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北中低海拔山区珠芽魔芋试验初报

2019-08-30覃汉却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区

覃汉却

摘 要 为探索中低海拔区域发展魔芋生产的适栽品种,引进珠芽魔芋、花魔芋、白魔芋进行栽培试验。试验表明,珠芽魔芋在环江县能正常生长,软腐病等病株率不足2%,具有明显的抗病优势,克服了花魔芋和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种植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病率高、倒苗时间早、产量低的缺点;珠芽魔芋长势较旺,产量较高,在低海拔区域种植667 m2产量达2 000~2 500 kg,且繁殖系数高,适宜在桂西北中低海拔山区进行产业化推广种植。

关键词 珠芽魔芋;山区;中低海拔区域

中图分类号:S63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4.017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与桂中岩溶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属高丘石山地区,最高海拔为1 693 m,最低海拔为149 m。环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部丘陵一带年均气温19.9 ℃,北部山区15.7 ℃。全县1月平均气温10.1 ℃,7月平均气温28 ℃,无霜期290 d,年平均降雨量1 750 mm,集中于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

魔芋是唯一能提取葡甘聚糖的植物[1]。葡甘聚糖在食品、保健、医药及其他工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魔芋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价格上扬,激活了国内的魔芋产业。目前,国内魔芋主要产区分布在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人工规模化种植的种类主要有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环江县境内大部分山区地带均有野生花魔芋生长,但人工栽培种植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品种以花魔芋为主,但因软腐病发病严重,倒苗时间早,生育期短,产量极低。为研究魔芋在环江及周边区域的生长表现和发展前景,筛选适栽品种及探索高产栽培技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站于2018年从云南、贵州引进珠芽魔芋、花魔芋、白魔芋进行了人工种植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种芋

花魔芋和白魔芋种芋均为从贵州省兴义市引进的小球茎种,珠芽魔芋种芋为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引进的二代球茎种。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分布在环江县内境内三个区域,即较高海拔的东兴镇平安村(海拔1 050 m)、中低海拔的大安乡金桥村(海拔640 m)、低海拔的思恩镇福龙村(海拔190 m)三个点进行。

1.3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三个海拔区域进行3个品种、3种栽培模式的种植试验,即遮阳网遮荫栽培、经济林下套种栽培、生态林下仿野生栽培。

1.4 田间实施

试验于3月18—25日播种,确保地温稳定在10 ℃、气温稳定在12~15 ℃以上。试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按常规栽培技术进行操作。

1.5 性状统计

生育期间,定期观察出苗期、倒苗期、株高、病株率(软腐病、白绢病)等性状表现,在植株倒苗期采收调查成熟的叶面珠芽球茎数量,植株倒苗后30天收挖地下球茎调查球茎重量、膨大系数和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花魔芋和白魔芋的出苗期基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而珠芽魔芋的出苗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苗期比花魔芋晚1个月左右。花魔芋、白魔芋倒苗期为8月下旬,至9月已全部倒苗结束,而珠芽魔芋倒苗期为10月中旬至下旬,推迟40 d左右,全生育期120~140 d。

2.2 植株性状

由表2可知,珠芽魔芋长势旺盛,植株高大,其叶片宽厚,茎杆粗壮,茎杆光滑、橄榄绿,株高80~150 cm,株高与栽培管理水平、荫蔽度有较大关系,在同等施肥管理水平条件下,荫蔽度越高,植株越高;叶柄与叶脉和叶片交叉点着生有气生珠芽球茎5~30粒不等,球形或卵形,褐色,数量的多少与种龄、荫蔽度等因素有关,一年生植株一般1~5粒,二年生大植株15~30粒,荫蔽度过高,气生珠芽数量减少;地下块茎近球形,四周密生肉质纤维状须根,须根较其他品种粗而短, 周围不长芋鞭[2];珠芽魔芋具有多叶连续生长性,即当第一片叶倒苗后,继续长出第二张叶、第三张叶,后发叶片比老叶片更粗壮、高大[3],有30%~40%的植株出现多叶连续生长现象。

