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加曼扎秘境 离你最近的户外天堂

2019-09-02王新同

百科知识 2019年16期
关键词:白石溶洞草原

王新同

甘加曼扎秘境,位于有“甘肃后花园”和“中国小西藏”美誉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距蘭州258千米。它是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有着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牧场、草原古城、寺院、古村落、峡谷、史前溶洞、河流……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天然画卷。它质朴、惊艳、远离凡尘,是旅行家和摄影师眼中极具神秘色彩的天堂。这里被权威旅游杂志评为“让生命感受自由”的世界50个户外天堂之一。在这个美如天堂的秘境内,最吸引人的便是甘加草原、中国唯一的草原八角古城—雍仲卡尔以及神秘迷幻的白石崖溶洞等景观。

白石县,历史绵延400年

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因大夏河水而得名,是甘南香巴拉之旅的必游之地。

甘南草原在先秦时属群羌故地,见于史书记载的就有居住在赐支河流域(黄河首曲)的党项羌,白龙江流域的白马羌、武都羌、宕昌羌,灕水流域的罕羌等。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在大夏河(古称灕水)之滨原罕羌侯邑置枹罕县,属陇西郡。枹罕县古址在今临夏县东北,地名至今犹存,今夏河县大夏河沿岸的部分地区归枹罕县管辖。

西汉时期,汉武帝征服匈奴之后,打通河西走廊,设置四郡,使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增设金城郡,统称“河西五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郡址设在允吾、浩亹 、枝阳、金城、渝中、枹罕、白石、河关、破羌、安夷、允街、临羌等县。辖境相当于今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的河、湟二水流域和大通河下游地区。白石县建置亦始于汉昭帝始元六年,与金城郡同时设立,属金城郡,东汉时属陇西郡,是中原王朝在今甘南州境建立的第一个行政建置,堪称甘南第一县。十六国时期,白石县为前凉所辖。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前凉张骏重划疆域和行政,将行政建置改为凉、河、沙三州,金城郡划归新设置的河州,金城郡所辖的县也有变动,撤去白石县,置永固县。撤去白石县的原因,可能与当时吐谷浑人“创居”白石县,前凉势力鞭长莫及有关。至此,白石县在历史上存在了400多年。

汉代的白石县治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从县城的命名、古文献所记的方位、周围山川形势以及城池的构筑特征来看,今夏河县甘加乡的八角城应是汉白石县遗址。白石县因临近白石山而得名。

甘加草原,繁花似锦的惊艳

出夏河县的甘加小镇,车窗外,被达力加山环抱着的甘加草原上空布满了壮观的云海。云海绵延数千米,气势磅礴。海拔4635米的达力加山主峰,在云海中显得愈发巍峨、壮观和雄奇。

甘加草原的美是由柔和的褐黄和国画式的墨绿搭配而成的,足以冲击任何挑剔的眼光。它是一处典型的高原草甸,由许多平缓的丘陵彼此衔接而成。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加并不像内蒙古草原那样辽阔平坦,这里更像编织出的地毯,毛茸茸地覆盖在此起彼伏的丘陵上,显得温馨而舒适。

作为一处理想的高原天然牧场,夏季是甘加草原最美的时节。此时,天似穹庐,一碧如洗,绿草如茵,广袤无边,脚步所到之处都被半米多高的草植妆点,各色野花争奇斗艳,在蓝天、白云之下,与牧草浑然一体。偶有白色的帐篷点缀在草地上、小溪旁、灌木边。央曲河和央拉河蜿蜒流淌,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草原上。如果说草原赋予人一种浩瀚辽阔之感,那么夏季开满格桑花的甘加草原,就有一种繁花似锦的惊艳。躺在美丽的草原上,沐浴在纯净的阳光和清冷的凉风里,惬意之极。

千百年来,由于植被一直得到较好保护,甘加草原始终保持着原始气息。行走在绿草丛中,不时有旱獭、野兔等小动物蹿出,让人仿佛跌进了香巴拉古老传说的时空之中。夜里在草原上露营,只见静谧的夜空繁星密布,真是如梦如幻。

草原上的达宗湖,是一潭断崖地形之湖盆,湖面海拔3000多米,呈狭长形,湖滨怪石嶙峋,虬松四出。达宗湖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百米,地形开阔,三面环山,山上森林密布,百鸟群集。

雍仲卡尔,永恒之城

从夏河向北33千米,穿过如绿毯般铺开的甘加草原,在白色的达里加山脚下,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池,名曰八角城。

八角古城坐落在央曲河畔的土基台原之上,身后是被藏史称为神山的白石崖,白石崖开裂而成的一道隘口,形成内地通往青藏高原的古驿道。这里曾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军事设置,也是延续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道。宋元时期,逐渐被废弃。114年前,先有一户汉族杨姓人家在此居住,后来其他汉族姓氏和大量游牧的藏民来此定居。1981年,八角古城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代的城池,大多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而八角古城的形状十分独特,为空心十字形,有8个角。史料记载,八角城在藏语中被称为“卡尔昂”,藏文史称“雍仲卡尔”,意为“卍”字城。“卍”字在苯教经典中称“雍仲”,意为永恒;“卡尔”意为城,所以当地的藏族居民都将八角城称为“雍仲卡尔”。

八角城依山而建。或许因为地处军事要地的缘故,这座城池的防御性甚强,它外掘城壕,内建城堡,引水入城。整个城垣由砂石与土夯筑而成,城墙高6~13米,底宽11~13米,上宽1~3米不等,最窄处仅有一脚宽。在城墙上走一圈,要花上1个多小时。除北垣15米的一段为近代用石头补筑之外,八角城的城墙基本保存完好。

