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误区与方法

2019-08-30刘道燕

知识文库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文本情感语文

刘道燕

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文本,学会方法,进行审美体验,这是文本解读的价值所在。文本解读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怎样把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好、教好? 这成了基层语文教师犯愁的事。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文本解读自由化现象,偏离了作者的想法、 偏离了文本特有的情感基调、 偏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导致了文本解读主次不分、轻重不分、褒贬不分,看似课堂热闹,实则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产生的误区及原因,探讨了解决文本解读误区的方法,希望能给以老师启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不应只是教师一人的解读,而是每个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想法,教师的对于文本的解读不应该成为文本解读的标准答案,因此文本解读尤为重要。文本解读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学会阅读方法,进行情感体验。文本解读大致的顺序是先阅读文本,清楚文本的主要内容,然后解析重点的语句,发表个性化的看法,最后要回到文本,领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1 小学文本解读的误区

1.1 文本解读偏离作者本意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单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当从这一层面来看,似乎是解放了学生,不局限于教师的解读,但是学生阅读文本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生活的环境,脱离了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对于文本的解读很片面,学生无法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的解读对于锻炼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是不利的,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1.2 文本解读偏离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不同的文本蕴含有不同的情感,或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评论,颂扬或是贬斥某些事物,或是说明,只是单纯陈述,不含作者情感,有读者自来评断。文本解读如果偏离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无视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到位,达不到文本所描绘的情景,这样的解读是很失败的。

1.3 文本解读偏离了核心价值追求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每篇都有其独特的核心价值的表达,体验文本的核心价值追求,可以不参考教学参考,以空白的心态去看文本,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作者表达的价值观,更能体验到文本的奥妙。

2 小学文本解读产生误区的原因

2.1 《教师教学用书》 教材解读的影响

《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文本解读侧重于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文本表达的主题,文本中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在其中所占分量很小,很少提及,教师在参考这本教学用书进行教学时,难免会侧重对于文本的结构分析和主旨表达,而忽略文本中的言语表达,

2.2 受传统阅读习惯的影响。

传统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及其意义,这种阅读习惯折射到课堂中表现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大都采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文本教学。第一環节,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环节,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本,解决文本中生字词,学生对于文本有整体印象,理解文本大概在说什么。第三环节,教师对于文本详细解读,更正学生对于文本的错误理解,加深有对于文本的理解。第四环节,进行拓展延伸,进行感情升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在这其中,老师带给学生的是这篇文本说的是什么,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受传统文本阅读习惯的影响,老师不会教学生,作者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和什么样的情形写下这篇文章,怎么样去写这篇文章。

3 解决办法

3.1 关注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和谐统一

传统的文本解读侧重文本内容分析和情感表达,主要帮助学生获取文本的意义,进行情感体验。针对这一情况,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对此进行纠正,语文是以一门学习运用语言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尤其是语言的运用。语言表达是我们每个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学习文本不仅要学习文本内容,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更要学习言语的表达,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文本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课文形式有机融合,将两者放在同等地位,首先,教师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以空白的心态获得关于文本的初体验,其次,要从一个语文教师的身份出发,挖掘文本的语文魅力,即作者是怎么样写这篇文章的,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找准文本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最后,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找到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切入点,调整好学生与文本,和教师理解的偏差,更好的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和语言表达。

3.2 围绕“怎样写”进行教学的知识预设

对于文本如何处理,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样重要。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支柱,但是教学方式决定了整堂课的效果。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特点,对于不同的文本要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突出文本特点。传统的文本教学侧重于文本内容,即文本说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对于作者如何写这篇文章在教学上有所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分析文本内容,也要学会分析文本形式,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模仿这种文本形式进行写作,这样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3.3 注重读与写的有效沟通与迁移运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教材中的文本都是范例,学习范例是要让学生模仿写作,能写出文章,并且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点,通过读与写的有效联结,教会学生进行迁移与运用。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做好文本阅读方法的迁移,区分好需要精读和略读的同一主题的文章,需要精读的文章要做到,读这一篇会这一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指导精读《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抓住文章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态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其次,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做好文本句式和片段的迁移,能够引导学生仿写精彩句式和片段。陈先云先生认为,“理解、 表达、 交流、分享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维度”。“理解”即把握文本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表达”即能够用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方式加以模仿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交流”与“分享”即能将自己模仿的写作与同学分享,互相之间进行评价与点评。将四个维度很好的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使语文教学真正的由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作者单位:开江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文本情感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感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