2.3 抗逆性

抗高温高湿能力强,全生育期基本没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发生,病株率不足2%,有些叶片即使感病倒伏,也不感染所长出的新叶片,抗病能力特强,克服了花魔芋和白魔芋在低海拔区域(1 000 m以下)种植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病率高、倒苗时间早、地下块茎生长时间短而导致低产的缺点。

2.4 产量分析

花魔芋、白魔芋出苗后前期生长表现良好,但后期(7—8月)均因软腐病发病严重而不能正常生长,8月底前全部倒苗,块茎膨大系数极低,经济产量差。而珠芽魔芋长势旺盛,倒苗时间延迟40 d左右,光合作用较强,膨大系数3.4~5.5,最大可达7.8,平均每667 m2产量2 100 kg,同时每667 m2收获叶面气生珠芽种子52 kg,经济效益可观。

2.5 繁殖系数

花魔芋和白魔芋地下块茎周围长有芋鞭,其中白魔芋的芋鞭较发达,平均每株8~10个,花魔芋平均每株4~6个。花魔芋和白魔芋主要靠收获的小球茎和芋鞭作为繁殖种芽,占鲜芋收获总量的30%~50%[4],繁殖系数较低,限制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珠芽魔芋虽不长芋鞭,但其繁殖系数要比花魔芋和白魔芋高很多而且方式独特:1)通过气生珠芽球茎繁殖,平均每株15~27粒,成熟后可作为繁殖种子,即繁殖系数可达15~27倍,比花魔芋和白魔芋提高10~20倍;2)以实生种子进行繁殖,珠芽魔芋开花植株每穗有种子300~500粒,繁殖系数达300倍以上;3)使用二龄球茎进行繁殖;4)球茎切块繁殖,珠芽魔芋球茎切块繁殖伤口自愈能力强,出苗率高达95%以上。

2.6 种植模式比较

3种模式地上茎叶部分均长势良好,但地下球茎产量、膨大系数及叶面种均有较大区别。单个球茎重量、膨大系数及叶面气生珠芽球茎数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遮阳网覆盖遮荫栽培、经济林下套种栽培、生态林下仿野生栽培;3种模式单个球茎重量分别为1 800 g、1 700 g、1 100 g,膨大系数分别为4.7倍、4.5倍、3.1倍;叶面气生珠芽球茎数量分别为27粒、21粒、15粒。

3 结论与讨论

珠芽魔芋能在环江正常生长,基本没有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发生,病株率不足2%,具有明显的抗病优势,克服了花魔芋和白魔芋在低海拔地区(1 000 m以下)种植软腐病和白绢病发病率高、倒苗时间早、生长时间短而导致低产的缺点,适宜在桂西北山区中低海拔区域推广种植;珠芽魔芋长势较旺,产量较高,在低海拔区域种植,其667 m2产量达2 000~2 500 kg,且繁殖系数高,可以进行产业化开发种植。

遮阳网覆盖栽培模式,遮荫度可人为控制,地下球茎产量和叶面气生珠芽球茎产量均较高,在低海拔平地种植区域可进一步试验研究后推广应用;经济林下套种栽培模式,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林下自然荫蔽环境,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珠芽魔芋是一种野生驯化种类,当前品种较多且杂乱,在引种推广时要慎重筛选,且应先试种后推广,避免盲目引种造成生产损失。珠芽魔芋植株高大且具多叶特点,种植时应根据种芋的大小适当稀植,并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张东华,汪庆平.珠芽魔芋叶面球茎的丰产栽培技术[J].熱带农业科学,2017(9):11-16.

[2] 夏良荣,王志忠,刘朝军,等.秦巴山区珠芽魔芋引种试验初报[J].长江蔬菜,2007(10):34-35.

[3] 李琳,吴学尉,叶辉,等.珠芽魔芋换头生长和多叶连续生长[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3):87-90.

[4] 聂勋烈.珠芽魔芋——一个颇具推广价值的野生魔芋新种[J].云南农业科技,2005(5):40.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山区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山区10kV配电线路防雷技术研究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山区
利用山区区位特点 大力推广适用农业机械
小龟捕鹰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