从建筑工艺上看,八角城的建筑形式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采用了十分独特的格局:其內城空心十字的八角突出,每个角的外侧被截成缓和的钝角,形成了16个外角和20个面。每个外角上建有突出的马面,或称墩台,城内所有地方都处于守卫在墩台上的士兵的弓弩射程之内。加上高达10余米的城墙,防御完备且全无死角。这种极少见的城池建筑,在我国历史上没任何记载,迄今为止发现的只有八角城一座,堪称举世无双。

由于依山而建,八角城的内城北侧无门,只在南面开设城门,东西两侧各置一个S形的弯曲夹道,仅容单骑通过,手持长矛的士兵需要竖起武器方能进入。城墙外围挖有护城壕,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郭,南门外建有外城。内城和外郭之间由护城河隔开,从城北引央拉河水从东西两侧环绕全城,在城南汇合流入央曲河。

值得一提的是,从古城南面出城门不到30米便是央曲河,城北约1000米便是险如刀削一般的白石崖,可见,八角城在当年筑城的选址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八角城地理位置特殊,它不仅有丝绸之路的兴衰印记,还是古代甘青交通的要塞。和平时期,这里是著名的边塞城池、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汇聚着来自中原的丝绸、茶叶和瓷器以及来自西域的香料、皮毛等商品。那些远道而来的西域人和内地商人们相聚在这里补给休息,将各民族的特产和文化带到内地。战争时,这里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等王朝激烈争夺的军事重镇。

虽然城墙不再方方正正,八角城内的土筑民居依然是方方正正的,方正的房子围合成方正的院子,像纸折的一样棱角分明。古城内的民居大多为土筑,其外表皆为土黄色,简洁方正。由于深受汉族居住文化的影响,城内的藏族民居多为一层,但其生活方式和房子的结构以及院落还保留着藏族的传统。从外观看,院落全都体现出前院低、后院高的特征,这也是藏民居的共有特点。一般由主楼和前院两部分组成。前院由黄土夯筑的围墙与主楼一并围出一块四方天地,并植有树木、花草等。

傍晚时分,出了古城,走上城北的山坡俯瞰,在高原的天空下,八角城笼罩在一片绚丽的晚霞之中,城内炊烟缓缓升起。此刻,暮色下的草原古城祥和而又神秘,若隐若现,仿佛正在目睹一个关于古代的梦境,令人充满遐想……

白石崖,16万年前的记忆

在甘加草原的尽头,有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白石崖,它将偌大的草原齐齐裁割下来,分成上下两层,层与层之间形成了一道很长很高的陡峭石崖,这就是白石崖。

白石崖呈东西走向,长15千米,宽约600米,高耸入云。无垠的草原被陡峭的石崖陡然分隔开来,云雾氤氲下,竟平添了不少迷幻色彩,一如《魔戒》里中土世界的苍远和神秘。

虽然被叫作白石崖,但这里的崖石并不是纯白色的,或许只是与绿色对比才得白石之名。从远处看,直上直下的石崖恰似白玉屏风,横在半空,仿如一道护卫草原的屏障。

在白石崖底部偏西处,有一可容三四人进出的溶洞,洞里流水潺潺,曲径通幽,溶岩造型千姿百态,形人似物惟妙惟肖。追溯至亿万年前,水流下降的力量不断将甘加高原向下切割,进而侵蚀河谷两岸,不仅形成了壮阔的白石崖大峡谷,地下空间的不断溶蚀更形成了白石崖溶洞。溶洞洞口虽位于白石崖脚下,却是我国现有探测记录中海拔最高、全藏区最大的溶洞。溶洞内高约3.5米,宽近4米,深邃崎岖。走在洞内,道路忽上忽下,时窄时宽,有时甚至需要匍匐行进。不过,对于想体验刺激、好奇心理强烈的游客来说,这里不失为一处探险秘境。至于白石崖溶洞具体有多长?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据说溶洞绵延数百里,可通到青海循化县境内。

相传莲花生度母观世音曾居住于白石崖溶洞。洞内有苦行僧坐过的土台以及群众挂在上面的羊毛、哈达等祭祀物品,煨桑台上,香烟袅袅。洞口顶岩面上的神牛蹄印依稀可辨,隐约似佛尊经卷。多年前,贡唐大师来时在洞口留下的佛手印被后人无限瞻仰,日久越显,连掌纹都清晰可辨。沿溶洞口向深处探去,400米处的壁面上具有天然显现的佛像。据说洞内石壁上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元音和辅音字母,还有如意宝牛、如意宝树、天生稻等石头造型。

在白石崖下,还建有白石崖寺,它是安多地区比较著名的佛教修行地。1207~1266年,萨迦八思巴大师东行至此弘扬佛法。1267~1326年间,白石崖寺到达鼎盛时期,有僧侣万人以上。1627~1686年,寺院因遭战乱等种种灾难,已名存实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遵照五世班禅洛桑益喜的授意,卓尼土司鼎力相助,由德塘洛桑仓央巴主持修建寺院;之后,不断扩建、续建。

前不久,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地处甘肃省夏河县的白石崖溶洞是青藏高原目前已知最早的考古遗址。白石崖溶洞内出土的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化石均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初步测年结果显示距今已超过4万年,之前发现于该洞穴内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测年结果则至少距今16万年。此前,学界公认在西藏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考古遗址。该成果改写了这一记录,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

猜你喜欢

白石溶洞草原
讲解《草原图》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出发吧,去溶洞
白石塔
妙梦巴王国历险记 七.中保村和百丈山溶洞24
红砖白石五店市
神秘的溶洞
隧道特大溶洞处理施工技术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