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键审计事项、审计意见与审计报告信息含量

2019-09-03许嘉麟刘儒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审计月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报告事项

◆许嘉麟 刘儒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

审计报告作为投资者和审计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审计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2016年12月,中国财政部正式颁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4 号——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等12 项新制定和修订的准则。新审计准则下,审计意见段和关键审计事项段是最能体现不同公司审计报告差异的地方。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审计报告中关键事项段的信息含量,也为准则的制定者提供一定的结果反馈和改进建议,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假设提出

阚京华等(2018)提出,关键审计事项为财务报表使用者与管理层沟通审计相关事项提供了基础,进而提高了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冉明东等(2017)分析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及其应对的文本内容,认为注册会计师在撰写关键审计事项段时,内容上大多运用了定量分析、分点阐述的方法,形式上采用表格,提高了报告的可理解性,增加了报告的信息含量。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该事项会向资本市场传递信号,能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决策相关信息。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关键审计事项能够显著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

Menon and Williams(2010)指出,标准审计意见带来积极的市场反应,而非标准审计意见带来消极的市场反应。张继勋(2011)对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实验研究结果指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下,投资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感知度最低,投资可能性最高;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下,投资者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感知度最高,投资可能性最低。张玉婷等(2007)通过实验发现,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认知产生影响,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中,先出现的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显著大于后出现的信息,首因效应显著。同理,审计报告先出现的信息会让阅读者对后出现的信息产生“先入为主”的看法。大多数新审计报告中,正文首段就是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含强调事项段),关键审计事项在其之后。因此,在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作用极有可能受到之前已经出现的非无保留审计意见和强调事项段等其他段前信息的影响,进而降低其信息含量。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2:非标准审计意见会降低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增量信息。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新审计报告准则规定,2017年起A+H股公司采用新审计报告,2018年起所有A 股公司采用新审计报告。因此,本文选用2016—2017财年作为样本期间,采用2017年未同时在H股上市的A股公司作为实验组,2016年的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过滤掉金融行业公司、ST 公司、窗口期内停牌的公司,剔除存在缺失值的记录后,共得到样本4688个。其中,被出具了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共4593个,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共95个。

本文的所有数据来源于Reset 和CSMAR 数据库,其中,计算CAR所涉及的年报披露日及机构投资者数据来源于Reset数据库。

(二)基本模型

为了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段是否具有增量信息,本文借鉴了王艳艳等(2018)和 Menon and Williams(2010)的模型:

其中,CAR为累计超额收益率,KAM为二元变量,2017年的样本取1,2016年的样本取0。

(三)变量定义及说明

1.被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进行检验。以样本公司2016 或2017年年度报告(含审计报告)首次公告日作为事件日,选择事件日前后5 个交易日构成事件窗口。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累计超额收益率(CAR)作为审计报告信息含量的替代变量。陈汉文等(2002)及王艳艳等(2018)研究认为,在我国证券市场,相较于市场模型法,市场指数调整法也可以较为可靠地测试股价受事件影响的程度。所以,本文采用市场指数调整法来计算CAR。其计算步骤为:

(1)计算i 股票在年报首次公告日后第 t 天的日回报率Ri,t,以及市场指数的回报率Rm,t。若该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则使用上证指数作为市场指数;若在深交所上市,则使用深成指数。

(2)计算日超额收益率。

(3)将窗口期内的日超额收益率求和,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

2.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

参照已有文献的做法,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是否四大审计(Big4)、机构持股比例(Inshld)、高管持股比例(Maghld)、经营性现金流(CFO)、市账比(MB)、被分析师关注度(Analyst)、未预期盈余(UE)。详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

三、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是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2017年和2016年分别有2371和2317 个上市公司样本。从表2 数据得知,2017年年报公告日前后5 天的事件窗口内,样本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均值为2.4%,其累计收益为正,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是积极的。而2016年相同的事件窗口内,样本累计超额收益率为-1.6%,其累计收益为负,说明市场对该事件的反应是消极的。两年的均值差代表关键审计事项改变了审计报告所传达的信息,也增强了读者对审计报告中利好消息的理解程度。

(二)回归分析

1.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

表3为对所有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变量KAM的系数为0.039,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使用新审计报告准则后,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会显著提高3.9%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中的信息,验证了假设H1,且其包含的信息能引起市场积极的反应。

