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6]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7]杨国立.我国统计学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统计研究,2012(2):109-112.

[8]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9]王悦.中职学校生源现状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中职学校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