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怀“三心”轻名利 常提“三比”重能力

2019-08-30张献彬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三心能力

张献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20-01

摘 要 “名利上要有满足感,能力上要有危机感”,这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这一提法通俗易懂,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深思。

关键词 能力 三心 蓄电池理论

一、常怀“三心”,追求名利要知足,提升能力不满足

习总书记在湖北调研座谈会上重点强调“三心”,即:在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心;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在对待个人名利地位上始终保持平常之心。党员干部时刻处在失与得、利与义、非与是、 进与退等各类现实矛盾之中,因此,常怀“三心”格外重要。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就应当像习总书记所提出的那样:在追求名利上不失衡、不攀比、不计较、学会知足,在提升能力上不停滞、不懈怠、不自满、永不满足。

(一)要淡泊名利,积极向上

党员干部要做到知足,就意味著淡泊名利,这种淡泊名利不是安于现状的停滞不前,也不是要人们不要追求,更不是要人们持有消极的心态,而是宠辱不惊地认识自己,寻找自己生活事业的最佳角度,积极向上地对待人生的得失福祸。一位在世界颇负盛名的传奇人士,当记者采访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谈不上秘诀,只不过我比别人心态好罢了,每天休息前,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今天的表现非常好,而且我明天的表现会更好!”正是这样的心态帮助他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党员干部既要正视自己,拒绝浮躁,不和别人过多的攀比,又要放开重重顾虑,挣脱层层束缚,收起心理上的自卑和胆怯,摒弃种种评论,时时充满信心,学会找到积极的一面,常开心境之花,发现工作生活中的快乐。

(二)要提升能力,潜心进取

时刻牢记把名利踩在脚下、把责任举过头顶、把本色进行到底、把群众装在心中,记住做事不知足、做人知不足、做官要知足。“不知足”与“知足”,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哪些方面“不知足”,哪些方面“知足”,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政治修养、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把工作做好,这就是我的进步”。这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党支部书记沈浩同志“不攀比、懂知足”的真实写照。这种恪守岗位、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而有一些党员干部把名利看得很重,却自身能力平平,工作拈轻怕重、挑肥拣瘦,向上级讨价还价,刚刚提拔就琢磨着“再上一个台阶”,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二、常提“三比”,名利“攀比”要舍弃,能力“攀比”不能丢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名利方面是要懂得舍弃的,而在能力上是需要“攀比”的,本领更是需要“恶补”的。对待名利要知足,而看待能力就应该懂得“攀比”。这种“攀比”,不是和能力较弱的同志比,也不是和自我比,而是要常常“与职工群众的的期盼比,与能力强的人和他人的长处比,与自己的岗位要求比”,只有这样的比较,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短处,才能激发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

(一)能力攀比,来源于本领恐慌

本领恐慌是一个人对要胜任的工作和完成的任务不知道如何办,把握不准确,认识不明确,因而产生的担忧和害怕。毛泽东关于党员干部“本领恐慌”的一段描述很贴切:“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当前,个别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上的缺陷不足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作风比较浮漂,精神状态不佳,思想境界不高,在清正廉洁、奉献意识、大局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强修养;二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新知识、遇到了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的问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本领恐慌”、“知识恐慌”。面对新的本领恐慌,干部队伍最应“恶补”的是能力。

(二)要提升能力,离不开学习

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早已经过去,要想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只有进行持续地、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不间断地释放能量。不注意学习,干部的工作就会缺乏锐气,行动就会缺乏朝气,讲话就会缺乏底气,思想就会缺乏灵气。面对新的“本领恐慌”,最好的办法就是克服不学、厌学、浅学的不良风气,自觉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方式来看待,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来培养。学习不仅要有不移的恒心、明确的目标,还要讲求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善学习、 勤学习、爱学习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孜孜不倦地学习,在学习的多元结构中,把自己打造成学习的“螺旋体”,不断地学习,永不懈怠地学习,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把握人生道理,提高政治素养、坚定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三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丰子恺的“三心”养生法
课文学习的“三心”“二意”