2.审计意见类型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含量的影响

为了检验审计意见类型对审计信息含量的影响,本文将样本按照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分为两组,并按照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4 的回归结果显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中,变量KAM 的系数为0.039,且在1%的水平显著。关键审计事项提高3.9%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提高了信息含量,且该信息会引起市场的积极反应;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中,变量KAM 的系数为0.028,小于0.039且不显著,说明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不能给报告使用者传达增量信息。假设H2得以验证。

四、稳健性检验

(一)变更累计超额收益率的事件窗口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关键审计事项与市场反应的回归结果

表4 不同审计意见类型与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

为了排除事件窗口期长度对结果的影响,本文也将事件窗口调整为年报公告日前后3 天(CAR3)和10 天(CAR10)进行回归。对于H1,表5 的结果说明,关键审计事项能提高审计报告信息含量这一结论不变,且窗口期越长,KAM 的系数越大,说明市场的反应能持续两个交易周及以上。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时间的变长,投资者对审计报告中的信息消化能力会增加。对于H2,如表6,窗口期为年报公告日前后3 天时,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信息含量比标准审计报告低,结论与前文一致;但窗口期为公告日前后10 天时,KAM在标准和非标准审计意见两组样本中,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非标准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也含有增量投资信息,这与上文的结论相反。潜在的原因可能是投资者经历了更长的时间消化信息,或从其他渠道得到了额外的信息,降低了投资者受非标准审计报告中首因效应的影响程度。

(二)排除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除了增量信息,市场的反应还可能是由非专业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所导致的。根据Daniel(1997)和 Odean(1998)的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性程度往往强于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相对更容易出现行为偏差。为了排除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带来的结果偏差,本文将样本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分为两组,低于平均水平和高于平均水平,样本量分别是2229 和2459,并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如果高机构持股比例的样本KAM 系数不显著或显著低于低机构持股比例的样本,就说明市场的反应受到了非理性投资者的影响。表7 为回归结果,低机构持股比例和高机构持股比例两组样本中,变量KAM 系数分别为0.0497(t=13.48)和0.0285(t=9.34),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市场反应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是因为不成熟投资者的非理性反应,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不改变关键审计事项显著提高了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的结论。

表5 事件日前后3天和10天的市场反应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关键审计事项能带来增量信息

新的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能显著提高公司的超额收益,因而得出了关键审计事项能提供增量投资信息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关键审计事项能提供更多的报表层面的实质信息,相较于以往的“通过/不通过”式(pass/fail)审计报告,新审计报告提供了更多经过审计师专业判断的信息,增加了审计师与投资者沟通的信息含量,也侧面说明了审计报告改革能提高审计报告的沟通价值。

表6 事件日前后3天和10天不同审计意见对增量信息的影响

表7 机构投资比例与关键审计事项的增量信息

2.审计意见对关键审计事项信息传递的影响

本文进一步对审计意见和关键审计事项的共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审计意见含有信息含量,非标准审计意见会带来消极的市场反应。由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会引起投资者感知到更高的重大错报风险,受到投资者阅读审计报告时的心理因素影响,在非标准审计意见后的关键审计事项带来的信息往往会失效。从上文的回归结果来看,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KAM 系数显著,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样本KAM系数不显著,这一结论得以证实。

(二)政策建议

1.财务报告使用者应该重视审计报告中的关键事项段

投资者在阅读审计报告时应重点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段的内容,并了解其审计应对,从而能更快把握重点信息,达到与审计师沟通的目的。在理解关键审计事项时,还可以将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和财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的对应信息对比、稽核,以挖掘到影响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此外,报告使用者在使用非标准审计报告时,心理上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非标准审计报告中的信息质量不高,从而忽略了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或对其产生认知偏差。所以,在面对非标准审计报告时,阅读者应该克服刻板印象,更应该理性地对关键审计事项进行解读,从而提炼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审计师应当重视审计报告中关键事项段的撰写

在确定关键审计事项时,审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准则及应用指南的要求,提供最重要的审计事项,真实地记录审计应对,特别是非标准审计报告,要充分考虑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缘由和强调事项段的内容,以及其对确定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维持关键审计事项的原有属性和目的,单独沟通关键审计事项,使其能够在报告中得以显示。同时,在审计意见的表达上应尽量避免笼统、含糊、模棱两可,传递出最真实的信息,合理利用数据定量分析,避免冗杂的句式,以提升投资者对审计报告的理解能力。

猜你喜欢

非标准审计报告事项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论幽默逻辑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非标链式纸打印位置偏差处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