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乡创业群捧回产业“金钥匙”

2019-08-30陈旗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苏东酒坊金钥匙

陈旗

河南长垣县武丘乡,在“回归工程”的号召下出现了一批返乡创业群体。这里有放弃大城市别墅宝马返乡当支书的企业家,有不满现状自主创业的家庭主妇,有为村庄建设四处“借钱”的村干部……他们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份重要力量,使当地“先建后补”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成为现实。

宝马换成土摩托,返乡当支书只为打造“桃源梦”

6月14日,武丘乡前师村,骄阳炙烤着收割完毕的麦地。一辆老式摩托沿着田埂远远驶来,停在众人面前。

“走,去看我们村的‘湖上岛!”骑车人风风火火地引路。他叫师红印,是前师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7岁,在杭州经营生意25年,开着宝马车住着别墅,去年被乡党委书记程建华请了回来,成为地地道道的“土支书”。

师红印所说的湖上岛,虽然目前只完成挖塘填坑的基础部分,也能大致看出雏形:三个小岛错落其中,岛上树木成荫,水系景观框架初显。师红印拿出一张手绘图纸,描述起他的构想:“这是英雄岛和烈士岛,为了纪念长眠在这里的烈士,湖中央设置忠良亭。这是回忆岛,呼应山水田园景观,每个岛都有钓鱼台和游船登导处,岛和岛之间用空中缆车连接,增加游客体验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师红印考虑最多的是能否“留住人”:“游客越多,玩的时间越久,我们村民的农家乐、农产品销得越好。”

“村里有哪些农产品?”“‘斜井坊纯粮食酒呀!”村支部工作人员苏东霞介绍,利用村里的原料优势,村民李建普生产出小米、玉米和高粱酒。笔者来到酒坊,见到正在搬运粮食的李建普。酒坊是利用自建房改造的,不大,但每间房功能明确、整洁干净。

“现在还在测试,正式投产一天能生产300多斤吧。”李建普说,以前自己在镇上做白酒销售,发现有很多勾兑酒,“买酒的大都是熟人朋友,不想卖给他们不好的酒,就想自己做纯粮食酒。”李建普的想法得到村支部的支持,以集体经济组织入股酒坊20%,正式投产后,酒坊日产酒量300斤,年底收益村集体参与分红。

会客厅的南侧墙壁上挂着一首斜井酒坊的题诗,落款是师红印。师红印说,发展粮食酒不仅是当地集体经济的探索,也是向村民们树立发展特色产业的样板。他清楚地记得,村里发展产业启动资金80多万,都是靠自己垫付和筹措的。当时村民说:“花这么多钱,还不如直接补给我们。”“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村子才能发展得长远。大家有利可图,观念也更容易转变。”师红印说。

去年开始,村民们发现曾经软弱涣散的村变了。沿街道路硬化了,老房子外立面改造成仿古建筑,桂花树种到村庄内外,排污管网建起来了……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村支部成员。

苏东霞是村里一名家庭主妇,去年的民主大会上被村民代表投票选为村干部。“当时我在家,听说选举名单有我的名字,特别惊讶。后来想,可能去年有一段家里公公生病,我和丈夫两个人一直照顾老人,大家看着觉得靠得住吧。”苏东霞回忆,在那次选举中,在当地干了大半辈子的村医曹榜顺当选为村主任,“没有人比他更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了”。

前师村有10个生产队,之前经常是一家人互相换,开会也是大人唠嗑,小孩乱转。村支部决定举行生产队换届,依然采取民主投票的形式。

“我咋不中,为啥要换掉?”采访当天中午,一位原队长来到支部,向苏东霞抱怨。

“不是要给你换掉,前些天有人还在反映,一问粮食补贴问题,队长都不知道,让自己问支部。这次换届就是让大家自己选,你要有能力,该干还是干,但是得发挥出作用才行啊。”苏东霞三言两语,让对方默默点了头。

6月15日,前师村党支部队长换届,十个换了五个。

先建后补,“能人会”为基层引来“金凤凰”

