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色幽默在电视剧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2019-09-03肖松琼

新闻前哨 2019年5期
关键词:英剧荒诞黑色幽默

肖松琼

[摘要]黑色幽默源于文学,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影视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它在电视剧中也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作用。本文以英剧《疯城记》为例,分析其中的黑色幽默元素运用,如其中的人物、配乐等,剖析其中黑色幽默的特征,以期对黑色幽默在影视中的延展使用,对黑色幽默影视剧的主题元素等作出概括。

[关键词]黑色幽默 英剧 疯城记 荒诞

黑色幽默起源于文学,在发展中独立成了一种审美机制,广泛应用于多个艺术领域,影视剧中对于黑色幽默的运用就是其中一种。

目前,国内外关于黑色幽默电影与黑色幽默文学的研究不少,但是关于黑色幽默电视剧的研究较少。因为黑色幽默电影质量和数量都较高,其历史长于黑色幽默电视剧,在电影范畴内对于黑色幽默的运用也已经较为纯熟,而黑色幽默电视剧数量较少,且由于篇幅和题材的特殊性,受众面较窄,研究者的数量也较少。作为较为出色的黑色幽默电视剧,《疯城记》在黑色幽默方面的运用较具有代表性,本文希望通过对其中黑色幽默元素及特点进行研究,可以给黑色幽默电视剧的制作以启示。

一、黑色幽默的定义及起源

“黑色幽默”原本是文学用语。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将黑色幽默类作家冠名为“黑色幽默”派,“黑色幽默”这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诞生。

其社会背景在于,五六十年代连连的战争失利,使得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激烈。信仰的破灭加上信念的缺失,国民开始对民主思想产生质疑:同时,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但也让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意志。于是,产生了讥笑、鞭挞和挖苦现实世界,将想象和否定联结起来的“黑色幽默”。

从字面上看,黑色幽默可以分为“黑色”和“幽默”两个词,但“黑色幽默”并非“黑色”与“幽默”在形式或内容上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悲与喜之间找到着力点,它突出刻画个体周围环境的荒诞以及集体对个体的压榨,以一种“破罐子破摔的”讽刺态度来体现环境与个体之间的不和谐感,并增加这种不和谐感,使之扭曲,让人们感到滑稽万分,抑制不住想发笑,但同时又让人心中感到苦闷,压抑,内心产生一种深重的悲切之感。

观者在观看时会被多种情绪覆盖,既能让人疯狂大笑也会引人深思。有人称之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困惑”。国内研究者雷红琴认为(它)“打破了悲与喜的情感界限,消解了各自的情感特征而使对立面相互转化、相互混同,彼此同一,即以悲为喜,以喜为悲,把原来各自对立的关系转变为互为表里的关系。”库尔特·冯尼格认为黑色幽默“最大的笑声是建立在最大的失望与最大的恐惧之上的。”

二、《疯城记》中的黑色幽默元素浅析

作为一种美学形式,黑色幽默也被运用于影视艺术中,黑色幽默继承了它在文学中的美学风格和思想价值,因而成为了影视艺术批判、抨击、揭露不良社会现象以及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有力武器。

黑色幽默在影视剧中的使用方法相同,都是运用人物的动作、语言,巧妙的情节设置、不合时宜的配乐等,引起观众笑声的同时也让他们抵制笑声,两相冲突之下创造出独属于黑色幽默影视剧的奇异观感。而在《疯城记》中,导演在人物、动作、对白、配乐等影视元素上都使用了黑色幽默凶素,多个元素的交织使用给观众呈现了一个个奇异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所处的疯犴世界。

《疯城记》主要讲述来自不列颠的不同地方的五个人收到了一封同样的恐吓信,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做过什么……”。看起来毫不相关的这五个人似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过去,在故事的进行中几条人物线最终汇合,揭开秘密。

(一)人物

《疯城记》出场的人物虽多,但人物特征鲜明,设定无一重复。无论是个性设定还是人物背景设定,让人初见都会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人物设定给予观众的怪异感实际上是为了体现黑色幽默。

以小丑为例。《疯城记》中一开始Mr.Jelly是个可怕的小丑。名为Mr.JollV的小丑是他的死对头。一开始,这个角色用他的坏脾气、不干不净的谈吐、危险的行为给观众带来极为负面的情绪,除了可怕的外表,他的种种做法往往能让观众感到震惊、讨厌、恶心、不悦。但随着剧情发展,观众知道了,Mr.Jelly在之前是一个很受炊迎的小丑,但因为一次手术疏忽,他失去了右手。截去他有手的Mr.Jolly抢走了他全部的工作。

