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老北京胡同的魂

2019-09-02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灰瓦史家胡同

“一条胡同,半个中国。”史家胡同是近几年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的北京胡同中火起来的一条胡同,堪称北京胡同活化石。不长的胡同里,有无数故事,也有无数名人,几乎每走两步就有一段传奇故事,老北京的魂儿在这条名人辈出的胡同生生不灭。

到史家胡同第一个感触就是古朴,这地方并不难寻,从地铁5号线灯市口站出来往北走一点便是。幽深的胡同里,几乎没有什么游客,完全没有商业化,除了一两家酒店,都是老北京四合院。青砖灰瓦、如意雕窗,红漆大门,沧桑石墩,一块砖、一片瓦都能映出当年的模样。窄窄的史家胡同,不急不缓地伸展着,老人从胡同里走来,不紧不慢的步伐,自在惬意的身形,背后朱门灰瓦,两边院墙斑驳,头顶枝头翠绿,老北京的生活印记和特有的胡同气息弥漫四周。不论胡同两头的马路上多么车水马龙,胡同里都是那么安静、平和。出门两步是繁华,进院合门是宁静。来回地走在史家胡同里,感受着它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平添了不少怀旧的思绪。

700米的长度,700年的光阴。要说史家胡同的历史,那可要追溯到700多年前。从元代刘秉忠设计的元大都图中可清楚地发现这条胡同,这条胡同作为规划元大都的骨架之一,明朝属黄华坊,后因当地史姓大户居住而得名,自此从未换过名字。明嘉靖年间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史家胡同”赫然在目,至今在胡同东口路北甬道内的西墙上,还能看到许多明代弘治年间广顺窑的建筑用砖。清朝,史家胡同属镶白旗,在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史家胡同的全貌。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这里曾有80多个四合院,云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这里还是大清选录赴美留学生的考场,英国威廉王子专程前来拜访,沿着幽静的胡同漫步而行,每一个门牌号的后面,都是一段历史。

说起史家胡同,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所著名的小学一史家小学。1909年,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在史家胡同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选派留美学生,原址就是现在的史家小学,从“游美学务处”又派生出游美肄业馆,而这个肄业馆正是清华学堂的前身。和现在的学校比起来,史家小学因位于胡同间隙稍显局促,然而,厚重的历史让这所小学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史家胡同虽然仅是北京城无数胡同中的一条,但却声名显赫,在它经历的沧桑岁月中,有无数青史留名的人在此居住。从过去的史可法、曹锟、赛金花,到徐向前、傅作义、荣毅仁、于光远等,正是这些人,让这座胡同成为北京胡同中最有名望的一条。史家胡同的每一座院落,都如深沉的湖面,看似平靜,却有无数的珍宝等待我们打捞。

猜你喜欢

灰瓦史家胡同
劳动最光荣 史家胡同小学绘画作品展
身边雷锋
重建“史家”眼光下的作家作品艺术分析维度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透过窗
东明胡同
“全能”爸爸
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