越来越多新鲜血液回到这片土地。

2019年春节,前师村特别热闹:武丘政府牵头的“经济能人会”在这里召开。三十多名在外小有成就的人,趁着回家过年的热乎劲儿,兴奋地讨论起家乡发展蓝图。

因为他们的参与,武丘实现了一种特殊的发展模式:先建后补。

武丘乡党委书记程建华介绍,武丘乡共申报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达标村4个。2018年以来,长垣县村提倡发挥各乡村主体作用,用三年时间,对申请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达标村进行验收,分批补齐发展资金。

前期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

程建华开始带着班子到天津、郑州、濮阳等地召开恳谈会,以“乡愁的力量”为主题,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

在“回归工程”的引领下,武丘涌现出不少心系家乡建设,热心投资兴业的能人志士:红门村经济能人高志林、高刚聚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对红门村进行全方位建设,重点打造红门书院和二贤祠文化;前师村师丙祥投资30余万元购置苗木建设围村林;鲍占村鲍刚栓发动本村经济人士捐资整治村内坑塘、建设鲍占游园;河自村王同科回乡创办了雨具车间……

“目前有57家企业在武丘注册,大部分是回归人士创办的。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实现了税收‘开门红,从年税收300多万到季税收近千万的跨越式提升。”程建华告诉笔者,为给基层引来更多“金凤凰”,乡党委政府制定可支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回归的优惠政策,实施在外人才返乡创业行动、招聘乡村产业振兴合伙人、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畅通各界人士报效乡梓渠道、创新乡土人才培育机制,通过奖励激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因地制宜,“无中生有”的产业要勇气更要智慧

南嘴村支书张钢建也是在“回归工程”中回到武丘的外地企业家。他告诉笔者,目前村里正在洽谈一个加工饲料厂项目,当下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为了这个,他也是在四处筹措经费。

沿着向日葵盛开的道路,笔者来到南嘴村。垫台建房、红砖灰瓦、双坡屋顶……豫北滩区民居在街道上错落排开,每间房上粉刷一个字,连贯起一句话:不问来路,但有归途。

村民师素林正在房前花台浇灌种植的蔬菜。从长垣县的工厂退休回乡的她,见证着老家点滴变化。“以前村里没啥人,现在修路、铺管道、盖房子,村里人干活一天可以拿到一百多元,不少外地人都来打工了。”她说。

同样,在红门村,废弃的院落分别被改造为停车场和游园,村庄建设项目正火热进行。

武丘乡党委委员王子坤告诉笔者,为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发展空间,武丘深化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我们委托河南大学、河南省改革发展研究院实施村级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14个村规划编制,其他村正在进行。宅基地面积超过本村平均面积的农户,需向村内缴纳超占面积使用费;对退出的宅基地進行拆旧复耕,达到复耕条件标准且通过验收的,县里按照一亩10万元的标准收购,收益归村集体经济所有。

截至目前,该乡已收取有偿使用费 2678 宗,金额 104.26 万元,腾退303 宗,面积 173.07 亩;15个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5个村达到10万元,9个村开展了集体经济增收项目。

作为典型传统农业乡,产业发展是武丘发展的短板。随着土地改革为产业发展扫除障碍、增加势能,武桑路北侧创业园正式启动,一个个因地制宜的项目即将落地。利用其原料、劳动力、技术等优势,可解决500个就业岗位的制衣车间、占地10余亩的河自黑麦车间、规模化运营的挂面车间、年创收达400万元以上的万鑫牧业肉兔养殖项目陆续投入建设。这些项目不仅与贫困户签订了到户增收协议,而且通过融资、租赁等形式,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准备以村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依据不同发展定位,前师、红门、南嘴村将分别以水系建设、二贤文化、民宿农家乐等形式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建设,互为依托,融入长垣县全域旅游规划之中,形成天然文岩渠沿线亮点旅游点位。”程建华说。

猜你喜欢

苏东酒坊金钥匙
想关“德国最高违建”,得爬山
国内最大地缸发酵酒作坊遗址出土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拟人句
只要2两酒
唐冰的“金钥匙”
风水的秘密
苏东剧变带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