(二)表情动作

《疯城记》中人物与观众常识相悖的表情动作是其黑色幽默的重要表现。

剧中的马琳和戴维是一对母子。母亲马琳为了保护戴维,决心杀死之前与戴维共事的几个同事。

场景的拍摄采取膝盖以上的中景,观众能看到两人完整的动作,在凶两人“卖萌”的可爱动作而感到好笑的同时,观众又能看到他们身后那个还装着被害者尸体的桌柜,并联想到里面的被害者正是被这两个正在傻呵呵地跳着炊乐舞蹈的人杀掉,念及此,观众虽然会有想发笑的感觉,但同时又会对自己这种不得不发笑的行为感到质疑。两人无论是动作还是表情,都让观众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导演用一种极为滑稽可笑的方式处理杀人和死亡这本该让人从牛理和心理上都感到恐惧的事情,让人觉得可怕又可笑。

(三)配乐

《疯城记》的黑色幽默元素在其配乐方面亦特色鲜明。

背景音乐是影视剧中的元素之一,一般来说它会根据剧情的走向、人物的表情与心理活动出现或者发生不同的变化,顺应着人物的情绪和剧情,起到一种渲染氛围和加强效果的作用。但是《疯城记》中对配乐的使用却恰恰相反,在可怖的杀人现场用着欢乐的曲调,恐怖的画面冲击和耳边喜庆万分的配乐让观众感到茫然,带来一种浓重的讽刺与矛盾。

三、《疯城记》中的黑色幽默的特点

(一)困惑效果

黑色幽默电影导演库布里克说过:“如今的人们似乎很难判断电影中的人物究竟是好人還是坏人——尤其分辨不清拍这部电影的是好是坏。看起来这些拍电影的人早有准备,他们给你看一半好的东西,一半坏的东西,最终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在《疯城记》中不断有人杀人,也不断有人被杀。在此间观众会觉得很疑惑,因为搞不清本剧如此的发展究竟是想让观众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让观众在悲与喜的反应之中又多了疑惑。

同时,《疯城记》中的人物复杂得费解,在此可以借用文学中的另外一种概念解释,即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在剧中的每个人性格复杂,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他们所做的事也都事出有凶,就像观众自己或是身边的人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情绪,会释放善意,偶尔也会有邪恶的念头与行动,这是一种真实牛活的现实反应,但是它将这些好与坏都着重强调了出来,并带着夸张的成分,观众之所以会感到困惑不已,也是过分夸张所致。

(二)间离效果

“间离效果”是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成是“疏远”或“陌生化”。简而言之,所谓的“间离效果”就是让观众在观看戏剧时置身戏外,不入戏。

这一效果是针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共鸣”提出的,他觉得“共鸣”效果使得观众忘了戏剧本身,忘了自己,而把虚构的情节、人物与自己相联系,把舞台上发生的事件完全当作真实对待。

观众在观看影视剧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影视剧有其主线和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指向。如果电影没有让观众有这样的价值观指向和明确的目标,观众会认为这部电影让人摸不着头脑,无法抓住其中的可欣赏点,因为其中根本没有值得欣赏的因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他们难以代入自身的情绪、价值观,那么他们就更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评判这一事件。

《疯城记》也有此效果。

在这一效果下,这部英剧之中观众很难找到正面的主人公,不仅仅是因为本剧的角色人设较为怪异:因为误会为了保护儿子不惜连杀多人的母亲、总是依赖者母亲的宅男儿子、心中有“无声歌者”偏执的图书管理员…因为其剧情的设置,观众无法轻轻松松地去区分某个角色的善与恶,好与不好,从而决定自己喜欢或者是痛恨这个角色,同时也不好将自己的同情轻易地赋予到某个角色身上,然后在观看的过程中去延展自己的期望,与角色的行为产生共鸣。

除了剧情之外,人物形象的构建也很明显地表现出了这一特征,无论是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会碰到的古怪小丑、可怕的瞎老头这类人物,还是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中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电视剧,而非自己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更好地发挥间离效果。

结语

近年来,中国在影视方面对“黑色幽默”元素的运用层出不穷,中国式的“黑色幽默”,让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变化,变得超脱与开放,也体现了中国人有了足够的气魄去讥讽和嘲笑现实。

“黑色幽默”无论历经什么样的变化,其本质和核心是不会改变的,它是当代人无奈和网扰情绪的一种外显,在这个物质牛活水平越来越高,信息技术愈发高超,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所有个体都面临困扰和不安,开始对社会秩序、主流价值、人际关系有了怀疑,而“黑色幽默”在影视之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发泄这种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布莱希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2]雷红琴:《论黑色幽默独创的艺术情感模式》,《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3]崔道怡等:《“冰山”理论:对话与潜对话》,工人出版社1986年

[4]李川:《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西南大学论文2013年

[5]王越男:《黑色幽默與生存关怀》,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5期

[6]大光:《绝顸天才的混蛋:斯坦利·库布里克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英剧荒诞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唐顿庄园》(和其他的电视剧)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追英剧=有文化?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