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山电影:小国大情怀

2019-09-02沈健

世界知识 2019年16期
关键词:穆拉诺维奇南斯拉夫

沈健

黑山共和国是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因全境遍布黑色山峰而得名,面积只有1.3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63万。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6月3日正式宣布恢复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独立国家地位。黑山虽小,其电影业却有一番大情怀。

黑山融合了巴尔干和地中海的文化,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一部分,后被并入奥匈帝国,一战后成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这里山峦叠翠,海湾密布,前南时期就是著名的电影外景地,最富盛名的外景地莫过于南斯拉夫电影《桥》的取景地——塔拉河峡谷大桥。

寻找“桥”的记忆是我此次黑山之行的重要目的。塔拉河峡谷大桥始建于1938年,1940年竣工,全长366米,共有5个桥拱,主拱距离河面高达149米。是欧洲迄今最大的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拱桥,横跨欧洲最深最美的峡谷。二战期间,为阻击纳粹德国的进攻,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毁大桥,德军因此在桥头将参与炸桥的工程师拉扎莱·亚乌克维其处决。大桥于1946年重建,至今仍在使用。

我抵达时恰逢细雨濛濛,与电影《桥》中的场景颇为相似。桥的一侧是有护栏围着的亚乌克维其的墓碑,碑前摆满了献花。桥的另一侧竖立着一座铜像,是电影《桥》中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1941年在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战斗中牺牲的博日达尔·祖季奇中尉,碑文上镌刻着:“纪念碑由博日达尔·祖季奇的母亲玛丽亚所建。”

电影《桥》由南斯拉夫波斯纳电影制片厂于1969年出品,哈·克尔瓦瓦茨执导,斯·佩洛维奇、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伊·加洛等人主演。影片讲述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时,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经过周密部署将德军撤退必经的大桥炸毁的惊险故事。

《桥》当年在世界各地的公映,曾令人们对南斯拉夫电影工业的发达程度深为叹服,也让各国影迷领略了南斯拉夫壮美的自然景观。此后,不断有电影来吸引着各国电影人来塔拉河峡谷取景,比如著名的好莱坞二战题材电影《纳瓦隆突击队》,摘得第1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桂冠的比利时电影《出发》中一段惊心动魄的追车戏也是在这里的盘山公路上拍摄的。

黑山的许多岛屿也是“银幕宠儿”。南斯拉夫一部著名的战争惊悚片《马穆拉战俘营》就拍摄于马穆拉岛。该岛上有一座始建于1853年的奥匈帝国时代城堡,二战期间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并改造成集中营,最多时曾关押过2000多名战俘。《马穆拉战俘营》就依托这一背景,讲述意大利投降后接管这里的德国人强迫战俘拆除岛屿四周铺设的水雷的故事。马穆拉岛暂不向游人开放,但当地政府已决定将这里开发成电影旅游目的地。

黑山政府积极推动包括中国电影界在内的各国影人来黑山进行跨国合拍。中国影片《黄金兄弟》剧组就曾在黑山将圣斯特凡岛拍了个遍,电影中那些火爆激烈的動作场面均在这里完成。圣斯特凡岛被称作是欧洲八个“小众海岛”之一,岛上完好保留了中世纪的古城建筑。《黄金兄弟》黑山方制片经理魏丽莎·波波维奇盛赞中国剧组的高效与执行力,她期待有更多机会接待来自中国的电影人。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黑山本土电影就像其祖国一样淳朴自然,比如2016年拍摄的《黑针》。导演伊万·诺维奇在黑山的小镇中长大成人,用电影纪念他美好的童年。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都是诺维奇家乡的村民,所有取景也是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小镇进行的,制作完成后被带到全球15个电影节参展。伊万·诺维奇说,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呈现巴尔干人民刚柔兼具的气质。

离开黑山前我去一部电影探班,与演员米玛·卡拉芝克和导演米兰·卡拉芝克相遇。他俩是黑山电影界最出名的一对兄弟,弟弟是演员,哥哥是导演。他们的工作间在海边一座小屋内,尽管今年夏天欧洲酷热,房内又没有空调,仍不妨碍我们进行热情的对话,话题自然也离不开电影《桥》。当卡拉芝克兄弟听说有中国的电影公司希望和黑山重拍《桥》,两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他们说,“果真如此,希望《桥》能把我们带回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

在海边小屋内,我们喝着啤酒,共同唱起《桥》中那首很多中国人都熟悉的主题歌:“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大家都希望中黑合作重拍《桥》的愿景能早日得到实现。

猜你喜欢

穆拉诺维奇南斯拉夫
笨狼大扫除
退货
一起来玩吧
迷你过山车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南斯拉夫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